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知名KOL Phyrex:什么时候逃顶?宏观分析给你答案

本期嘉宾:Phyrex,推特 

*以下文字仅做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TL;DR

一、投资策略

1. 资金体量和配置占比:体量未知, 9 成配置流动性好的大币种, 1 成配置小币种

2. 预期收益:一倍

3. 可承受回撤:BTC、ETH 和 BNB 不担心回撤,有再拿四年的准备;Altcoin 基本都是免费撸的,也不担心回撤

4. 交易逻辑:大周期择时以及定投

 二、本期内容概览如下

  • 关于“抄底”和“逃顶”:现在是市场底部了吗?什么时候见顶?

对周期的判断,有两类数据可以参考,一类是宏观数据,另一类是链上数据。

先说宏观数据。

  • 关于底部的判断,有如下三个结论:

1)当前的涨跌都是在流动性较差下的情绪作用,如果 7 , 8 , 9 三个月美国经济没有进入衰退,也没有出现黑天鹅,这三个月大概率会延续宽幅震荡,一直维持到九月,进入到大选的前摇状态。

接下来是大选周期,通常来说大选周期都是有利于风险资产,相对看涨。

如果出现了经济衰退,那么以现在这个价位来说,一定不是底,会出现一个较大的黄金坑。

2)经济衰退可以通过【失业率】来观察。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或者经济衰退的时候,失业率都会在 5.2% 或者是 5.4% 以上。鲍威尔在一些会议上也讲到,当失业率超过 4% 的时候,美联储会会考虑会不会提前降息这个问题。因为从美联储角度来讲,他们对于 2024 年失业率的预期是 4.2-4.4 。如果超过 4.4 ,就说明经济已经开始出现失控,会逐渐向衰退转移。当失业率越来越高,引发经济衰退的概率就越来越大,虽然降息可能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更长的一个时间段来说,高失业率最终可能会演变到经济衰退。更详细的分析可以查看倪大“最后一跌”主题的两篇文章。

https://x.com/phyrex_ni/status/1723975178927890703?s=46

https://x.com/phyrex_ni/status/1785604678606369221?s=46

3)没有绝对的底部,寻找合适你的底部区间定投。如果你是 Long Crypto,愿意抄底,就在设定的价格下进行分仓。每一次下跌一定的金额的时候,补一个自己可以承受的仓位。倪大自己的策略是,BTC 跌破 56, 000 美元,每下跌 1, 000 美元上 30% 仓位里面 1% 的 ETH,跌破 50, 000 美元,每下跌 1, 000 美元上 30% 仓位里面 2% 的 ETH,跌破 40, 000 美元我上 30% 仓位的 3% ,依此类推。抄底 ETH 的原因就是现货 ETF,博弈涨幅会超过 BTC。

  • 关于顶部,倪大判断这个周期大概是双顶或者三顶:

1)第一个顶是比特币现货 ETF 批准;

2)如果美国经济在大选前不发生衰退,那么就是双顶结构,第二个顶部有可能是进入到了放水;

3)如果美国经济在大选前发生衰退,那么就是三顶结构,第二个顶在美国大选,第三个顶在于放水。

以上的顶表达的是相对价格的顶。

  • 链上,有三个数据被证明比较准确/有效:

第一个,长期持有的 NUPL,到红色区域就是大周期抄底的时候。

第二个,仓超过一年的长期持有者,当长期持有的 BTC 到最底端的时候,基本上对应 BTC 的相对高点,是“逃顶”的机会。当长期持有者在顶端开始出现一个下降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一个“抄底”的好时机。

第三个,稳定币的市值,更建议关注 USDC,因为它更能反映欧美“合规”投资者的情况的数据,而这些投资者毫无疑问是这个周期的带领者。当 USDC 市值持续增加,说明大量的投资者将美元或者欧元转变成了 USDC 进入到市场里,当你 USDC 的市值出现一衰减的时候,就是投资者将加密货币换成了稳定币,然后稳定币换成了法币离开市场,完成了一个周期的买卖。

  • 如何根据周期掌握趋势?

周期分为大周期和小周期。

大周期就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比如加息、降息,它代表了货币是宽松还是紧缩。

小周期就是要判断,是在加息的初期、中期、还是尾声?是进入暂停加息、还是进入到暂停加息的尾声?回顾历史数据可以发现:

1)加息的初期对于整个风险市场来说都是一个破坏性的打击,不管是在加密货币还是美股,基本是下跌的。而到了加息的尾声,整个风险市场都是出现上涨。

2)进入了暂停加息的周期从大方向来看,都是对于风险市场是利好的。

所以从操作上来讲,开始加息的时候卖出,当加息进行到了底部,大家已经开始预测出要进入暂停加息的时候就开始开始买入。到了降息的周期,如果降息的初期里面没有出现经济衰退,仍然可以持仓,如果出现了经济衰退,那么卖出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这样一个周期下来,你不一定能够精准逃顶,但绝对可以吃到整个上涨周期 70% 的比重,而且风险非常低。

另外还有一个周期,就是在中期大选之前跌的越多越要去买,因为到中期大选以后它可能涨的越好。这个从历史数据来看,近 15 次里边有 14 次都是这样的,这里边最少有 40% -50% 的一个利润空间。

  • ETH 现货 ETF 正式通过后,是卖出 ETH 的好时机吗?

先说结论:就倪大自己的操作而言,他不会 Sell the News。两个理由:

第一个,回看 BTC 现货 ETF 的过程,从刚开始买 ETF 的人,有超过 90% 一直持有,到现在都没有卖出。从价格表现上来说,BTC ETF 出现 Sell the News 的下跌之后,有两周左右时间的回调,接着从 4 万美金一路涨到了突破 7 万美金,即使是到现在有大幅回撤,也要比 Sell the News 的时候价格要高。

第二个,投资者本身有一种 FOMO 情绪,BTC ETF 之后出现了一个长达 5 个月的 FOMO 期,如果 ETH ETF 也有类似的 FOMO 期,从 7 月份算起的 4 个月到 5 个月正好是美国大选,它既是 ETF 上涨的一个疯狂期,又是美国大选的对于市场的一个刺激期,双重叠加下的爆发力可能会高过 BTC 当时只有 ETF 一个“刺激”的爆发力。

倪大预计 ETH ETF 资金流入是 BTC ETF 的 20% 。

如果大家想要关注 ETF 相关的消息,有两个来自彭博社的分析师可以关注,一个是 Eric(Twitter@EricBalchunas),一个是 James(Twitter@JSeyff)。

  • 想要定投 BTC、ETH 的人,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定投策略?

以倪大自己的两个定投策略为参考:

第一个,实验性的,每个月 3000 人民币,不管价格如何,在 10 号去买 BTC 和 ETH,投资超过两个周期看收益。

第二,只要 BTC 的价格跌破设定点,越跌我越买,结束购买的点是价格超过定投线。举例说明: 56, 000 时进 1% 的仓位, 55, 000 进第二个 1% 。跌破 5 万以后,抄底的仓位从一个点变成两个点,也就是说 49, 000 的时候买 2% 的仓位, 48, 000 再买 2% 的仓位,但是如果它涨回到 51, 000 就不再买入,跌回到 47, 000 我再继续买。

  • 作为一个 KOL,怎样看待和筛选其他 KOL 的分享?

倪大的核心观点是,我们吸收的信息,是对某个人知识面的一个采集,比如为什么好看一个赛道,如何看待一个项目的基本面等等,点位、多空这些信息意义不大,因为没有人可以在这上面一直正确。

倪大自己有一个包含 40 个账号的“小铃铛”列表,里边有宏观的,微观的,交易策略的,市场的行情的,这些账号 24 小时里发的 Post,每天会花 3 个小时到 4 个小时浏览阅读,丰富信息源,拓宽知识面。这里也贴出了这四十个账号的 ID,欢迎大家关注。(这 40 人就相当于倪大获取信息的个性化算法,非常宝贵)

媒体组织机构

@CoinDesk @BitcoinNewsCom @BitcoinMagazine @BitMEXResearch @Grayscale @WatcherGuru @Blockstream @BitwiseInvest

个人

@Vivek 4 real_ @zerohedge @saylor @pete_rizzo_ @EricBalchunas @intangiblecoins @HHorsley @WhalePanda @sassa l0 x @JSeyff @paulsperry_ @MetaLawMan @M_McDonough @EleanorTerrett @nikhileshde @crypto @bitschmidty @NickTimiraos @Gallup @bergealex 4 @VitalikButerin @blknoiz 06 @Claudia_Sahm @profplum 99 @dr_andrewlaw @evilcos @ThorHartvigsen @Rewkang

三、写在最后

倪大最早开始进入行业是投早期项目,后来做交易亏了钱,开始研究宏观。对于一个敏感的人来说不确定性是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所以在行业中寻找确定性,比如宏观周期对于赛道的影响就是倪大的切入点,我认为输出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也是一个纠错和交流的机会,期待分享更多。

访谈全文

FC:

我们现在开始,邀请的原因我就不说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你是谁。好奇的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你成为现在这么一个 KOL,可以跟大家大概介绍一下吗?

