Matrixport 投研:BTC波动率超过平均水平,宏观经济数据加剧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担忧

自 6 月 21 日以来,BTC 价格已下跌 12% ,呈现出与往年相似的趋势,即加密资产会在夏季下跌,并在随后迎来波动率上升。此外,未来即将发生的若干关键事件也将大幅影响 BTC 市场动态。包括 9 月 6 日(周五)的美国就业报告发布、 9 月 10 日(周二)由哈里斯对阵特朗普的总统大选论、 9 月 18 日(周三)的美联储利率政策决定等重大事件都将塑造整个市场的预期。

美国小非农数据创三年来最小增幅,劳动力市场风险成为焦点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职位空缺和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公司 7 月职位空缺数量为自 2021 年初以来最低水平;金十报道,美国公司上个月新增工作岗位数量为自 2021 年初以来最低;ADP 数据显示, 8 月私营企业新增就业人数为 99, 000 人,上个月的增幅被下调,最新数据低于所有预期。多重数据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正在转向低速增长,劳动力市场风险成为美联储关注重点。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工具显示,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 50 个点的可能性为 49% 。同时,美国 2 年/10 年国债收益率曲线自 22 年来第二次转为正值,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

特朗普承诺拥抱加密货币、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本周四,唐纳德·特朗普在纽约经济俱乐部的公开演讲中,阐述了连任后改革美国经济的计划,包括削减监管和促进国内能源生产的增长。特朗普还表示,他将采纳埃隆·马斯克的建议,成立一个政府效率委员会,负责审计联邦政府的支出,查出浪费现象,并提出领导该委员会。

同时,针对加密资产领域,特朗普表示若再次当选总统,他将把美国打造为世界加密货币之都,将拥抱加密货币、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BTC 30 日实际波动率攀升至 62% ,超过 58% 长期平均波动率

近期,BTC 30 日实际波动率已攀升至 62% ,超过 58% 的长期平均波动率。历史上,实际波动率超过 70% 的持续时间都很短暂,往往会给在高位卖出隐含波动率的交易者带来获利机会。相对而言,波动率买入则只有在实际波动率跌破 30% 时才比较有利可图。

上述部分观点来自 Matrix on Target, 获取 Matrix on Target 完整报告。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数字资产交易可能具有极大的风险和不稳定性。投资决策应在仔细考虑个人情况并咨询金融专业人士后做出。Matrixport 不对基于本内容所提供信息的任何投资决策负责。

金融巨头争相入局,Web3支付有哪些新趋势?

原文作者: flowie, ChainCatcher

原文编辑: Marco , ChainCatcher

在近日较为沉寂的Web3市场中,Web3支付算是较为活跃的赛道之一。

Solana、Binance、Coinbase 都在强调Web3支付。

Solana 基金会主席 Lily Liu 在今年 EthCC 等各大Web3会议宣讲 PayFi 概念,称其市场规模或远超 DeFi。Binance Research 近日发布有关Web3支付的研究报告,详解区块链正对全球支付带来的影响。Coinbase CEO 近日也宣布参与有关 AI 加密支付的新赛道。

在Web3投融资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Web3支付也是近一个季度最热门的融资赛道之一。

据Web3资产数据平台 RootData 统计,近 2 个月Web3支付宣布了 15 笔融资,融资总额超 2 亿美元,且大额融资频出。

ChainCatcher 统计显示,近 2 个月一共有 11 笔融资超 3000 万美元,近 40% 都来自Web3支付。其中稳定币支付平台 Bridge、区块链支付和结算技术平台 Partior 都拿到了超 5000 万美元融资。

从投资方来看,近期融资的Web3支付项目集齐了支付、稳定币、传统金融等各大领域巨头。Visa、Tether、Circle、摩根大通、渣打银行都争相入局,红杉资本、淡马锡等顶级资本也在押注。

稳定币支付平台屡获大额融资

从 7 月截止发稿,Web3支付一共宣布了至少 15 笔融资,其中有 5 笔融资金额超过千万美元级别,大多来自稳定币支付平台。

稳定币支付平台基本都推出了自己的法币稳定币用于跨境支付网络,部分平台还致力于为稳定币持有用户分配一定的收益。

上周,稳定币支付平台 Bridge 宣布完成 5800 万美元融资,投资机构包括红杉资本、Ribbit Capital、Index Ventures、Haun Ventures 及 1co nfirmation 等。

Bridge 为企业集成稳定币支付、发行稳定币或跨境支付等业务都提供了解决方案。SpaceX、Coinbase 都采用了 Bridge 的服务。

《财富》杂志曾报道,SpaceX 使用 Bridge 在不同司法管辖区以不同货币收取款项,并通过稳定币将其转移到其全球财库。

Coinbase 通过 Bridge 的服务,支持在 Tron 上的 USDT 和 Base 上的 USDC 之间进行传输。

此外,Bridge 还为区块链网络 Stellar 和比特币支付应用 Strike 等Web3企业提供稳定币技术服务。

Bridge 处理的年支付额已超过 50 亿美元。

据 Techcrunch 称,Bridge 的两位联创曾在 2012 年共同创办过 P2P 支付平台 Evenly,Evenly 后被美国移动支付龙头 Square 收购。

两位联创还都在 Coinbase 工作过,CEO Zach Abrams  在 Coinbase 担任过消费者主管,其 CTO Sean Yu 曾在 Airbnb、Coinbase、担任过资深工程师或工程经理。推荐阅读。

获得 30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的 WSPN((Worldwide Stablecoin Payment Network)也专注于稳定币支付。

WSPN 本轮融资由 Foresight Ventures 及 Folius Ventures 领投,Hash Global、Generative Ventures、Yunqi Partners 及 RedPoint China 等参投。

WSPN 推出了与美元 1: 1 挂钩的 WUSD,相比于 USDT、USDC 等传统稳定币,WSPN 希望其稳定币引入收益、社区治理、增强用户可访问性,以及帮助生态用户将稳定币实现各种资产配置,包括股票、黄金、原油,商品交易等。

WSPN 期待能够将稳定币的用户规模发展到 10 亿数量级,并逐步替代目前的移动支付系统。

同样专注于稳定币支付的支付应用 Sling 宣布完成了 1500 万美元 A 轮融资,Union Square Ventures 领投,Ribbit Capital 和 Slow Ventures 参投。

Sling 旨在让用户以低成本的方式向全球上几乎任何人汇款。Sling 推出了自托管钱包 Wallet ,用户钱包中的资金以 USDP 形式持有。USDP 是由 Paxos Trust Company LLC 公司发行的数字货币,受纽约金融服务部监管。

Sling 未来也致力于为持有 USDP 的用户提供收益分配。Sling 已上线苹果和安卓 APP,覆盖了超 50 个国家和地区,欧洲以及非洲等为其目前发展的核心区域。推荐阅读

致力实现香港与全球市场无缝支付的 IDA,今年刚成立不久,近期获得了 Hashed、CMCC Global 领投,Hack VC、GSR、Kenetic Capital、SNZ Holding 等参投的 600 万美元融资。

IDA 也推出了基于公链构建的法币稳定币 HKDA。IDA 联合创始人兼 CEO Lawrence Chu 曾是风投机构 BlackPine 创始人、Lever VC 合伙人。另一联创兼 CSO Sean Lee 曾是 Algorand Foundation 的首席执行官、Layer 1 项目 Odsy Network 的联创。