Phyrex:

我是在 2017 年、 2018 年的时候开始进入到这个市场里边,进入之前是做游戏公司的收购、并购这方面,当时我们主要做的是儿童游戏,认为是一个比较好的赛道,到后来做一做,我们的 LP 就说这个赛道整个比较烂,而且你们做的也不太好,账上可能还有一点钱,你们可以去做别的。当时正好是 ICO 的时间,就去试试看做加密货币,做成就成,做不成就拉倒,就这么误打误撞的就进了 Crypto 市场。正好 2017 年、 2018 年,ICO 也基本上是尾声了,也确实没有赚太多的钱,但是趁着这个契机开始进入微博,后来微博开始逐渐封锁,很多小伙伴说开始转做推特。我当时负责我们这个小基金,非常非常的难,难的情况是你有钱都没有用,只有孵化一些项目可能才有机会,如果你自己做投资的话,基本上就不会给你机会(去出手)。到现在其实也是这样,如果说你是一个中国的基金,你想拿一些比较优质的这些项目,基本上就没有机会。所以当时我们就在想,当你个人影响力做大一点,是不是就能够有机会能够投一些更好的项目。结果没想到基金做一做不赚钱,结果反而是自己一直做,一直做,就这么做下来了。我觉得写字是一个爱好,是挺愉悦的事情。之前有一次跟有些小伙伴去应酬,去一个 KTV,他们在喝酒唱歌的 40 分钟里面,我已经码完一个差不多 3500 字的文章了,而且都已经发出去了。

FC:

那您坚持写作的动力是什么?

Phyrex:

我觉得很多小伙伴就一直在焦虑在于,尤其像现在这种下跌的时候,我到底是卖还是平仓还是去补仓?我也会很焦虑,尤其是仓位比较重的时候。很多小伙伴都知道,我 3600 成本的以太坊最低跌到了 800 多,那时候都没有卖,你说这能不焦虑吗?我虽然一直是在补仓,但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底,会不会到两位数?像 2018 年、 2019 年是到 80 多。所以就是这种情况下,因为这种焦虑,就被迫要求你去学习,到底是要卖还是要拿,如果要补仓,以什么样的价格去补仓,才会拉低我的成本,而且还不会去牵扯太多的仓位。我觉得怎么样能够少亏是我进入这里面去学习主要的一个动力,这是真的。

FC:

明白。我觉得其实焦虑最重要就是不确定性,就是你不知道没有一个逻辑能够佐证这个事情。

Phyrex:

对,就是涨的时候还好,涨的时候你焦虑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卖,但是你亏的时候的焦虑是悲剧性的焦虑,随时可能面对着归零的情况。

FC:

因为我们是对话交易员,我想问一下,您的交易策略是什么?比如说你的资金体量、预期收益、可以接受的风险回撤,然后包括你的周期是什么?

Phyrex:

我配置的比较多的就是美债和 Crypto,Crypto 我基本上预期的就是每一个周期能够翻一倍。

FC: 这么保守吗?

Phyrex:

对,因为太难了,我觉得翻一倍我已经很开心了。

FC:

我理解您基本上您应该是选择大币种,然后很少做波段?

Phyrex:

对。我基本上属于买完以后交易比较少的,包括我在 Binance 挖矿的这些矿,我都很少拿去交易。我一般都说大概什么位置的时候,我可能就会格局一下,但是最近确实收益率都不好,所以我觉得卖了意义不大,钱也不多,不如拿着,拿着说不定还有机会,所以基本是拿着,交易会比较少。我唯一一个频繁交易的就是每次到了财报季的时候,财报季前我一般都会习惯买入 Coinbase 和 MSPR,财报季以后我会看情况去卖出,这个是我可能做的比较短线的,而且基本会跟大家在推特上分享的。

FC:

OK。咱们就先拿今天大家比较关心的主题,如果从自己的交易体系关注的数据来看,你认为现在是一个底部可以抄底的时候吗?

Phyrex:

说实话可能有很多小伙伴不爱听,这个底部真的没有办法确定是底部。因为当前的涨跌都是在流动性低潮下情绪的作用, 7 , 8 , 9 三个月大概率会延续宽幅震荡。但如果出现黑天鹅事件,那肯定不是底,如果美国经济发生了衰退,那么现在这个价位来说,它一定不是底,一定会出现一个较大的黄金坑。更详细的分析我在推特上有两篇“最后一跌”的文章中都有说明。

但是正是因为黑天鹅的不可预测性,它既是是否发生的不可预测性,也是发生时间的不可预测性,所以它不一定会在 2024 年发生,如果它没有发生,那么很有可能 5 万多美元它就是一个底。所以我建议所有的小伙伴,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底部,你愿意抄底,那就在你设定的价格开始进行一个分仓。每一次下跌一定的金额的时候,在你可以补一个自己可以承受的仓位。我现在的策略是,跌破 56, 000 美元,每下跌 1, 000 美元我上 30% 仓位的 1% ETH,跌破 50, 000 美元,每下跌 1, 000 美元我上 30% 仓位的 2% ETH,跌破 40, 000 美元我上 30% 仓位的 3% ,依此类推。抄底 ETH 的唯一原因就是现货 ETF,博弈涨幅会超过 BTC。

FC:

理解。其实应该做二级交易的应该都知道,没有 100% 的事情,更多的是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要怎么做,所以我想问,您现在能不能给两个关键指标,比如说宏观上我看哪些?如果它发生了哪些变化,现在不是底部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它哪些发生变化,可能现在底部了?

Phyrex:

如果说准确率比较高的,就是我前面说的是否会发生经济衰退。经济衰退虽然说有不可预期性,但是它是有数据可以看到的。第一个数据就是美的经济连续两个季度 GDP 是下降的,这也是大多数国家来去看的,但是美国它不主要去看。第二个就是失业率,一般来说我们去看就是回撤,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或者说发生经济衰退的时候,它基本上失业率都会在 5.2% 或者是 5.4% 以上失业率。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很有可能目前就不是一个底。包括我们可以看到在上一次的一些会议上,鲍威尔也在解释说他们经济会看失业率会看得比较多,现在美联储已经很少去看通胀的数据,因为通胀的数据确实走得比较好,那么他更多的会去看就业数据。就业数据鲍威尔已经就讲过了,当失业率超过 4% 的时候,那么美联储会更好的去平衡,会考虑会不会提前降息这个问题。因为从美联储角度来讲,如果失业率从 4% 这个阈值继续往上涨超过 4.4% ,他们对于 2024 年失业率的预期是 4.2 ~ 4.4 。如果超过 4.4 ,就说明经济已经开始出现失控,经济会逐渐的向衰退去转移。当失业率越来越高,会引发经济衰退的概率就越来越大,引发黑天鹅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高。所以对于很多小伙伴来说,我觉得最直观的去看的数据失业率。如果你发现失业率越来越高,虽然说会符合美联储去降息,可能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更长的一个时间段来说,这个最终可能会演变到经济衰退。

FC:

理解,但是现在也有说法是,美联储现在更多是在做预期管理,当整个失业率开始抬头的时候,是不是反而它可能会超出市场预期的去提前去降息?这件事这可能更符合您说它是预防性的。

Phyrex:

我前面说如果美联储允许失业率是在 4.4% ,在 4.4% 的同时并没有引发经济衰退,那么美联储提前降息,目前我们就可以看作是防卫性的,这段时间对风险市场是有利。因为我们要知道降息本身是不会提供流动性,但是降息本身是意味着美联储这个周期的货币政策就已经结束了,所以对于用户是有一个好的市场预期,本身来说是一件好事,就会刺激用户的交易的情绪。

FC:

我刚才看有人留言问,经济衰退加降息是不是买长期国债比较好?

Phyrex:

是的,我前面不是说我自己有些资金就已经开始在配置在美债了,那我为什么没有配置长期美债?是因为现在再去配都已经晚了,可以看到一年以上基本是已经跌破了 5% ,只有百分之四点几的收益率了,现在配置我觉得有点划不来。我个人的想法是什么?目前我买一个月的,就是一个月或者是两个月的百分之五点几的,就 5.1% 、 5.2% 、 5.3% 、 5.4% 这种。然后我第一个博弈点是 9 月份, 9 月份如果出现降息预期的话,我就会在 9 月份之前,预期之前,买入长端美债,比如说是买两年或者是买二十年,那两年的美债我一直是拿着,因为我一般预期两年到三年会是一个周期。然后二十年的话,我就是准备做二级市场。

FC:

我们是否已经处于牛市的下半场?