此外,致力于帮助非洲移民建立信用并以低费用将钱汇回家的 Kredete ,通过使用稳定币将转账费用大幅降低至不到一美元。Kredete 于近日宣布获得了 225 万美元融资。

7 月,分别获得 450 万美元和 850 万美元融资跨境支付平台 PEXX、Caliza,也都支持使用 USDT 或 USDC 等以实现即时转账。

稳定币正成为增强全球支付系统的重要工具

据币安发布的报告显示, 2023 年稳定币处理的交易额超过 10.8 万亿美元,排除机器或自动交易等活动,这一数字为 2.3 万亿美元。

Binance Research 表示,将稳定币支付与传统支付进行比较,就季度交易量而言,稳定币支付一直在赶超传统支付。

根据加密原生投资和孵化社区 DAOSquare 在中分析,

即使排除机器或自动交易等活动, 2023 年稳定币处理的交易量约占 Visa 支付量的五分之一,超过了 Mastercard 的四分之一,这代表了自稳定币问世以来的巨大增长。

过往稳定币的主要用例是允许加密投资者在中心和去中心化交易所之间交易数字资产。但随着支付巨头们下场整合稳定币,一些稳定币支付平台的兴起,稳定币正渗入全球支付市场。

本周,全球跨境支付网络 Ripple 宣布其稳定币 RLUSD 将在未来几周内推出。8 月 Tether 战略投资了致力于跨境支付的 Kem,Kem 会在其平台上推出 USDT,以推动 USDT 在中东的广泛采用。

今年 4 月,支付巨头 Stripe 时隔 6 年后,再次宣布整合加密货币,并优先支持 USDC 支付。6 月底,与 Coinbase 达成战略合作,将 USDC 支付引入 Base 平台。此前,PayPal、Visa、Mastercard 等支付巨头也都宣布了相关稳定币计划。

AI 加密支付成创新热点

除了稳定币支付外,基于 AI 的加密支付也成为了一大创新趋势。

8 月 31 日,Coinbase CEO Brian Armstrong 宣布在 Base 网络上实现了首笔 AI 对 AI 的加密交易,并表示 AI Agent 现在可以在 Base 上使用 USDC 与人类、商家或其他 AI 进行交易,这些交易是即时的、全球性的,而且免费。

Coinbase 的 AI 加密支付计划也是筹备已久,早在今年 5 月,Brian Armstrong 就曾表示“自托管加密钱包将为 AI Agent 提供支持。”

近日,专注于 AI 加密支付的 Skyfire、Payman 也都获得了头部机构的资金支持。

8 月 23 日,Skyfire 获得了 Circle、Ripple、Gemini ,以及以及硅谷著名亿万富翁、比特币倡导者 Tim Draper 的风险投资公司参投的 85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Skyfire 由两位前 Ripple 开发人员创办。它是一个开源支付系统,允许自主 AI Agent 在互联网上,购买完成指定任务所需的任何商品——从数据存储和创意资产到机票和杂货。所有这些交易都将由稳定币 USDC 提供支持。

而 PaymanAI 则获得 Visa、Coinbase Ventures、Boost VC、Deepwater Management、The Spartan Group、Untapped VC、Theory Forge VC 等参投的 300 万美元融资。

Payman 致力让 AI Agent 能够以法定货币、加密货币还有银行账户等多种方式向人类付款。Payman 支持法定货币和 USDC 支付。Payman 创始人 Tyllen 曾在 Meta 做过产品经理,后又在 Dapper Labs、Uniswap Foundation 担任过开发者关系主管。

相比于以上 AI 加密支付项目为 AI Agent 和人类之间的支付提供接口和服务,还有一些项目则尝试面向普通用户做带支付功能的 AI Agent 产品。

Near 生态的 AI Agent 钱包 Bitte、链游 Parallel 孵化的 AI 交互协议 Wayfinder 都在做此类尝试。它们都试图接入 OpenAI 的模型 API,让用户和 ChatGPT 类似的聊天窗口界面下,命令 Agent 完成各种链上操作。推荐阅读:

相比于稳定币支付,目前 AI 加密支付仍处于早期阶段,预计需要更长时间的验证和更多创新玩家出现。

以太坊的价值捕获困境

作者:0xEdwardyw 来源:tokeninsight

过去一年,以太坊的价格表现令人失望。尽管以太坊生态系统整体上有所发展,但 ETH 在价格升值方面一直难以跟上其竞争对手的步伐。反应 ETH 相对强度的指标,ETH/BTC 比率显著下降,该比率过去一年下降了超过32%。

以太坊的价值捕获困境

令人失望的价格表现引起了投资者的担忧,特别是考虑到以太坊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智能合约领域的核心地位。价格增长放缓引发了关于 ETH 长期价值捕获潜力的争论,尤其是面对其他 Layer 1 区块链日益激烈的竞争和第二层扩展解决方案带来的复杂性。

本文将介绍以太坊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了其近期的价格表现不佳。

二层解决方案导致 ETH 需求降低

以太坊二层解决方案,如 rollups,出现作为缓解以太坊主网拥堵的解决方法。通过在链下处理交易,然后批量上传回主链,这些解决方案提供更快速和更便宜的交易,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然而,这种转变对以太坊的价值捕获提出了潜在挑战。

随着越来越多的交易在二层解决方案上处理,原本会使以太坊主网受益的费用和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被重新定向。这种转变可能导致 ETH 需求减少,因为用户更多地与 Arbitrum 和 Optimism 等二层网络交互,而不是使用以太坊基础层。推动 ETH 价值的经济激励可能会减弱,潜在影响其价格和作为生态系统内主要资产的效用。

尽管以太坊可以作为这些二层协议的数据可用性(DA)层,但 ETH 捕获的费用和价值仍然显著低于这些交易直接发生在一层的情况。虽然 DA 角色至关重要,但并不能完全补偿以太坊主网上直接交易价值的减少。

Gas 费用显著下降

在2024年7月和8月,以太坊经历了显著的 gas 费用下降,达到了五年多以来未见的水平。这一趋势主要归因于 Dencun 升级的持续影响和第二层解决方案上交互活动的增加。

以太坊的价值捕获困境

到8月中旬,以太坊的 gas 费用已经跌至低至0.6 gwei,低优先级交易记录仅为1 gwei 或更低。这比2024年3月网络活跃期间观察到的83 gwei的高点下降了超过95%。

2024年3月实施的 Dencun 升级在降低第二层网络的交易成本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Dencun 升级最显著的方面是引入了 proto-danksharding。该机制允许以太坊利用一种称为”blobs”的新型临时数据来更有效地处理第二层(L2)交易数据。这些 blobs 在设定的时期后从区块链中清除,显著降低了与 L2交易相关的存储成本。

以太坊的价值捕获困境

ETH 供应增加

Gas 费用的大幅下降也影响了 ETH 的燃烧数量,这是由 EIP-1559 机制决定的。EIP-1559为每笔交易设立了基础费用,这是交易被纳入区块所需的最低 gas 价格。这个基础费用会根据网络对区块空间的需求动态调整,在区块满时增加,在区块未充分利用时减少。基础费用会被燃烧,永久从流通中移除 ETH。这种机制对 ETH 引入了通缩压力,如果燃烧量超过质押奖励的发行量,会随时间推移减少总供应量。然而,如果对 ETH 支付 gas 费用的需求不足,来自质押奖励的发行可能会导致 ETH 总供应量增加。

由于燃烧的 ETH 减少,以太坊的总供应量过去几个月一直在增加,从3月份的约1.2亿 ETH 上升到8月份的约1.203亿。如果需求无法跟上步伐,供应量的增加可能会对 ETH 价格施加下行压力。

以太坊的价值捕获困境

二层的互操作性和复杂性问题

以太坊向第二层解决方案的推进造成了互操作性问题,并增加了开发者的复杂性,使得用户相比其他一层网络(如Solana)更难获得无缝使用体验。

每个第二层解决方案 — 如 Arbitrum、Optimism 和 zkSync — 都作为一个独立的环境运行,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和标准。这种分散意味着资产和数据不能在这些不同的第二层网络之间无缝移动,在以太坊生态系统内创造了孤岛。开发者必须构建或整合复杂的跨链机制来实现这些层之间的互操作性,这可能耗时且容易出错。

现在有64个第二层、18个第三层,以及81个即将进入以太坊的第二层和第三层项目。由于不同的 L2在隔离环境中运行,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s)和用户在这些网络之间无缝交互变得困难。

以太坊的价值捕获困境

此外,多个第二层解决方案显著增加了构建和部署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s)的复杂性。开发者必须决定在哪个第二层网络上构建,权衡用户基础、交易成本和技术规格等因素。而且,在多个第二层上维护 dApps 增加了开发和维护工作量,因为每个第二层可能有不同的工具、API 和性能特征。

这些互操作性和复杂性问题不仅影响开发者,还对用户体验产生连锁反应。用户可能会发现在不同的第二层网络之间导航令人困惑,每个网络都有自己的钱包、交易流程和费用。这种分散的体验会阻碍采用,并降低以太坊旨在提供的无缝体验。

ETH 是否具有货币溢价?

货币溢价是指一种资产超出其内在价值或实用价值的额外价值,通常是因为被视为价值储存、交换媒介或计价单位。长期以来,以太坊被认为具有货币溢价,这促成了其成为市值第二大加密货币的地位。

对于以太坊,其货币溢价源于几个因素:

  • 生态系统中的效用:以太坊是大量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s)、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和非同质化代币(NFTs)的支柱。用 ETH 支付 gas 费用和参与链上活动的需求使其价值超出了仅仅的技术功能。

  • 价值储存的认知:由于以太坊的广泛使用、较大的市值以及对以太坊网络长期增长的信念,一些投资者将 ETH 视为类似比特币的价值储存。这种认知为 ETH 增加了货币溢价。

  • 质押和赚取潜力:ETH 持有者可以通过质押他们的代币来赚取奖励,这进一步提高了其价值主张,增加了其货币溢价。

然而,与有2100万个硬上限的比特币不同,以太坊没有固定的供应限制。批评者认为,这种缺乏上限的情况削弱了 ETH 作为可靠价值储存的能力,其供应可能随时间增加,导致价值被稀释。根据 EIP-1559,当对 ETH 的需求高时,ETH 成为通缩资产,因为部分 gas 费被烧毁。但当需求下降时,ETH 则变成通胀资产,这削弱了其作为价值储存的价值主张。

此外,以太坊常被视为更专注于成为”世界计算机”,而不仅仅是货币资产。这种多面性角色虽然提供了效用,但可能会削弱其作为简单可靠的价值储存的认知,相比之下,比特币专注于成为”数字黄金”。

核心问题围绕着以太坊的价值主张究竟是什么。如果以太坊的主要目标是作为世界计算机运作,它需要将交易转移到第二层解决方案上,以实现更快的处理和更低的交易成本。然而,这种转变不可避免地将一些价值转移到二层协议,削弱 ETH 作为资产的价值积累。挑战在于如何平衡可扩展性需求与维持和提升 ETH 价值的愿望。

为了保持其”Ultra Sound Money”的地位,以太坊必须确保第二层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低成本交易,同时又不减损其原生资产的价值。这种微妙的平衡对于 ETH 继续保持其货币溢价至关重要。

详解dappOS Intent Assets:资产稳定生息,如何实现即时流动性?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 | 夫如何(

详解dappOS Intent Assets:资产稳定生息,如何实现即时流动性?

随着主流金融和加密行业的融合进程加快,Web3的优势不断被全球企业以及国家所接受。

不过Web3也被自身的局限性所影响全球普及程度,尤其是复杂的链上流程,通过复杂的交易步骤保障个人财产使用权,但也限制了大规模普及。并且Web3在赋予用户自由度的同时,也使自身成为风险活动的聚集地,从而导致链上资产的安全性收到较高的威胁。

这也是本轮牛市中,外部新资金依旧停驻在Web2和Web3的门口(也就是现货 ETF),而并未真正来到链上。

从Web3内部视角来看,公链生态相互较为割裂,资产流动性和利用率较低导致链上资产需求匮乏,很少有新的资产发行模式的诞生。

不过,intent-centric(以意图为中心)概念应运而生,掀起简化用户参与链上活动步骤的浪潮,从而吸引新用户不断涌入Web3。

intent-centric 板块从诞生到现在已过了一年,大多数项目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发,很少有新的增长点出现,不过作为该板块的代表项目 dappOS 在近期推出了新资产模式——Intent Assets。

Intent Assets 从字义本身角度翻译为意图资产,据官方介绍,Intent Assets 既可以直接生息,又可以无缝生态交易,同时在交易所随时充当原装代币进行交易。

想必大家对 Intent Assets 的核心原理以及收益性和安全性产生兴趣,为此,Odaily星球日报根据官方披露 Intent Assets 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研究,了解其核心构造逻辑,打消用户因 Intent“黑盒”所带来的未知困惑。

Odaily星球日报注:在撰写本文时,感谢 dappOS 相关工作人员的帮助,帮助作者了解其背后的核心构造逻辑。

升级版 Web3“余额宝”Intent Assets 的诞生

在谈及 Intent Assets 之前,先介绍一下 dappOS,它是一个专为简化和优化 Web3 应用程序操作而设计的意图执行网络。通过 dappOS 意图执行网络,用户可以定义特定的操作意图,而系统会自动选择最优的执行路径和服务提供商来实现这些意图。这种自动化和优化减少了用户的操作负担,提高了效率。

dappOS 基于意图执行网络的核心产品之一是 intent OS(意图操作系统),主要为了降低用户使用 Web3 应用的复杂性,从而实现Web3的大规模采用。运行在 intent OS 上面的 intent dApp 会把 dApp 的交互作为意图任务的目标,执行交给 dappOS 意图执行网络来完成。因此,用户不需要再自己进行不同链之间进行反复切换,也不需要再亲自进行繁琐的多链钱包和资金管理,只需通过 intent OS 就能够实现无缝的 dApp 交互,就像用 windows/mac OS 就能够直接交互电脑程序一样。

由此可以看出 dappOS 推出 Intent Assets 之前,自身的基础已经具备新资产模式的运转。

Intent Assets 的工作原理

Intent Assets 是 dappOS 意图执行网络的核心应用场景之一,旨在通过意图驱动的方式,简化和自动化用户在 Web3 世界中的资产管理操作。简单来说,Intent Assets 是基于用户意图(Intent)的资产管理工具,它能够理解用户的需求,选择最优的执行路径,并自动完成复杂的操作。

Intent Assets 的底层资产是多个链上 Vault 的取款凭证。用户可以自行将 Intent Assets 移动到不同的链上,然后根据预言机价格兑换出 Vault 里的底层资产。这些底层资产必须是合作白名单内的项目资产,且添加新的资产有时间锁。这意味着 Intent Asset 并不是一个中心化的托管产品,即使没有了 dappOS 意图执行网络,用户也可以去自行赎回。

详解dappOS Intent Assets:资产稳定生息,如何实现即时流动性?