Phyrex:

这个周期大概率是双顶或者三顶的预测:如果在美国大选前不发生衰退,那么这可能是一个双顶的结构,第二个顶部有可能是到了进入放水,时间可能是 2025 年或者 2026 年,是这个周期的第二个顶。三顶的情况就是如果美国经济在美国大选之前发生衰退,那么第一个顶很有可能就是在现货 ETF 批准,第二个顶就是在美国大选,第三个顶就是在于放水。这三个顶部周期或者是双顶的周期对应的就是我对于行业里边可能预期可能会走到高点和低点的一个位置。第一个位置就是 ETF 和或者是到美国大选。我的观点都是围绕着周期,美国大选是 2024 年以来,可能对于整个风险市场刺激最好的一个阶段,这个周期就是前两个月、后两个月。再接着去往下看,就要看美国经济的一个问题。如果在这段时间美国的经济仍然是没有出现任何衰退的情况,美联储会愿意继续去持续性的一个降息,美国的经济又是保持一个平衡,失业率仍然是保持一个较低的水平,这个时候对于整个风险市场就是有一个利好。如果下一批真的是有放水,而且放水的周期是符合到 2026 年的话,那么可能下一次的上涨周期,可能就是在 2026 年的年底中后段吧,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

FC:

我想问一下大选,风险市场上涨有没有什么支撑的原因?还是一个市场的情绪?

Phyrex:

两方面都有。我们看前期的 FIT 21 (银行可以去进行加密货币的托管),以太坊通过现货 ETF,一直在说是因为 SEC 受到了政治方面的压力,以及可以看到共和党出具了很多跟加密货币非常友好的这些措施,包括民主党甚至拜登,他都是要求说是对于 Crypto 更加友善一些,这些本身即便它不刺激流动性,但是这些所谓的利好,甚至说是前一段时间说,如果共和党这次成功当选,那么美国后面的基金会像推 BTC 推 ETH 这样来去推 Solana,那又是一笔很大的资金进来。这种预期就会带来整个加密货币市场与场内资金的一个翻滚。因为我们知道现在场内资金已经足够将 BTC 推高到 6 万、 7 万以上,但之所以没有到,就是因为现在整个市场的情绪不够好,场内资金不愿意下来买。那如果这个时候川普作为总统再喊几句,尤其是有一次他不是说,希望 Crypto 是发生在美国,希望由美国来带动整个 Crypto 世界的发展,让美国成为加密货币的中心,这种口号由现任总统来喊出来,代表的情绪会是什么样的?它未必会直接带来资金,但是它会让场内资金更加的疯狂,那么场内资金的疯狂也会带动大量的场外资金。

他会去说我们打倒 SEC,打到 Gary Gensler,我们需要有更多的 new money 进入到 Crypto,让美国成为 Crypto 领域里面的主宰,带领着整个全世界走到 Crypto 新纪元,让美元霸权在 Crypto 里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你说这燃不燃?兴奋不兴奋?华尔街肯定就会闻到味儿,最起码在接下来总统任期四年里面,即便他不是主要去推这件事儿,但是他所说的话一定会代表华尔街,代表整个资本链有一个新的发展。这样的话你说大家会不会 FOMO,一定会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大选,我们肉眼可见的只要共和党当选,一定会对整个 Crypto 市场会带来一个好处,即便这个好处是虚的,但是当选的这一刻会让大家有一个很好的预期。

FC:

明白。我刚才其实听到您说,可能三顶是在 2026 年,如果真的到 2026 年的话,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打破了之前减半的这种周期论,所以您认为接下来减半对于整个周期影响已经不大了吗?

Phyrex:

不是,我觉得减半的周期影响非常大。做数据的人喜欢回测历史,当我们回测历史的时候,可以看到每次当 BTC 减半的时候,减半年到一年以后是 Crypto 增长的高峰点,我们可以回看到半年到一年的这个时间基本上都是涵盖了美国大选的周期,每一次的半年和一年上涨的高峰期,不是在美国大选的前摇期,就是在美国大选的后摆期,所以从我的观点来说,它是一个互相成就。减半半年以后带动了很多的资金,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这个位置,矿工减少了抛售。另外一个就是美国大选刺激了风险市场,但不管是刺激了资金的流通,还是有更多的其他的行情去刺激,然后带动了整个风险市场一个购买情绪的上升,然后去提高整个加密货币的市场的一个价格。所以我觉得起码从目前来说,我还是仍然相信减半可能会给加密市场带来的一个行情的突飞,这个行情的突飞很有可能是会跟美国大选是重叠的。

说人话的话就是,如果这次美国大选期间,他又把 BTC 假设,提到了 10 万美元以上,那么当我们再做下一次减半的时候,我们回看是不是仍然是减半周期半年到一年以后,对 BTC 带来一个上涨,仍然是减半行情。所以我觉得减半行情跟美国大选还是有一个很好的重叠性,这个都代表是减半行情在内。

FC:

理解。刚才您也提到 ETF,有文章说以太坊就是要回到 3000 以下,这个事您也发了一个推特,不知道您最近有什么变化吗?包括 SOL 的 ETF 如果上的话,你觉得它的走势会跟 BTC 一样吗?

Phyrex: 很多小伙伴也在问这些东西,第一个问的是马上以太坊 ETF 就会过了,基本没有悬念了,就是时间问题,那过了以后会不会对市场产生一个抛压?我说的不一定是对的,只代表我自己的观点,我也不建议大家按照我说的去进行配置,但如果你非要去进行配置,你产生了亏损不要找我维权,这个要说在前面。

前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周期,BTC 现货 ETF 的周期,我们看到了资金的时候它出现 Sell The News 这个情况。从 46, 000 美元的时候,最高涨到了 48, 000 多,然后出现了一个 Sell The News 的下跌,一度甚至跌破了 4 万美元,到 38, 000、 39, 000 ,然后就开始上涨。这个过程很明显地能感受到它是有一个 Sell The News,那么 ETH 会不会也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大家的想法是没有错的。但为什么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如果你是一个 BTC 的 Holder,那么你在 Sell The News 的时候你卖掉了,那你觉得你是亏还是赚?当我们回看整个周期的时候,就会发现,如果 Sell The News 卖完以后,你并没有再去买入的话,那你会亏的蛮厉害的。虽然你是可能从 28, 000 的时候、 30000 的时候就开始买,就是在谣言的时候开始买,然后当新闻出现的时候你去卖出这种时候其实你赚的量会非常的少,因为我们现在站在上帝视角会发现,当 38, 000、 39, 000 跌完以后,它一股劲涨破了 69, 000、 70, 000、 73, 000 ,基本上没有回调期,直接涨到这么高。实际上说你在 4 万多的时候卖,你没有上车你就是亏的。你如果不在 Sell The News 的时候卖,你肯定是赚的,即便到现在他也是 57, 000 ,比你 Sell The News 卖的时候要高。比你 48, 000、 49, 000 的时候卖还要高 10000 美元。所以我们直接按去讲,即便你拿到现在你没有 Sell The News 你还是赚。

所以对于很多踏空了 BTC 的小伙伴来讲,在以太坊 ETF 的时候,你会不会去 Sell The News 去卖?我相信即便有人 Sell The News 去卖以后,他也会 Buy the dip,在他觉得比较低的时候买回来。因为接下来当有更多的资金进来的时候,他一定会出现一个上涨的趋势。我们看彭博社的一些分析师,他们都在分析,很有可能在以太坊进入的资金量是 BTC 的 15% ,甚至是到 15% ~ 20% 左右,我个人认为是能够有 20% 的资金量左右。当时 BTC 在三个月之内它的净流入资金量就超过 100 亿美元, 100 亿的 20% 就是 20 亿美元,那么 20 亿美元能够把以太坊拉到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我不敢说一定会拉到多高,但比现在高肯定是没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当 BTC 继续去跌的时候,每跌 1000 我去抄底以太坊, 而且我也不会去 Sell The News,因为我觉得我很有可能选择不到一个很好的机会上车。假设 ETF 在 7 月 8 号正式通过, 7 月 9 号开始去上市,短期把以太坊冲到了 4000 美元,然后你在 4000 美元开始去卖,但是未来三个月有 10 亿 10 亿美金进来,它有可能冲到更高点,那你觉得哪个划得来你就去做,如果后边涨到了 4800、 4900 ,涨到了 5000 ,你会不会去后悔你卖早了?因为毕竟 BTC 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这种情况了,当你在 4500、 4600、 4700、 4800 的时候你卖掉了,砸到了 4000 以下,但你会发现接下来它涨了多少? 70% 到了 80% 。

其实我们看到了整个 BTC 的过程,里边很明显的数据告诉我们,从刚开始买现货 ETF 这些人到现在超过九成都没有买,那你是愿意做九成没有卖的人还是愿意做一成卖了的人?选择权在所有小伙伴自己手上。

FC:

理解,这段挺精彩的。我想问一下,您认为比特币的高点跟以太坊的高点会是一样的吗?或者说会在一个区间吗?如果这样的话是不是我看一样的宏观指标就可以决定我什么时候卖我的以太坊呢?