在实际运行中,由于用户自行赎回往往成本高、效率低,用户往往会通过 dappOS 网络实现 Intent Assets 与 Vault 的交互。用户只需指定执行目标,节点们会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竞价并向用户展示提供最低成本的节点,用户只需确认并完成操作。该机制确保用户的操作简单、高效。

这里所提到的交互过程,本质上是用户通过 dappOS 的意图执行网络与节点服务商(或者称为资产服务提供商)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用户设定收益目标或交易目标,并通过节点从消息传输层将复杂的操作流程(质押、转账、借贷等)简化,这一整个过程是“看不见的”,这也是意图最核心的工作机制。

用户关心的问题:收益性、安全性以及流动性

目前 Intent Assets 允许用户通过持有 intentUSD、intentETH 或 intentBTC 来赚取基于 USDT、ETH 或 BTC 的收益,同时保持流动性。底层资产如 wstETH 和 stBBTC 被设计成在市场下行期间保持稳定并逐步增值,从而降低风险,确保用户的收益稳定性。

在保证收益率的前提下,资产的安全性尤为重要。前文已经提到,意图资产的底层是由一系列的底层资产所组成,并且本质上一个取款凭证,用户可以自行调用合约进行 mint/burn。这一方面使得用户在极端情况下依然能够将意图赎回为底层资产,另一方面使得单个底层收益资产出问题后,用户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在通过 dappOS 网络赎回和使用的过程中,dappOS 网络采用 OMS 这一核心信任安全机制,确保用户的任务结果得到验证,若任务失败,用户将获得补偿。底层资产如 wstETH 和 stBBTC 设计成在市场下行期间保持稳定,并稳步增值,从而降低风险。

在安全性和收益性两大核心诉求满足时,Intent Assets 的流动性是否充足,也是用户需要考虑的因素。

据官方介绍,Intent Assets 可以随时转换回基础资产(如 USDT),且在各种去中心化应用中使用时没有“锁定期”或手动转换的成本。用户可以在交易所实时提取为 USDT 或立即使用 USDC 补充 Arbitrum 的 GMX 保证金。除了 gas 费用外,使用这些资产不会带来额外的损失。

为什么 dappOS 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的流动性和资产可用性呢?因为 dappOS 内的节点服务商是一个自由市场,它们通过竞价来得到执行用户任务的机会。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只有拥有更高执行效率、更低执行成本的专业服务能力的节点能够胜出。而这些专业节点往往有普通用户所没有的执行方案,比如:多个用户的进出互相抵消;先获得低成本贷款,垫付用户赎回所需的资金,集齐一定生息资产后找项目方以大户身份赎回,从而避免链上 DEX 低流动性造成的滑点损失。dappOS 意图执行网络相当于是把这种机构级别的专业执行能力赋能给了用户,从而让用户有良好的意图资产使用体验。

Intent Assets 的市场接受度及使用案例分享

上文介绍了 Intent Assets 的运作逻辑以及要点解读,但 Intent Assets 是否具备竞争力,能否从Web3较为成熟的运作流程中吸引到新用户,成为 dappOS 的重点。

为此,Odaily星球日报综合了目前相关板块的信息,将 Intent Assets 与之进行对比。

Intent Assets 与其他稳定币及生息项目的优劣势分析

本文并为将其他生息项目单独举例,主要由于部分构造并不一样,所以将 Intent Assets 与此类板块项目进行整体对比,以下是优劣势分析:

Intent Assets 的优势在于解决了传统生息产品中收益与流动性不可兼得的问题,用户不再需要在赚取收益和保持流动性之间做出选择。底层资产如 wstETH、sUSDe、sDAI 和 stBBTC,这些资产相对基础资产稳步增值,提供稳定性和增长。此外,dappOS 网络中的服务提供商负责处理结算任务,确保用户的操作简便且高效。

但 Intent Assets 与市场上其他生息产品相比,整体构造的复杂性可能对新用户形成一定门槛。虽然 dappOS 的设计旨在简化操作,但对于不熟悉区块链技术的用户,理解和使用 Intent Assets 仍可能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

通过上述对比,Intent Assets 虽然在设计方案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但能否打消用户对于新事物的未知恐惧成为前提,不过从本文介绍来看,Odaily星球日报将其背后的工作原理解答的足够深入,本质上意图类的项目在表面上和Web2很像,不过Web2的中心化机制部分由国家做背书,而 Intent Assets 的背后是透明的一系列Web3收益资产和去中心化的 dappOS 意图执行网络,这不正是Web3所倡导的去中心化吗?

用户群体及使用案例

Intent Assets 适用于希望通过数字资产赚取稳定收益的用户,尤其是那些希望在不牺牲流动性的情况下获得收益的用户。这些用户可能包括寻求多链操作简便性的高级用户、希望通过去中心化金融产品赚取额外收益的投资者,以及需要高效跨链资产管理的企业用户。

例如,一位用户希望将 1 intentETH 作为 ETH 充到币安(Binance)账户中,节点会负责实现地址里收到 ETH 的结果,但可以自行选择实现方式和报价(例如直接垫付、挪到特定链上赎回 LRT 或者批量处理等)。这一灵活性使得 Intent Assets 在多种场景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结束语:Intent Assets 是意图板块的率先用例

本文从 Intent Assets 的核心原理入手,阐述其底层资产的选择流程,并且深入解读其背后黑盒的流程原理,最后通过与相似板块的对比,将 Intent Assets 呈现给读者。

从目前作者搜集的资料以及 dappOS 的官方人员解答来看,Intent Assets 在去中心化、非托管的前提下,通过白名单资产选拔限制和 OMS 系统的辅助,进一步增强了 Intent Assets 的安全性,同时得益于自身意图网络以及众多合作伙伴的支持,在多链互联方面,流动性也有强大的支撑。

可以说 Intent Assets 是 dappOS 对于简化 Web3 资产管理的一次重要创新。通过意图驱动的方式,系统能够自动化处理复杂的区块链操作,提升用户体验、降低操作风险、并提高整体效率。Intent Assets 的出现,不仅为Web3用户提供了一个新的资产管理工具,更为Web3的大规模采用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Rocktoshi回应Ordinals创始人:自己所言都是真实的,对Casey的人身攻击和诋毁很是反感

9月6日消息,Rocktoshi在社交媒体上针对Ordinals创始人Casey Rodarmor的“Rocktoshi不是Ordinals联合创始人”相关公告发文回应称,自己不是骗子。认识他的人都知道,包括Casey也知道。自己说的一切都是真的,公开说出来是一种解脱。Rocktoshi喊话Casey表示,Casey应该冷静下来,不要在对自己进行人身攻击和人格上的诋毁,这令人反感且没有必要。

首个以太坊最快拓展方案在测试网中突破 12K TPS

Movement Labs 的联合创始人 Rushi Manche 宣布,他们的扩展解决方案在测试网上达到了每秒 12,000 笔交易(TPS)。

Movement Labs 的目标是成为以太坊网络上首个交易速度最快的 L2 解决方案,Manche 声称,与当前最快的 L2 解决方案相比,Movement 的处理速度几乎是它峰值时的两倍。7 月 30 日 Movement 测试网上线后,其 TPS 已突破 12,000 以上,Manche 表示,理论上 Movement 测试网可以处理 30,000 到 50,000 TPS。在韩国区块链周期间接受采访时,Manche 解释了 Movement Lab 测试网表现出色的原因。

截至目前,以太坊 L2 解决方案中实际 TPS 最高的是 Polygon,它的处理速度为 190 TPS,这一数字明显比其宣传的最高速度 7,000 TPS 低很多。而 Solana 网络每秒可处理 1,053 笔交易,但这也仅仅是其所宣传的理论峰值 65,000 TPS 的 1.6%。

Manche 将 Movement Lab 的超高性能归功于其所使用的编程语言,该编程语言最初是由 Facebook 为其放弃的 Diem 项目开发。Manche 表示,这一编程语言的优势是可以并行处理多笔交易,而不是按序处理,这让它能够快速实现超高的 TPS 并发。按照传统区块链网络的交易处理方式,如果有 1,000 笔交易等待处理,那么它需要一笔一笔的完成,这是限制传统区块链网络高 TPS 的主要原因,而新编程语言的并行处理,可以让它同时处理这 1,000 笔交易,因此它的交易速度非常快。

实现最大的 TPS 取决于网络使用率和容量,用户活动和交易频率的增加会提高 TPS。目前而言,Movement Lab 的测试网支持包括 Telegram 小程序在内的 44 个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它们约占总 TPS 的 10%。Manche 指出,与 Aave 和 Curve Finance 等去中心化交易所相比,消费者和社交应用程序通常需要更高的 TPS。Telegram 平台上的游戏 APP 人气飙升,吸引了数百万用户,这甚至导致 Telegram 关联的区块链长时间停机。

人们希望能够在手机上使用 APP,因此他们他们会在 Telegram 熟悉和使用多个 APP。无论是点击赚钱游戏、真人快打还是各类迷你游戏,这些 APP 都产生了大量的链上交易。这些巨大的并发需求也是各类链上解决方案追逐的目标。Movement Lab 主网上线的时间还未上线,但它的解决方案为以太坊生态系统带来了新的变化,并有可能成为链上交易速度树立新的标准。

免责声明:FameEX对交易所发布的该领域数据的官方声明,或任何相关金融建议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不作任何保证。

TG创始人被捕后首度发声:我们不为赚钱,而是捍卫人们基本权利

8 月 25 日,Telegram 创始人及 CEO Pavel Durov 在法国巴黎遭到拘留,并面临诈骗、洗钱、恐怖主义等在内的多项指控。8 月 29 日,Pavel Durov 缴纳了 500 万欧元保释金后获释,但不被允许离开法国。事件完整梳理:

在近一周的沉寂后,Durov 于今早首度在其官方个人频道发文回应巴黎拘留风波,以下是其声明全文: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心!

上个月,我在抵达巴黎后被警方审问了四天。我被告知,可能要为其他人非法使用 Telegram 承担个人责任,因为法国当局没有收到 Telegram 的回应。

这让我感到惊讶,原因如下:

1.Telegram 在欧盟有官方代表,负责接收并回复欧盟的请求。其电子邮件地址已公开,任何在欧盟的人只需在谷歌搜索「Telegram 欧盟执法部门联系地址」即可找到。

2.法国当局有多种方式可以联系到我请求协助。作为法国公民,我是迪拜法国领事馆的常客。之前,当他们提出要求时,我亲自帮助他们与 Telegram 建立了热线,以应对法国的恐怖主义威胁。

3.如果某个国家对某个互联网服务不满,通常的做法是对该服务本身提起法律诉讼。用智能手机时代之前的法律来指控平台 CEO 对第三方在平台上犯下的罪行负责,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构建技术已经很困难了。如果创新者知道他们可能会因为这些工具的潜在滥用而承担个人责任,他们将永远不会去开发新工具。

在隐私与安全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并不容易。你必须协调隐私法与执法要求,以及本地法律与欧盟法律。你还需要考虑技术上的限制。作为一个平台,你希望你的流程在全球范围内保持一致,同时确保这些流程不会在法律薄弱的国家被滥用。我们一直致力于与监管机构合作,以找到合适的平衡。是的,我们坚守我们的原则:我们的经验是通过保护用户在专制政权中的安全这一使命所塑造的。但同时我们也一直愿意进行对话。

有时我们无法与某个国家的监管机构在隐私与安全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准备离开该国。事实上,我们已经这样做了。当俄罗斯要求我们交出「加密密钥」以进行监控时,我们拒绝了——于是 Telegram 在俄罗斯被禁止。当伊朗要求我们屏蔽和平抗议者的频道时,我们拒绝了——于是 Telegram 在伊朗被禁止。我们准备离开与我们原则不兼容的市场,因为我们做这些并不是为了赚钱。我们是为了带来善意并捍卫人们的基本权利,特别是在这些权利受到侵犯的地方。

但这并不意味着 Telegram 是完美的。比如当局对发送请求的渠道感到困惑,这也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一些媒体称 Telegram 是某种无政府天堂的说法是完全不真实的。我们每天都会删除数百万个有害帖子和频道。我们发布每日透明度报告(例如或)。我们还与非政府组织建立了直接热线,以便更快处理紧急的审核请求。

然而,我们注意到有一些声音认为这还不够。Telegram 用户数量骤增至 9.5 亿,也带来了成长的烦恼,使得犯罪分子更容易滥用我们的平台。这就是为什么我将确保我们将继续在此方面进行改进。我们已经从内部开始了这个过程,并很快会与大家分享更多关于我们进展的细节。

我希望八月份的事件能够让 Telegram,以及整个社交网络行业变得更加安全和强大。再次感谢你们的关心和支持。

TG创始人被捕后首度发声:我们不为赚钱,而是捍卫人们基本权利

欺诈及运作节点猴获利数百万?Ordinals创始人联合社区集火「石本聪」

欺诈及运作节点猴获利数百万?Ordinals创始人联合社区集火「石本聪」

牛市交易,熊市吃瓜。

加密行业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利益纠纷,而在行情低谷时,往往这种纠纷就更容易被摆上台面。

今天凌晨,BTC 生态就上演了一场撕逼大战:

Ordinals 创始人 Casey 在其推特和博客上公开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前几天自称是 Ordinals 联合创始人 的 rocktoshi(@rocktoshi21)其实并不是联创,并爆出了更多两人从创立公司到分道扬镳的细节。

随后,一众 BTC 生态中的大佬,如 Erin、leo、Charlie、忍者(玩 BTC 生态的朋友应该熟悉)等开始公开声援 Casey,并各自爆出关于 rocktoshi(下称石本聪)的黑料,包括但不限于欺诈、恐吓威胁、共事不愉快等。

而更有爆料指出,Ordinals 上的知名项目节点猴其实是由石本聪主导,他个人也快速获利了数百万美金。

消息一出,节点猴的价格应声下跌。

欺诈及运作节点猴获利数百万?Ordinals创始人联合社区集火「石本聪」

目前并不知道这些大佬和石本聪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利益纠葛,也无从验证这些爆料的真实性;只能说石本聪被群起而攻之,相关项目资产或许都会受到影响。

我们快速整理了一下这场撕逼大战的各类信息,以供参考。

Ordinals 联创名头之争

整场撕逼的公开起因,可能还要追溯到 2 天前石本聪自己的一条推文。

本来 rocktoshi 这个名字并不是特别出名,而前天他在推特上公开宣称自己是比特币 Ordinals 项目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并表示「在 Casey 加入前,我已在研究如何在比特币上实现 NFT 了」。

欺诈及运作节点猴获利数百万?Ordinals创始人联合社区集火「石本聪」

这份宣言的意味不言自明,说白了就是我配的上「Ordinals 联创」这个 Title 并且有两把刷子,而且水平可能不比 Casey 差。

你可能会问,争一个 Title 就只是争一口气,有那么重要吗?