Phyrex:

不是一样的,为什么?假设这次没有 BTC 现货 ETF 出现,那么我们还会不会期待在目前这种情况下 BTC 涨到 73, 000 ,或者现在还能够在 6 万左右震荡?我们期待吗?我们可能不期待。从我个人的数据模型来看,如果没有 BTC 现货 ETF,那么现在 BTC 的价格很有可能在 30000 左右去晃荡,可能 40000 都到不了。带来(现在这种价格)的原因是什么?就是现货 ETF。我们知道投资者本身是一种 FOMO 情绪,尤其当价格越涨的时候越疯狂,就是买涨不买跌,不只是亚洲小伙伴这样,美国小伙伴也同样是这样。所以当它出现一个 FOMO 期,比如说 BTC 我们看到 FOMO 的最高期是前 5 个月,一直到 6 月份为止都是 FOMO 期, 6 个月以后可能它 FOMO 的情绪就开始下降了。

那再来看以太坊的情况,假设它也有回调期,像 BTC 当时是两周的回调期,那么假设以太坊也是进入两周的回调期以后,它就是在 1 个月开始一直到第 4 个月或者到第 5 个月都是处于一个上涨震荡上行的期间,按照目前来说,从 7 月份算起的 4 个月到 5 个月正好是美国大选,它既是 ETF 上涨的一个疯狂期,又是美国大选的对于市场的一个刺激期,我觉得它是双重叠加,它可能的爆发力会高过 BTC 的单独只有一个 ETF 的爆发力。

FC:

理解。您能给大家分享一下,比如说我如果关注 ETF 相关,我应该看哪些博主?我要关注以太坊什么时候卖,我应该看哪些数据?

Phyrex:

博主的话,我现在就最推荐的就是彭博社的这两个,一个是 Eric(Twitter@EricBalchunas),一个是 James(Twitter@JSeyff),这两个人从最开始只有一两万的关注,到现在有超过十几万粉丝,绝大多数的关注都是 ETF 带来的,尤其是 Eric。Eric 是,起码是我个人知道的,第一个预测出 ETF 可能通过率会比较高,而且他给出时间,同时他给出很有可能先过 19 B-4 ,而后过 S 1、S 3 ,他的准确度我个人评判基本是在 90% 以上,如果小伙伴们如果想要去更好的获得这方面的资讯,去关注 Eric。

关于卖点的数据,进入第一次降息之后,很有可能在 11 月和 12 月,会有第二次降息,这个对于市场来说就是利好,只要在经济衰退之前进入到降息周期,那么市场就会预测美联储进入防卫性降息,这个对于市场来说就是一个利好,这是第一个数据。第二个数据就是我们看失业率,失业率可以高,但不要太高,失业率现在是 4 ,到 4.2、 4.4、 4.6 都是处于比较安全的,一旦失业率超过 5% ,很有可能就会给我们一个危险信号,这个时候对于我们部分的小伙伴来说可以考虑是不是要准备去离场,但只是考虑,还要判断更多的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比如说当时还是在 ETF FOMO 的高潮,那么这个时候你持有 BTC 或者 ETH 仍然是不错。比如说在这个时候我们发现 Solana 的 ETF 已经开始炒预期了,那么这时候你持有一些 Solana 也会是一件好事,基本上大的周期来说还是看这些。

我再补充一下,前面我们都说是宏观数据,其实链上数据里边也会有很多逃顶和抄底的指南。比如说抄底,我 2022 年就分享过有一个叫做长期持有的 NUPL,这个数值是我们目前看起来抄底最准确的区间,到红色区域的时候,它是 100% 抄底的时候,从历史来讲从来没有失败过。但是它是适合抄这种大周期的底。逃顶的时候我们也有一个数据,是看长期持有者,就是持仓超过一年的长期持有者,这个也是 Murphy 和其他一些小伙伴比较喜欢分享的数据,这个数据从历史周期上来看也是同样从来没有出错过。当长期持有的 BTC 到最底端的时候,基本上对应的都是 BTC 的相对来说的一个高点。当长期持有者在顶端开始出现一个下降的时候,基本上来说就是一个抄底的最好的周期。

另外一个数据就是稳定币的市值,稳定币的市值我们分为两个,一个就是 USDT,一个 USDC,以前我看 USDT 多一点,现在我看 USDC 多一点。USDT 我们都知道,是一个买卖加密货币的指数,它市值增加的时候很有可能就代表市场里的钱比较多。但是 Tether 的 CEO 只有六成的 USDT 是用在加密货币,就意味着有四成到五成的稳定币,USDT,是不用再加密货币市场的。而这句话是在两年以前,到现在的时候,这个比例很有可能是反过来了,就是有六成以上是不用再加密货币的,所以 USDT 的市值的增加未必是反映出整个市场的买卖情绪,所以我建议大家更多的去看 USDC,一方面是因为本来这个周期带领者就是美国投资者,这是毫无疑问的,大家可以去 Trading View 里面的 K 线,包括 BTC 和 ETH 在内的美国投资者最喜欢的 Crypto,它的成交量的高峰是从每天凌晨 3 点一直到凌晨 5 点左右,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是非美国的假期,它相对来说成交量都是最高的。而 USDC 又是反映出美国投资者最合规的一套,尤其现在 circle,就是 USDC 的发行商,也拿到了在欧洲的一个发行稳定币的合规的牌照,所以 USDC 会更多的服务美国和欧洲这种主力市场,那么 USDC 市值的变化就是更好的能够判断出美国和欧洲投资者对于加密货币市场的一个情绪,如果 USDC 的市值处于持续增加的状态,就说明更大量的投资者将美元或者欧元转变成了 USDC 进入到市场里,进入了一个买卖的情绪。当你发现 USDC 的市值出现一个持续性衰减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是大量的投资者将加密货币换成了稳定币,然后稳定币退出成了法币离开市场,完成了一个周期的买卖。当有大量的 USDC 的市值进行了一个增发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大量的这种投资者通过他的法币买入 USDC 进入到市场里来去购买加密货币,这是我个人的判断。

FC:

理解。我今天跟 Murphy 正好也聊了一下,这些数据其实都有一个核心的逻辑,它有一个趋势,所以它能够判断顶部或底部区间的范围。一般您认为趋势形成大概是以什么周期为判断?周还是?

Phyrex:

 这里边趋势形成的是有几个,我们讲大周期和小周期。大周期就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比如加息、降息。我们现在从上帝视角来看, 2021 年的年底已经是上一个周期的结束,它结束了货币宽松的政策,进入到了加息周期,市场认为它可能会出现货币紧缩,大家都开始跑,所以开始下跌,一直到整个放水完成周期,这是一个大周期。在小周期里边我们就要判断,它是在加息的初期,还是在加息的中期,还是在加息的尾声,还有它是不是进入暂停加息,还是进入到暂停加息的尾声,还是它进入到降息。我们可以看到往往来说就是加息的初期,对于整个风险市场来说都是一个破坏性的打击,不管是在加密货币也好,都是美股也好,基本是下跌的。反而到了加息的尾声,因为它已经预期到了加息的尾声,整个风险市场都是出现一个上涨。进入了暂停加息的周期从大方向来看,最近的 4 次到 5 次的加息周期都是对于风险市场是利好的。所以我们判断小周期的话,刚开始加息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卖,当加息进行到了底部的时候,大家已经开始预测出开始进入暂停加息的时候,你就开始买,因为暂停加息的时候往往都会涨。到了降息的周期,如果降息的初期里面没有出现经济衰退,你仍然可以持仓,如果降息赶上了经济衰退,那么你去卖出是一个较好的情况。一直到了零利率的时候,你开始买入都是一个不错的周期。放水开始你可以一直买,等到放水结束你就开始准备去卖。这是一个周期,你不一定能够冲到最顶峰,但是你绝对可以吃到整个上涨周期 70% 的比重,而且风险非常低。

我提提到的另外的一个周期,就是在中期大选之前跌的越多,你越要去买,到中期大选以后它可能涨的越好。我们投资就是讲概率,就是在中期大选之前跌得越狠,就美国中期大选以后卖就是涨的就越高这个事情,这个从历史来看,近 15 次里边只有一次是失败的, 14 次都是成功的,这里边最少有 40% ~ 50% 的一个差价,就是利润空间。美国大选期间也是这样,跌得越狠,大选和大选周期涨的就越好,这个是在历来的 15 次以后, 15 次期间只有一次到两次失败了。所以这就是大周期、小周期,和小周期中间的一个变化,就是通过货币政策和几个关键的节点,你能够判断大的趋势和一个小的趋势。

FC:

明白,我想追一个问题,您现在是以定投为主,您的定投会到什么时候结束?