Title 对草莽频出、过目即忘的加密行业来说那可太重要了,一个过往成功项目的职位 Title,往往能成为下一个组局中是否带你玩的关键筹码。

但众所周知,Casey 才是大家心智中 Ordinals 的创始人。石本聪的这番言论动机我们无从揣测,但效果显然是让自己在争议中变得更受关注了。

而无论石本聪究竟是真的为自己打抱不平,还是试图黑红,这番言论显然都不能让 Casey 这个真正的 Ordinals 创始人舒服。

今天凌晨,Casey 也发表博文并同步到推特,题为《》。

但很明显这个标题醉翁之意不在酒,文中的内容可以完全看成对「石本聪自称是 Ordinals 联创」的否定。

欺诈及运作节点猴获利数百万?Ordinals创始人联合社区集火「石本聪」

Casey 表示,石本聪对 Ordinals 的概念产生包括代码设计没有任何的贡献,并指出石本聪可能的贡献,就是在代码仓库中改错别字。

而至于 Ordinals 联合创始人这个职位 Title,Casey 则觉得纯属强行蹭。

Casey 之前开过一个名叫 Ordinals Corporation 的小公司,但不到三个月就解散了。在这个公司中,石本聪确实是所谓的「联合创始人」。

但这个公司与现在比特币中的 Ordinals 无关,只是在有个小概念的情况下开办公司。硬要说,石本聪只是这小公司的联创,而非现在 Ordinals 协议的联创。

如果故事到这里其实伤害性不大,但 Casey 还爆出了更多信息,以公开与石本聪进行切割:

「Rocktoshi 变得不可靠了。我告诉他,我不想再和他一起工作了,但他仍然不讲理,最后疯狂地要求支付 500 万美元,以换取他在公司的股份… 甚至在我们最终解决了解散 ordinals 公司的问题后,他还是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一直给我发威胁、要求、侮辱和情感诉求的电子邮件。」

妥妥的公开控诉与点名批评了。

社区群起而攻之

Casey 还表示,生态系统中有许多人都与 rocktoshi 打过交道,自己所交谈过的每一个人都有过类似的长期被威胁、欺骗、操纵和欺骗的经历。

这一下就把石本聪树成了集体开火的靶子。

随后,Casey 也贴出了比特币生态中的各路大佬公开爆出的黑料,将石本聪推上了风口浪尖。

比如,Ordinals Hub 的维护者 Charlie @cbspears 曾于今年 1 月公开发帖表示,「过去的 6 个月里,Rocktoshi 一直在骚扰我,试图勒索我,并威胁要起诉我」;

而下面这句则是猛料,虽然真假不得而知:

「我担心他会利用从 Nodemonkes 项目 mint 中获得的数百万美元收益和在 Ordinals 生态系统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继续操纵和攻击他人。」

欺诈及运作节点猴获利数百万?Ordinals创始人联合社区集火「石本聪」

言外之意,石本聪和节点猴或有利益关系。

另一位 @LeonidasNFT 的言论则部分证实了这种利益关系,他表示「Rocktoshi 在过去 18 个月里以各种假名推出的众多项目。以 Nodemonkes 为例,它客观上是一个非常棒的 Ordinals(比特币上的 NFT)系列 … 无论有没有 Rocktoshi 的参与,都会运作良好。」

比特币前沿基金(btcfrontierfund) 的 GP,ninjaalerts 的 CEO 忍者(trevor.btc) 也公开表示,自己亲身经历了 Rocktoshi 的欺骗和操纵行为。并表示保持沉默只会让这种行为继续下去,可能会伤害那些资源较少、知名度较低的人。

另一位社区大佬 Joona(@NFTJoona)则直接贴出了 rocktoshi 的聊天记录,并表示他两之间曾有过一个简单地交易,但之后 rock 取消了交易并开始了勒索。

可以看到石本聪直指对方是骗子,并口气强硬的威胁要进行法律诉讼。爆料更多内容显示,石本聪表示如果他不得不使用他的律师,他将向 Joona 收取每小时 1, 600 美元的费用。

欺诈及运作节点猴获利数百万?Ordinals创始人联合社区集火「石本聪」

一个人的只言片语可能说明不了问题,但一群人群起而攻之,一定程度上则印证了 Casey 之前说的「威胁、欺骗、操纵和欺骗」。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截止目前,这场 Casey 联合众人集火 rocktoshi 的撕逼,尚未有真实性的定论。

Rocktoshi 面对这场舆论攻势,也只是轻描淡写的回复:

「我不是骗子。认识我的人都知道这一点。包括 Casey。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公开说出这些话让我松了一口气。致凯西:我认为你应该冷静下来,不要再进行人身攻击和人身攻击了。」

究竟谁对谁错,谁动了谁的蛋糕,可能没有那么重要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那多半是曾经的同路人利益没谈妥,利益共同体开始反戈相向。

这句古话曾出现在《史记》中,其实还有另一句更发人深思: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大佬们吃饱喝足了开始撕逼爆荣辱问题了,什么时候能让韭菜们吃饱喝足呢?

Web3支付和PayFi赛道调研

来源:Web3port Foundation

前言:

Web3Port Foundation是一家专注于区块链和Web3生态的加密货币基金,致力于通过战略投资和孵化具有创新潜力的初创企业和项目,推动Web3技术的广泛采用。

我们近期在调研Web3支付赛道和PayFi赛道,通过对Web3支付/PayFi赛道概念、支付类型及典型案例的研究,了解赛道的整体情况,辅助业务投资决策,内容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参考。

Web3支付

随着稳定币体量的扩大和应用场景的拓展,Web3支付成为加密市场的热门赛道。Web3支付涵盖了众多的业务场景和范畴,包括稳定币、钱包、资产托管、交易、支付、出入金、信用卡等,传统金融机构和Web3创业者结合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构建了众多的Web3支付项目和用例。

概念:

传统支付:通过传统金融体系进行的货币交易,通常涉及银行、信用卡公司、支付处理公司(如 PayPal、Visa、Mastercard 等)等中心化机构。支付过程由这些金融机构进行验证、清算和结算。传统支付包括现金支付、银行转账、信用卡支付、借记卡支付、电子支票、以及电子钱包等。

Web3支付:Web3 支付是基于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技术的一种支付方式,它通过智能合约、去中心化应用(DApps)和加密货币来完成交易。Web3支付不依赖于传统金融机构,而是通过去中心化的网络直接在用户之间进行价值转移。

传统支付 VS Web3支付

传统支付是一套基于账户体系的支付方式,价值的转移记录在中介机构(如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账户中。由于参与者众多,资金转移过程非常繁琐,摩擦成本也非常巨大,因此成本较高。

Web3 支付基于区块链网络基础设施,允许加密货币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进行转移,能够解决传统支付中费用高、跨境转移效率低下、成本高等问题。

Web3支付和PayFi赛道调研

Web3支付类型

Web3支付的具体场景,包括消费者用加密资产进行链上交互,向企业/商家付款消费,以及跨境转账,企业间的加密资产支付等。总结起来,Web3支付主要有两种类型:

  1. 出入金支付(On Ramp & Off Ramp),即加密货币与法定货币之间的汇兑和支付。入金指用法币(Fiat)来交换加密货币,出金指用加密货币来交换法币。

  2. 加密货币支付,包括2种:

  • 链上原生支付:**指用加密货币参与Web3原生场景的交易,比如用加密货币购买 NFT,进行LaunchPad打新,不同加密货币之间的 Swap、链上手续费等;

  • 链下实体支付:**指直接用加密货币购买线下实体经济中的商品或服务,比如用加密货币来支付线下消费订单、跨境转账交易等;

Web3 支付通过出入金支付将法定货币与加密货币连接起来,通过加密货币支付(链上/链下支付)使加密资产能够在支付和消费场景中流通,从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支付生态闭环。

Web3支付商业模式

根据Web3支付场景需求和类型来看,常见的Web3支付项目/公司的盈利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 出入金手续费: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进行加密货币和法币的出入金业务,需要支付出入金手续费,一般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取交易金额的 0.6%作为手续费,手续费最终由消费者/商户买单,分润给支付环节参与方(第三方支付机构、聚合商、发卡银行和国际卡组织)。

  • 接入服务费。这种场景涉及到聚合支付和结算网络,即将已有的第三方支付产品接入到自身产品系统中作为底层支付渠道之一来拓宽资金转移的能力,以及为商家和机构提供Web3支付结算服务,在此过程中收取的接入服务费。

  • 区块链Gas网络费:使用Web3支付时,支付的最终结果需要链上进行确认处理,由此产生区块链网络Gas费用。

  • 外汇利差。仅涉及跨境支付产品,作为不同国家币种资金转移的支付渠道会产生资金池,此时当有跨币种交易时能避开银行直接为用户进行货币兑换,从而获得汇兑利差。

其中,出入金手续费和接入服务费是Web3支付项目/公司最主要的盈利方式之一,这两种盈利方式非常依托网络效应(指的是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使用Web3支付的用户和商家数量越多,产生的交易额越大,越能产生更多的收益,同时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多和交易额的扩大,Web3支付项目/公司构建的Web3支付网络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也就越大,进一步促进其品牌和市场影响力。

Web3支付赛道参与者:

参与角色

  • 加密交易所:交易所一般采用与中心化金融体系合作发行信用卡的形式开展支付业务。Coinbase、Binance、Crypto.com等均在 2020 年前后开展了支付业务,与 Mastercard 或 Visa 合作发行加密货币信用卡,支持拥有加密资产的用户在全球范围内使用信用卡消费。

  • 独立出入金支付机构:如Moonpay、BitPay、Paypal、Stripe、Mastercard等,围绕其主营业务,逐步开放/接入 Web3 支付业务及场景,包括钱包、托管、支付、交易与稳定币,最终逐步覆盖其整个生态,形成逻辑闭环。

  • Web3聚合支付平台和Web3银行:接入多家独立出入金支付机构接口形成聚合平台,以及为Web3用户提供多账号的银行服务。如Alchemy Pay是一个混合加密货币支付网关解决方案,支持法币和加密资产的双向兑换和支付;Fiat24为用户创建一个链上银行账户,提供出入金、加密消费支付、储蓄、转账、换汇等一系列的Web3银行服务。

  • 加密货币零售终端:包括加密ATM机(头部项目Bitcoin Depot)和线下便利店零售终端POS(典型项目Pallapay)

按照Galaxy Ventures的研究,Web3支付赛道的参与者从技术栈的角度可分为4类:

Web3支付和PayFi赛道调研

典型项目及案例:

  • Alchemy Pay:是一家提供加密货币和法币支付解决方案的公司,旨在连接传统金融系统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世界。Alchemy Pay 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混合支付网关,允许他们使用加密货币和法币进行交易,从而简化了加密货币的使用和普及。其计划扩大全球加密支付覆盖范围,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20多个监管许可证,目前用户数量超过200万,支持180+国家和地区加密支付。

  • Fiat24:是一家获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发牌的金融科技公司,推出了由智能合约驱动的Web3银行协议,为用户创建一个链上银行账户(IBAN+Card),提供出入金、加密消费支付、储蓄、转账、换汇等一系列的Web3银行服务和Crypto服务。

  • Helio:一个专注于加密货币支付和 Web3 的平台,提供了一套用于接收、处理和管理加密货币支付的工具。它是Solana上领先的 Web3 支付平台,拥有超过 450,000 个独特的活跃钱包和 6,000 家商家。借助其 Solana Pay 插件,数百万 Shopify 商家现在可以用加密货币结算付款,并实时能够将 USDY 转换为其他 USDC、EURC 和 PYUSD 等稳定币。

  • Moonpay:是一个全球性的加密货币支付基础设施提供商,允许用户使用信用卡、借记卡、银行转账等方式购买加密货币。Moonpay是目前加密货币出入金的龙头项目,注册用户数超过 2000 万,支持超过 160 +个国家和地区的加密支付,支持超过 80 种加密货币和 30 余种法定货币的兑换,持有大部分司法辖区的支付业务牌照,已处理超过60亿+笔交易。

  • BitPay:是一家成立于 2011 年的加密货币支付处理公司,致力于帮助商家和个人使用比特币及其他加密货币进行支付和交易。BitPay 提供了一系列服务,使得商家可以接受加密货币支付,并将这些支付转换为法币,帮助用户更容易地使用加密货币进行日常消费。目前BitPay使商家能够接受来自 229 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使用 16 种不同加密货币的付款,已处理超过 1000 万笔交易,总价值超 50 亿美元。

  • Coinify:是一家加密货币交易和支付处理服务提供商。Coinify 的支付解决方案允许商家让他们的客户使用 10 种受支持的加密货币进行支付,同时以他们选择的法定货币获得付款。该公司在 180 多个国家开展业务,正在为超过 45,000 家商家提供服务。

  • CoinPayments:成立于 2013 年,是全球领先的加密支付服务提供商之一。该公司正在为来自 190 多个国家/地区的 100,000 多家商家提供服务。CoinPayments 的支付解决方案使商家能够接受超过 175 种加密货币的支付。该公司还为商家提供了许多工具,包括购物车插件、支付按钮、API、发票生成器和销售工具。截至 2022 年 10 月,该公司已处理了价值超过 100 亿美元的加密支付。

  • PayPal:2023年8月推出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PayPal USD”(PYUSD),将 PYUSD 稳定币作为法定货币与加密货币之间兑换的桥梁,用于转账、支付等业务。

  • MetaMask:MetaMask 本身不提供直接的法币兑换功能,但通过与第三方服务(如MoonPay、Wyre、Transak等)的集成,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法币与加密货币之间的转换(入金和出金操作)。目前MetaMask Portfolio DApp 已经聚合了 Sell、Buy、Stake、Dashboard、Bridge 和 Swap 等功能,帮助用户便捷管理资产,实现统一链上资产操作。

Web3支付监管合规

针对Web3支付赛道的监管合规,主要是需要满足牌照、资质、许可等合规要求后,项目方才可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开展 Web3 支付业务。

不同国家和地区针对Web3支付业务的监管要求各不相同,因此Web3支付赛道项目想要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开展相关的业务,需要申请相应的牌照。