Phyrex:

对,我有两个定投,第一个我想要去测验,即便是现在比特币超过 6 万美元达到 7 万美元的时候,普通的一个投资者定投的话,是不是能够跑赢市场,这个也是我一直说的是给我儿子(花栗鼠)留的一个定投资金。每个月差不多就是 3000 人民币,去买 BTC 和 ETH。我就是想看一下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你一个月拿出 3000 块钱,当你投资超过两个周期,你的收益会怎么样?这个是我作为一个社会实验性的事情,每个月的 10 号和 11 号不管价格怎么样我都会去买。

另外一个是前面讲的,只要 BTC 的价格跌破我的设定点,你越跌我越买,我结束的点是你超过了我的定投线,那我就不买了,比如说我 56, 000 我会我进 1% 的仓位, 55, 000 我再进第二个 1% 。跌破 5 万以后,我就会把仓位从一个点变成两个点,也就是说 49, 000 的时候我就会买 2% 的仓位, 48, 000 我再会买 2% 的仓位,但是它涨回到 51, 000 我就不买,涨回到 52, 000 我也不买,它跌回到 47, 000 我再继续买。然后到了跌破了 4 万到 3 万多的时候,我就开始加三个点的仓位,每跌 1000 我就加三个点的仓位。当然我相信不会跌到这么多的,但是这是我给自己定的一个就是规则。涨上去我就不投了,跌下去我就接着买。所以这就是我定投的两个操作,一个是做社会性实验的一个定投仓位,每个月的 10 号都会买,另外一个就是你越跌我越买。

FC:

我们把交易这块先暂停一下,想聊一聊您 KOL 这个身份。其实之前我跟很多交易员都聊到了一个“传播路径”的问题,我想问,您认为整个二级市场从交易生态来讲,上下游你认为都有哪些环节?然后一个项目从开始上涨到涨到 10 倍,整个过程中比如 KOL 在传播路径的哪个环节里面?

Phyrex: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目前 KOL 的走势已经从纯粹的二级市场已经逐渐向一级市场去走了,包括西方的很多小伙伴都开始讨论 KOL 轮的这个问题,这个反映出来整个一级市场越来越关注市场传播的声音。以前我们知道,对于中国市场来说,你传播的途径基本上就是在这个群,不管你是 TG 群,还是微信群,还是在微博的社区群,都是靠所谓的群主或者管理员带头,项目方能够把声音传递给更多用户的方式非常的低。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上个周期之前,很多带头都是这种社区长、管理员等等之类的,他们对于这个市场的要求就非常的简单,能不能赚钱是最重要的,只要我能赚钱,那我就可以去喊单,喊单更多的是让我社群的人进来。这个一方面来说他能够喊单的资金量可能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他的辐射范围是有限的,第三个就是他所承接的用户其实他是无责任的。他的身份更多的还是在于资金的一个承载面,他并不会去宣传这个项目到底好不好。

现在更多的就会去传播什么?去传播我买这个 Token 的原因在哪里?为什么我会看好一个赛道?比如现在我也会分享自己为什么看好 DePin 和 RWA 赛道?为什么我认为 ETF 会带来大量的资金?现在很多的所谓的 KOL 已经从单纯的喊单、带单,转变成一个社区的贡献者,他对于项目方来说,是会用更加公允的方式来去评测项目,你赛道是不是好的,你能够给整个赛道带来的是什么样的一个方案?对很多项目方来说,他是知道 KOL 的价值就是一个长期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他不是一个赚一笔就要跑的人。但要做到这些是有门槛的,他对于一个项目的(内容)产出是有一个很严谨的逻辑性的。

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喜欢看这样的文章,喜欢去问 why。投资越来越理性之后,我们越会去问为什么买这个能赚钱?我不否认会有很多的小伙伴非常的直接想要点数,想要多空,但没有一个人能够 100% 的一直都能够给你正确的点数。当你去放你的仓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想要成长。尤其是当你亏损以后,你想要有一个成长,就是在基于自己理解的情况下,你才能够去为自己去负责,你才能够为自己的认知去买单,你才能够去长期的活在这个市场里边。当你有成长以后,你才能会知道美联储喊加息了,这个时候我要跑,美联储进行放水了,这个时候我要买。

我觉得大浪淘沙以后,能留下来的 KOL 将会是能够真正贡献实际知识,能够让更多的小伙伴知道大周期、资金承载量,知道什么是安全投资,知道什么能够让你活得更久。这些人在项目方的眼里,也是真正的有价值的人,因为对于项目方来说,盲目的去喊单也会是一种损伤,因为一砸盘你就是狗庄。总结来讲就是我们要在意的是个人的知识面的一个采集,而不是只靠一个点位。

FC:

明白。其实就是从一个个人交易者来看,有一个项目摆在面前,我真正的动作是应该学习,而不是马上就买。还是好奇,如果一个项目方其实找到你,他一定找了很多 KOL,我不知道这个时候 KOL 已经是传播链的第几层了,是不是下一层直接面对散户了?到这一层的时候是不是大家就开始 PVP 了?

Phyrex:

实话说,所有的 KOL 所面对的一定是最后的(散户),这是 100% 的。项目想要找 KOL 的最终的目的,不论是传播项目的价值还是什么,他一定要辐射的是散户。包括我在内,我发的文,你说全部都是机构、VC、交易所来看?肯定不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的用户,这些人其实就是链条的最后一层,这是毫无疑问的一件事情。

FC:

理解,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Phyrex:

先说我自己,我也有恰饭,大家都知道,同时我应该也是中文推特里边第一个开赞助商广告的。很多纯粹的分析师,他不带单的,也没有社群,靠这个分析他是不赚钱的,你说他维持动力的动力是什么?有一些言论说,你作为一个分析师,你自己靠交易赚钱不都已经够了吗?为什么要写广告?其实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交易确实能赚钱,而且很多优秀的交易员他不在推特上分享,他没有义务,赚我自己的钱就行了。那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分享?他是保持一个他的乐趣,而且这个乐趣被很多小伙伴,但不代表他愿意无条件的去分享,这时候如果有一些赞助或者有一些广告进来,他会认为我的付出是会有结果的,这个跟我交易是不是赚钱是两回事。而且还有些人不是频繁性的交易,他也会有回撤,他也是在大周期的交易,同时说不定也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那么他希望能够去多补足一些日常的收益,其实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作为 KOL 还是要给自己设定一个下限,一个门槛。一个 KOL 如果平时不讲某些话题,突然你讲了,可能就是广告,但不代表所有的广告都是坏的。我对于自己的要求是,当我做广告的时候,我从来不接牵扯到 Token 价格的,但是像 Launchpool/Launchpad 那种,我愿意预测价格,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乐趣。我是聊收益率来,不代表说我让大家在什么价格去买,所以凡是说让我去喊价格的,我一概不接,让我去“鼓动”大家去买的,我一概不接。如果是普及某一个赛道,或者是某一个项目的基本面,那我可以去做的,这个对我来说我没有心理压力。或者说某一个这个项目它是在 DAO Maker 去做 IDO 我也可以,为什么?因为它是 100% 退款,你觉得不好,价格跌了,可以马上去 100% 退款,这种对我来说也没有压力。

大家都知道,我在推特这么久了,我的身份,包括我长什么样子,我的名字,甚至我家在哪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在大众面前我是一个非常透明的人,非常公开的人。我之所以给自己作恶设计一个门槛,是因为如果你们任何一个人发现我作恶了,都可以非常容易的找我维权。我为了不去避免这种情况,避免给我的家人添麻烦,所以我就不能去作恶。

我一直认为,为了生活去恰饭不丢人,只要我不突破底线,我不是以割韭菜,不是以小伙伴们投入的资金来作为我生活的来源,那我觉得我是 OK 的。所以对于大家评判来说,如果你觉得他就是让你去买这个东西,而不是去跟你分析这个赛道,会让你觉得可能会有这种风险,那么他可能就是纯粹的一个广告。如果他只是介绍赛道,可能会对你的知识面有所补充,那么即便可能是一条广告,那么我觉得也不要过于的去苛责他,起码我是这样的。

FC:

理解。下一个问题,我们一般认为交易跟性格相关,我觉得从跟您聊发现,您的性格是一个付出型,对于关系也比较敏感,所以我觉得你对于价格和某一些因素有一定的关联,可能因为你的性格,就更在意这个事情。所以如果有些人想复制您的交易策略,我觉得他可能要跟您相似的性格,才能对很多事情更敏感,是不是这样?甚至我也看到你观察鲍威尔发言的时候,他的状态、语调或者倾向,其实都是从里面也会有判断,我理解这跟性格是相关的,对吧?

Phyrex:

是的,其实因为我是学临床心理学的,所以我会更敏感,会看到他紧张的时候,表现出的是他真实的心理状态,还是说他作为一个演示,确实是这样。

FC:

最后两个问题,刚才你也说到底线,我们回到交易,你自己的 stop doing list 是什么?比如说我一般不做右侧交易,涨飞了我就算了,因为我是太容易 FOMO 了。

Phyrex:

我绝对不做我看不懂的,比如说 MEME, 99.99% 的我都会踏空,我买的就是有小伙伴摁头,可能就是 PEOPLE 还有其他两三个。小伙伴死摁头,你必须买,天天催着我买,那我可能会买一点。除此以外,我自己绝对不会去买我看不懂,包括像铭文,也是就买了一两个被摁头的,买了一点点的 ORDI,现在还拿着。我可能会比较老套,但我只要看不懂的我一概不买。

FC:

购买理由是什么?他摁着你什么购买理由?