Web3支付和PayFi赛道调研

Web3支付和PayFi赛道调研

Web3支付和PayFi赛道调研

PayFi赛道概念及其业务场景、案例研究

PayFi概念

Solana 基金会主席 Lily Liu 在香港 Web3 嘉年华上提出 PayFi 的概念:

PayFi的动机是实现比特币支付的初始愿景。PayFi并非是DeFi,而是围绕货币的时间价值(Time Value of Money)构建的新金融市场,这种链上金融市场可以实现传统金融无法实现的新金融范式和产品体验。

PayFi可以理解为DeFi + Web3支付的融合,重点即帮助用户最大化发挥出货币的时间价值。PayFi适用于Web3交易、链下消费场景、零售环境、创作者货币化、应收账款、支付处理、私人信贷池等场景的应用,通过区块链的互操作性、可编程性和可组合性,打造链上金融的全新范式。

PayFi市场前景:

自 2015 年以来,稳定币呈指数级增长,为2万亿市值的加密市场提供了有效的支付和结算。目前稳定币整体市值突破$171B,Tether USDT市值在2022年突破$83B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到目前的$117.9B,增幅高达42%,显示了加密市场对稳定币需求量的剧增。

Web3支付和PayFi赛道调研

稳定币除了在加密货币交易中充当计价单位外,也逐步在传统支付赛道、跨国金融贸易等方面发力,正在改变全球支付格局。而结合了稳定币和Web3支付的PayFi市场,将进一步拓展稳定币的需求场景,为链上和链下支付应用提供资金支持。

Web3支付和PayFi赛道调研

PayFi 可以:

  • 将万亿级的线下传统支付量上链,更好地优化货币的时间价值。

  • 提供可持续的风险调整收益率:个位数到两位数的收益率。

  • 以极低的系统性风险迅速扩大规模,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 依托智能合约的便利性提供更加高效和丰富的新金融范式应用。

PayFi业务场景及案例:

1.融合DeFi的Web3支付创新业务:

结合链上DeFi金融和即时结算的能力,让用户在链上DeFi金融实时产生的收益来支付链下即时消费的费用。

案例:Buy Now Pay Later:用户将$50存放在链上DeFi协议获得利息$5.5,该利息可以用来即时结算与支付,购买一杯(不用钱)的咖啡。

Web3支付和PayFi赛道调研

2.Web3银行:

结合Web3和Web2银行业务,为用户提供数字银行服务。

案例:Fiat24是一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服务平台,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去中心化的数字银行服务。 Fiat24 为通过 KYC 的用户建立瑞士银行账户(Cash Account),一方面能够将 Web3 支付服务整合其中,能够实现货币承兑以及 Web3 支付;另一方面,Fiat24 的瑞士银行账户与瑞士国家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和 VISA/Mastercard 支付网络直连,能够实现法币的储蓄、换汇、商家结算等传统银行服务。

Web3支付和PayFi赛道调研

3.RWA金融:

将线下的RWA资产上链来捕获资产的时间价值,为加密用户提供更多的资产投资类别和收益。

案例:Ondo Finance是一个 RWA 代币化美债协议,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机构级别的金融产品和服务。Ondo Finance 将低风险、稳定生息、可规模化的基金产品(如美国国债、货币市场基金等)代币化,为链上投资者提供了一种稳定币赚取收益的方式。针对非美国用户推出了 USDY(美元收益代币),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美国国债担保的无需许可、可产生收益的代币化票据。USDY 可用于多种用例,包括借贷、现金管理、支付等,同时还能赚取收益。USDY 在Web3支付方面也取得了突破,借助 USDY,用户和商家现在可以使用可产生收益的资产进行付款或结算,这意味着商家现在可以通过接受 USDY 作为结算方式来获得余额利息。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使用 USDY 来推动加密支付的更广泛采用。

4.支付融资:

用 DeFi 借贷的资金来解决现实支付交易场景中的融资需求,实现支付融资收益的链上结算。

案例:Huma Finance是一个PayFi网络,允许企业和个人通过将其与链上的全球投资者联系起来,以未来收入为抵押进行借贷,为全球支付提供融资和流动性支持。其具体用例包括跨境支付融资、数字资产信用卡、RWA即时结算、贸易融资、DePIN融资等。

5.PayFi加密支付网络:

利用Web3支付和区块链DID身份等,构建加密支付网络,来适配线下支付的场景。

案例:PolyFlow是一个模块化的去中心化的加密资产操作协议,目标是构建PayFi加密支付网络。其通过模块化的设计,推出了Payment ID(PID)和 Payment Liquidity Pool(PLP)两个关键组件,能够将支付交易的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抽象分离,掘取其中价值。PID是一套数字身份系统,用来进行KYC识别、身份认证、合规准入、数据确权,PLP通过智能合约来处理服务提供商的资金流,实现资金的管理和支付结算。Polyflow 通过为支付交易提供流动性提供近乎无风险的 DeFi 收益来激励商家和流动性提供者。这种模式不仅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还鼓励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参与 DeFi 生态系统,推动加密支付的发展和普及。

6.消费类Crypto支付应用:

利用链上信用和Web3支付来改造传统消费场景。

案例:Blackbird是基于Web3的餐饮忠诚度平台,聚焦餐饮业,依托Blackbird Pay(链上信用卡)和$FLY(链上消费积分)构建链上支付和忠诚度计划,并利用支付业务作为增长的杠杆来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目前已经有 40,056 个钱包持有了 125,571 个 Blackbird 餐厅会员卡(NFT),并且已经有 142 家餐厅产生了签到行为。

7.流支付:

流支付是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允许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实时地将价值(通常是货币或加密货币)从支付方传输到接收方,而不是一次性地完成整个支付。流支付主要适用于持续性服务的计费或薪酬的发放,如按小时计费的工作、按流量收费的网络服务、内容订阅或消费、持续性合同和租赁付款等。而在未来,流支付将对价值流、营运资本管理、物联网支付,甚至大公司的估值模型产生深远影响。

案例:

  • Sablier是一个代币分发协议,可使用 Sablier 协议创建代币流,处理代币归属、工资单、空投、赠款等的发放,接收者可以随时跟踪和提取流资金。这种支付方式使用户能够以每秒为单位进行连续的实时支付,实现无缝、无摩擦的交易,并提高用户、企业和其他实体的财务灵活性。Sablier 将时间的流逝本身作为信任约束机制,释放了以前无法获得的商业机会。

  • Zebec是一个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网络,旨在创造一个现实世界价值自由无缝流动的未来,让个人、企业、投资者和团队能够立即获得资金和代币;提供即时的财务控制并促进更具包容性和可及性的金融环境。Zebec 的集成产品包括RWA付款(实时工资单和跨境汇款)、链上支付基础设施(Zebec Cards)和联网 DePIN(PoS零售设备,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便捷、即使、一体化的加密支付处理解决方案)。

参考文章:

1.Web3 支付万字研报:行业巨头的全军出击,有望改变现有加密市场格局

2.Web3 支付万字研报:从电子现金,代币化货币,到 PayFi 未来

3.Web3 支付赛道全景式解读与趋势分析|ZONFF Research

4.Blackbird 的特洛伊木马:把 Crypto 消费类公司变成支付公司,用支付来撬动增长飞轮

5.IOSG Weekly Brief | 流支付 — — 区块链赋能的支付新范式 #154

6.加密支付发展研究|THUBA Research

7.2022 年加密支付赛道现状:尽管市场转熊,但加密支付需求仍在上升

8.【英文长推】加密支付市场面面观:哪些趋势和创新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