Phyrex:

各种理由,比如说 PEOPLE,在拍卖美国宪章,他觉得会有 FOMO 的情绪,就非要摁着我头买。有时候关系特别好的小伙伴有跟我说他拿到一些什么密码,跟我说赶紧买,我可能也会买。除了这种以外我基本上就不太去买了。对于这种小伙伴的摁头来说,我是不管逻辑的,基本上就是关系比较好的人叫我买,我基本会买。但摁我头买的基本是亏的。

FC:

明白,他一般摁着你买,不一定摁着你卖。OK,我们最后一个问题,您推荐一本书,或者说推荐一个人的推特或者哪些文章,这个阶段对你帮助最大的,可以让大家去提升一把。

Phyrex:

我一直说我是野路子,很少去读这个书,但是我非常喜欢去看推特,我在推特有一个就是小铃铛的列表,这个列表里边差不多有 40 多个人,我未必会看某一个人的一篇东西,但是这 40 个人的列表,我每天最少会花 3 个小时到 4 个小时,他们 24 小时里面发的所有 post 我都会看。这里边包括有宏观的,微观的,有一些交易策略,有一些整体市场的行情,这些东西我都会看。所以我个人建议的话,不管是对加密货币行业,还是对于经济行业,你觉得会对你有帮助的分析师或者是一些新闻工作者,你就把他们加入到你们的小铃铛里边,你未必每天专门去看一个人,当你的列表比较多的时候,你就会看到比如说每天可能有四五十条、七八十条这样的信息,他们这些信息很有可能在整体上都会帮你去普及一个你的认知面,而未必是某一个人或者是某一篇文章会对你带来的一个影响。我现在差不多是有 40 个人到 50 个人左右的关注列表。

读取、索引到分析 简述Web3数据索引赛道

1 引言

从 2017 年的第一波 dApp Etheroll、ETHLend 与 CryptoKitties 开始,到如今各式各样基于不同区块链的金融、游戏与社交 dApp 百花齐放,当我们谈论去中心化的链上应用时,是否曾思考过这些 dApp 在交互中所采纳的各类数据的源头?

2024 年,热点聚焦于 AI 与 Web3,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数据就像是其成长与进化的生命源泉。正如植物依赖阳光和水分才能茁壮成长,AI 系统同样依赖海量的数据来不断「学习」和「思考」。没有数据,AI 的算法再精妙也不过是空中楼阁,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智能与效能。

本文从区块链数据可访问性(Data Accessibility)的角度,深入分析了行业发展过程中区块链数据索引的演变,并对比了老牌数据索引协议 The Graph 与新兴的区块链数据服务协议 Chainbase 和 Space and Time,特别探讨了这两个结合 AI 技术的新晋协议在数据服务与产品架构特色的异同。

2 数据索引的繁与简:从区块链节点到全链数据库

2.1 数据源头:区块链节点

从一开始了解「区块链是什么」时,我们就常看到这样一句话: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记账本。区块链节点是整个区块链网络的基础,承担着记录、存储和传播链上所有交易数据的责任。每个节点都拥有一份完整的区块链数据副本,确保网络的去中心化特性得以维持。然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自建和维护一个区块链节点并非易事。这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能力,还伴随着高昂的硬件和带宽成本。同时,普通的节点查询能力也有限,无法以开发人员需要的格式查询数据。因此,尽管理论上每个人都可以运行自己的节点,但实际操作中,用户通常更倾向于依赖第三方服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RPC(远程过程调用)节点提供商应运而生。这些提供商负责节点的成本和管理,并通过 RPC 端点提供数据。使得用户可以无需自建节点,便可轻松访问区块链数据。公共 RPC 端点是免费的,但有速率限制,可能会对 dApp 的用户体验产生负面影响。私有 RPC 端点通过减少拥塞提供更好的性能,但即使是简单的数据检索也需要大量的来回通信。这使得它们请求繁重,对于复杂的数据查询效率低下。此外,私有 RPC 端点通常难以扩展,并且缺乏跨不同网络的兼容性。但节点提供商标准化的 API 接口给予了用户访问链上的数据更低的门槛,为后续的数据解析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2.2 数据解析:从原型数据到可用数据

从区块链节点获取的数据往往是经过加密和编码处理的原始数据。这些数据虽然保留了区块链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但其复杂性也增加了数据解析的难度。对于普通用户或者开发者来说,直接处理这些原型数据需要大量的技术知识和计算资源。

数据解析的过程在这一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将复杂的原型数据进行解析,转换为更易理解和操作的格式,用户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利用这些数据。数据解析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区块链数据应用的效率和效果,是整个数据索引流程中的关键一步。

2.3 数据索引器的演进

随着区块链数据量的增加,数据索引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索引器在组织链上数据并将其发送到数据库以便于查询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索引器的工作原理是索引区块链数据并通过类似于 SQL 的查询语言(GraphQL 等 API)使其随时可用。通过提供查询数据的统一界面,索引器允许开发人员使用标准化查询语言快速准确地检索所需的信息,从而大大简化了流程。

不同类型的索引器通过各种方式优化数据检索:

  1. 完整节点索引器:这些索引器运行完整的区块链节点并直接从中提取数据,确保数据完整准确,但需要大量的存储和处理能力。

  2. 轻量级索引器:这些索引器依靠完整节点根据需要获取特定数据,从而减少存储要求但可能会增加查询时间。

  3. 专用索引器:这些索引器专门针对某些类型的数据或特定的区块链,可优化特定用例的检索,例如 NFT 数据或 DeFi 交易。

  4. 聚合索引器:这些索引器从多个区块链和来源提取数据,包括链下信息,提供统一的查询界面,这对于多链 dApp 特别有用。

目前,以太坊档案节点(Archive Node)在 Geth 客户端中的存档模式占用了约 13.5 TB 的存储空间,而在 Erigon 客户端下,存档需求约为 3 TB。随着区块链的不断增长,档案节点的数据存储量也会随之增加。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量,主流索引器协议不仅支持多链索引,还针对不同应用的数据需求,定制了数据解析框架。例如,The Graph 的「子图」(Subgraph)框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索引器的出现大大提升了数据的索引和查询效率。与传统的 RPC 端点相比,索引器可以高效地索引大量数据,并支持高速查询。这些索引器允许用户执行复杂的查询,轻松过滤数据,并在提取后进行分析。此外,一些索引器还支持聚合来自多个区块链的数据源,避免在多链 dApp 中需要部署多个 API 的问题。通过在多个节点上分布式运行,索引器不仅提供了更强的安全性和性能,也减少了集中式 RPC 提供商可能带来的中断和停机风险。

相比之下,索引器通过预先定义的查询语言,使得用户可以在无需处理底层复杂数据的情况下,直接获取所需信息。这种机制显著提高了数据检索的效率和可靠性,是区块链数据访问的重要创新。

2.4 全链数据库:向流优先对齐

使用索引节点查询数据通常意味着 API 成为消化链上数据唯一门户。然而,当一个项目进入扩展阶段时,往往需要更灵活的数据源, 而这是标准化的 API 无法提供的。随着应用需求的复杂化,初级数据索引器与其标准化的索引格式逐渐难以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查询需求,例如搜索、跨链访问或链下数据映射。

在现代数据管道架构中,「流优先」方法已经成为解决传统批处理局限性的一种方案,能够实现实时的数据摄取、处理和分析。这种范式的转变使得组织能够对传入数据立即作出响应,从而几乎即时地得出洞察并做出决策。类似地,区块链数据服务提供商的发展也正朝着构建区块链数据流的方向前进,传统索引器服务商均陆续推出了以数据流方式获取实时区块链数据的产品,例如 The Graph 的 Substreams,Goldsky 的 Mirror,也有如 Chainbase 和 SubSquid 这样根据区块链生成数据流的实时数据湖。

这些服务旨在解决对区块链交易进行实时解析和提供更全面查询能力的需求。正如「流优先」架构通过降低延迟和增强响应能力,革新了传统数据管道中的数据处理和消费方式一样,这些区块链数据流服务商也希望通过更先进且成熟的数据源,支持更多应用程序的发展并辅助链上数据分析。

通过现代数据管道的视角重新定义链上数据的挑战,我们得以从全新的角度看待链上数据的管理、存储和提供的全部潜力。当我们开始将子图和以太坊 ETL 等索引器视为数据管道中的数据流而非最终输出时,便可以设想一个能够为任何业务用例量身定制高性能数据集的可能世界。

3 AI + Database? 深入对比 The Graph, Chainbase, Space and Time

3.1 The Graph

The Graph 网络通过一个去中心化的节点网络来实现多链数据索引和查询服务,促进开发者便捷地索引区块链数据并构建去中心化应用。其主要的产品模式为数据查询执行市场和数据索引缓存的市场,这两个市场本质都是服务于用户的产品查询需求,其中数据查询执行市场具体指消费者为所需的数据选择合适的提供数据的索引节点付费,数据索引缓存的市场则是索引节点依据子图的历史索引热度、收取的查询费、链上策展人对子图输出的需求调动资源分配的市场。

子图(Subgraphs)是 The Graph 网络中的基础数据结构。它们定义了如何从区块链中提取并转换数据为可查询的格式(例如 GraphQL 模式)。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子图,且多个应用可以重复使用这些子图,这提升了数据可复用性和使用效率。

The Graph 产品结构 (Source: The Graph Whitepaper)

The Graph 网络由四个关键角色构成:索引器、策展人、委托人和开发者,他们共同为 web3 应用提供数据支持。以下是他们各自的职责:

  • 索引器(Indexer):索引器是 The Graph 网络中的节点运营商,索引节通过质押 GRT(The Graph 的原生代币)参与网络,提供索引和查询处理服务。

  • 委托者(Delegator):委托者是那些将 GRT 代币质押给索引节点以支持其运营的用户。委托者通过他们所委托的索引节点赚取部分奖励。

  • 策展人(Curator):策展人负责信号哪些子图应该被网络索引。策展人帮助确保有价值的子图被优先处理。

  • 开发者(Developer):与前三者作为供应方不同,开发者是需求方,是 The Graph 的主要用户。他们创建并提交子图至 The Graph 网络,等待网络满足需求数据。

目前 The Graph 已经转向全面的去中心化子图托管服务,不同的参与方之间有流通的经济激励确保系统运转:

  • 索引节点奖励:索引节点通过消费者的查询费用和部分 GRT 代币区块奖励来赚取收益。

  • 委托者奖励:委托者通过他们所支持的索引节点获得部分奖励。

  • 策展人奖励:如果策展人信号了有价值的子图,他们可以从查询费用中获得部分奖励。

事实上,The Graph 的产品也在 AI 浪潮中迅速发展。作为 The Graph 生态系统的核心开发团队之一,Semiotic Labs 一直致力于利用 AI 技术优化索引定价和用户查询体验。当前,Semiotic Labs 开发的 AutoAgora、Allocation Optimizer 和 AgentC 工具分别在多个方面提升了生态系统的性能。

  • AutoAgora 引入动态定价机制,基于查询量和资源使用情况实时调整价格,优化定价策略,确保索引器的竞争力和收入最大化。

  • Allocation Optimizer 解决了子图资源分配的复杂问题,帮助索引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以提升收入和性能。

  • AgentC 是一个实验性工具,允许用户通过自然语言访问 The Graph 的区块链数据,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这些工具的应用使得 The Graph 结合 AI 辅助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智能化和用户友好度。

3.2 Chainbase

Chainbase 是一个全链数据网络,将所有区块链数据整合到一个平台,方便开发者更轻松地构建和维护应用程序。它的独特功能包括:

  • 实时数据湖:Chainbase 提供了一个专门用于区块链数据流的实时数据湖,使得数据在生成时即可被即时访问。

  • 双链架构:Chainbase 基于 Eigenlayer AVS 构建了一个执行层,与 CometBFT 的共识算法形成并行的双链架构。这种设计增强了跨链数据的可编程性和可组合性,支持高吞吐量、低延迟和最终性,并通过双重质押模型提升了网络安全性。

  • 创新数据格式标准:Chainbase 引入了一种名为「manuscripts」的全新数据格式标准,优化了加密行业中数据的结构化和利用方式。

  • 加密世界模型:凭借其庞大的区块链数据资源,Chainbase 结合 AI 模型技术,打造了能够有效理解、预测区块链交易并与之交互的 AI 模型。目前已推出基础版模型 Theia,供公众使用。

这些功能使 Chainbase 在区块链索引协议中脱颖而出,尤其注重实时数据的可访问性、创新的数据格式,以及通过链上和链下数据的结合,创建更智能的模型以提升洞察力。

Chainbase 的 AI 模型 Theia 是其区别于其他数据服务协议的关键亮点。Theia 基于 NVIDIA 开发的 DORA 模型,结合链上和链下数据以及时空活动,学习并分析加密模式,并通过因果推理做出响应,从而深入挖掘链上数据的潜在价值和规律,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数据服务。

AI 赋能的数据服务使 Chainbase 不再仅仅是一个区块链数据服务平台,而成为一个更具竞争力的智能化数据服务商。通过强大的数据资源和 AI 的主动分析,Chainbase 能够提供更广泛的数据洞察,并优化用户的数据处理过程。

3.3 Space and Time

Space and Time (SxT) 意在打造可验证的计算层,在去中心化数据仓库上扩展零知识证明,从而为智能合约、大语言模型和企业提供可信的数据处理。目前 Space and Time 已获得 2000 万美元最新一轮的 A 轮融资,由 Framework Ventures、Lightspeed Faction、Arrington Capital 和 Hivemind Capital 领投。

在数据索引和验证领域,Space and Time 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技术路径——Proof of SQL。这是 Space and Time 开发的一种创新零知识证明(ZKP)技术,确保在去中心化数据仓库上执行的 SQL 查询是防篡改的和可验证的。当运行查询时,Proof of SQL 会生成一个加密证明,验证查询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个证明附加在查询结果上,使任何验证者(如智能合约等)都可以独立确认数据在处理过程中未被篡改。传统的区块链网络通常依赖共识机制来验证数据的真实性,而 Space and Time 的 Proof of SQL 实现了一种更为高效的数据验证方式。具体来说,在 Space and Time 的系统中,一个节点负责数据的获取,而其他节点则通过 zk 技术验证该数据的真实性。这种方式改变了共识机制下多个节点重复索引相同数据的到最终达成共识获取数据的资源损耗,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能。随着这项技术的成熟,它为着重数据可靠性的一系列传统行业使用区块链上数据构造产品打造了落脚石。

同时,SxT 一直与微软 AI 联合创新实验室密切合作,加速研发生成式 AI 工具,方便用户更轻松地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区块链数据。目前在 Space and Time Studio 中,用户可以体验输入自然语言查询,而 AI 会自动将其转换为 SQL 并代表用户执行查询语句呈现用户需要的最终结果。

3.4 差异对比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区块链数据索引技术从最初的节点数据源头,经过数据解析和索引器的发展,最终演进到 AI 赋能的全链数据服务,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些技术的不断演进,不仅提高了数据访问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化体验。

展望未来,随着 AI 技术和零知识证明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区块链数据服务将进一步智能化和安全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区块链数据服务将在未来作为基础设施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行业的进步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BTC波动率:一周回顾2024年9月9日–9月16日

BTC波动率:一周回顾2024年9月9日–9月16日

关键指标(香港时间 9 月 9 日下午 4 点 -> 9 月 16 日下午 4 点):

  • BTC/USD + 6.9% ($ 55, 080 -> $ 58, 900) , ETH/USD -0.7% ($ 2, 320 -> $ 2, 305)

  • BTC/USD 12 月(年底)ATM 波动率 -2.9 v ( 62.4-> 59.5), 12 月 25 d 风险逆转波动率 -0.1 v ( 2.5 -> 2.4)

BTC波动率:一周回顾2024年9月9日–9月16日

  • BTC/USD 在区间支撑范围强劲反弹,回升至 $ 58-60 k 关键价格区间,当前正尝试在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寻找平衡。

  • 短期走势仍然保持看涨态势,但若跌破 $ 57.5 k 支撑位,可能预示更大幅度的回调

  • 若价格回落至 $ 54 k 以下,将打破长期上升的旗形形态,暗示可能会跌破 $ 50 k

  • 如果价格突破 $ 61-62 k 上方,下一个主要阻力位将在 $ 65 k 附近,市场可能会在此处遇到卖压,选举前的概率仍然是 50/50 

市场大事件:

  • 本月初关于 “Rektember” 的担忧似乎被夸大,BTC/USD 在触及 $ 52 k 强劲支撑后,本周表现回暖,短暂突破$ 60 k。相反,ETH/USD 缺乏上涨动能,徘徊于 $ 2, 300 水平

  • 9 月 10 日的总统辩论后,由于哈里斯的表现被认为优于对手,美国民调略微向其倾斜。然而,由于目前选情依然接近 50/50 ,除非选情进一步明确,否则对加密货币价格影响有限(这种情况可能要等到实际选举时才会发生)

  • 本周的 FOMC 会议市场仍然在 25 个基点和 50 个基点的降息预期之间摇摆;最初在周三 CPI 数据公布后,市场完全定价了 25 个基点的降息预期,但随后一些非美联储投票成员的“泄密”信息显示 50 个基点的降息也可能成真,市场预期回归 50/50 

  • 美国股市再次从本地低点找到支撑,原因包括:市场仓位显然仍然相对防御,受“九月下跌潮”担忧的影响;企业盈利大多依然稳健;美国经济数据尚未出现崩溃迹象。如果美联储此时确实降息 50 个基点,预计股市和加密货币市场将进一步走高

ATM 隐含波动率:

BTC波动率:一周回顾2024年9月9日–9月16日

  • 尽管市场对总统辩论和美国 CPI 等事件的预期溢价较高,但实际波动率在本周依然较为平淡,尽管 1 w 隐含波动率曾一度高达 60 ,但高频波动率仍维持在 40 中段。

  • 在本周初期,市场对期权的需求激增,但到周末,市场出现了波动性和方向性押注的平仓,进一步压低了隐含波动率,特别是在曲线的前端。

  • 由于选举结果仍为 50/50 ,选举波动率定价略微下降,符合整体波动曲线中溢价的减少,随着选举临近,我们预计波动率会有所上升。

  • 选举波动率定价略微下降,与整体波动率曲线上的溢价减少相一致。由于当前选举结果的概率仍然是 50/50 ,我们预计随着事件的临近,波动率将会再次上升。

偏斜/凸性:

BTC波动率:一周回顾2024年9月9日–9月16日

BTC波动率:一周回顾2024年9月9日–9月16日

  • 本周波动率的偏斜和和凸性走势相对平稳,市场聚焦于本月事件的局部期权需求。

  • 由于隐含波动率与现货价格变动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即隐含波动率对现货价格的上涨或下跌反应不大),因此我们很难在选举前看到任何重大的价格调整。由于选举结果的不确定性(50/50)以及选举结果对现货价格的显著影响,我们预计在选举前,市场会对局部行权价的波动进行更多调整。

祝大家下周好运,也祝参加 Token 49 的朋友们玩得愉快!

BTC波动率:一周回顾2024年9月9日–9月16日

您可在 t.signalplus.com 使用 SignalPlus 交易风向标功能,获取更多实时加密资讯。如果想即时收到我们的更新,欢迎关注我们的推特账号@SignalPlusCN,或者加入我们的微信群(添加小助手微信:SignalPlus 123)、Telegram 群以及 Discord 社群,和更多朋友一起交流互动。

SignalPlus Official Website:https://www.signalplus.com

Vitalik推文解读:以太坊L1与L2经济模型的博弈

作者:陈剑 来源:X,@jason_chen998

以太坊第一总书记Vitalik又为市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其实这条推文还是非常有趣的,里面包含的可探讨的信息量非常大,包括对以太坊L1和L2经济模型和资产定价模型的探讨。

首先起因在于 @loi_luu 提出了一个所有人都痛批以太坊的问题:“L2分走了以太坊的交易量,但是却没有给以太坊支付足够多的费用”。在4844升级后L2给以太坊支付的就是存在Blob里的DA费用,尽管L2更便宜了但相比之前以太坊的收入急剧下滑,我和Loi都在想能否像L3之于L2那样缴纳固定比例的Gas费作为税收,比如你要在Arbtrium上发一条Layer3,每一笔的交易收入都要有10%固定给Arbtrium。

Vitalik的回复是目前L1在协议层面没办法确切的衡量L2上执行的费用实际是多少,同理其实L2如Arbtrium也没办法确切衡量其L3的费用,来自Arbtrium的 @stonecoldpat0 也回复说确实如此,部分协议的智能合约可以实现自动收费,但没办法全部做到,所以所谓的10%的税收也只是一个君子协定,还是要由L3信守承诺。

所以Vitalik觉得由以太坊在协议层面进行更改强制要求L2为每一笔费用交税实现起来太难了,他觉得可以做一个中立的跨所有Layer2的证明聚合层,由这一层负责所有L2向L1汇款的工作。

如果Vitalik的这项提议成立的话,以太坊则会在原本的DA安全费外又多向L2们收取一笔可观的交易税,不论L2们同不同意,至少这对于以太坊的经济模型又是一次强大的提振,强烈建议Vitalik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尽快落实!

另外这样看的话也许Eigenlayer或者以 @puffer_finance 为代表的Based Rollup更适合去做这个连接L1和Layer2税收中间层的工作?

除此以外Vitalik提到了一个有趣的资产价格博弈模型哈伯格税,提到的原因即上文中说到的如果试图强制征税就会导致人们有很多种方法如可以降低资产价格来逃税,所以Vitalik提到了他认为很有价值的一个理论模型哈伯格税,不过这个也依然不适用于上文中探讨的L2与L1税收的问题,只是Vitalik为了给亲儿子ENS带货顺带提的,他说他多次建议ENS采用哈伯格税模型。

哈伯格税很有意思,它是由上世纪的一位经济学家阿诺德·哈伯格所提出的一种自由市场博弈模型,希望通过基于资产所有者自主报价来征税的方式,在实现税收最大化的同时提升资产的流动性,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

比如现在你有一套房子市场的公允价值1个亿,那政府按照2%的税收就能收你200万,这时候如果你觉得交税太多了,那你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房子的价格报低,并且一直不出售,从而少交税,从而形成了资产垄断降低了市场流动性的同时又没有缴纳足够税,哈伯格则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的资产有定价权是合理的,但既然你报价了则必须要接受别人的购买,哈伯格税的核心理念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对自己持有的资产进行报价,并且按照你的报价交税,如果别人接受了你的报价则你必须要卖给他。

在哈伯格税的模型中就会形成一个资产持有者、购买者、报价、税收的博弈模型,比如你有一套房子,你觉得它值1个亿,那你就按照这个价格上报并交税,如果你为了少交税报价1千万,则有人出1千万买你房子的时候你必须要接受强制把它卖掉,看似你少交税了但是你却承担了贱卖资产的损失,如果你觉得这套房子虽然市场价1亿,但是你祖祖辈辈住在这里不愿意搬,你为了不被卖掉则报10个亿也没问题,但你则需要按10个亿交税,如果你觉得多出来的税值得避免被人买走的极端价格也可以。

总之就是作为资产持有者你会非常小心谨慎的考虑自身情况去给资产定价,将整个社会经济的博弈颗粒度细化到具体的人身上,这样保证每一个资产的价格都是临界在最有效流通的区间,并且税收也可以达到合理的最大化。

哈伯格税在现实世界中必然是行不通的,但是在区块链中则完全不会有任何问题,这就是一个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的工作而已,比如 @orb_land 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也被Vitalik点赞过,你可以在上面购买专家的时间,每一份时间就是一个NFT,但是你在购买的时候必须要设定一个卖出的价格,否则无法完成购买,然后系统会按照你设定的价格收税,比如你买到了马斯克的一份时间,你必须要设定一个可以忍痛接受税费,但又不至于赚少了的溢价,所以Vitalik也一直在敦促ENS升级为哈伯格税,如果随着房产等上链等RWA终极美好愿景未来实现了,哈伯格税还是有望彻底落实的。

Aleo公布代币经济学,34%分配给早期支持者

9月17日消息,可编程隐私网络 Aleo 公布代币经济学,在主网启动时,将会有 15 亿枚 Aleo 代币。主网启动后,共识算法将自动生成代币,用于奖励证明者和质押者。其中: 34%分配给早期支持者; 25%分配给赠款、生态系统贡献者和教育; 17%分配给员工和项目贡献者· 16%分配给 Aleo 基金会和 Provable; 8%分配给战略合作伙伴质押和证明奖励使得十年内流通中的代币供应量增加约 75%(从 15 亿增加到超过 26 亿)。通胀率将从第一年的 13.5%逐渐下降到第十年的 1.6%。

罗伯特清崎:降息将导致美元崩盘 BTC能保值

罗伯特清崎的态度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表示,比特币(BTC)、黄金和白银正处于暴涨的边缘。

这位畅销书作家在社交媒体平台X的新帖子中表示,如果美联储在下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期间降息,这三种资产将爆炸式增长,随着资本流向“实物资产”,法定货币将崩盘。

罗伯特清崎:降息将导致美元崩盘 BTC能保值

“比特币、黄金、白银价格即将暴涨……当美联储调整政策、降低利率时,随着假钱离开美国债券等假资产,实物资产价格将上涨……

逃向房地产、黄金、白银和比特币等实物资产……黄金和比特币哪个更好真的不重要。这就像人们讨论哪辆车更好:法拉利还是兰博基尼?”

目前预计美联储将在定于9月18日举行的下次FOMC会议上将利率至少降低25个基点。

今年早些时候,清崎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美元失去信心,保值资产将出现大幅增长。

“他们知道这个长期牛市即将到来,因为他们知道人们对假币的信心正在消失。他们知道历史会重演。他们知道德国马克和津巴布韦元发生了什么。他们知道越来越多的人终于醒悟了。

他们知道……崩盘之后……黄金、白银和比特币的长期牛市将开始。他们知道,崩盘之后……黄金、白银、比特币将再次开始攀升,创下历史新高。”

美国崩盘

此前预测,清崎认为,美国股票甚至房地产将很快遭遇大崩盘。他以美国的债务问题为依据。

美国目前有近 35 万亿美元的债务。相比之下,美国目前要支付联邦预算的 16% 用于偿还债务。此外,国家债务还在不断增加——过去十年来每年都在增加,而且没有停止的迹象。

像 Kiyosaki 这样的比特币多头表示,这将导致政府继续印制越来越多的钱。如果不这样做,美国可能会拖欠债务。

罗伯特清崎:降息将导致美元崩盘 BTC能保值

随着越来越多的货币进入流通,每一美元的价值都会因通货膨胀而下降。这导致物价飞涨,最终导致人们对货币失去信心——正如清崎指出的那样,德国、津巴布韦等国都出现了这种情况。

因此,清崎认为,美国的债务问题最终将导致美元价值崩溃。他认为,这也将导致资产市场相应崩溃。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将取代美元成为价值存储手段?清崎预测,将是黄金、白银和比特币。

他预测,从 2025 年底开始,资金将逃离美元,涌入这些资产。归根结底,清崎认为,比特币的价格将“轻松”达到每枚 1000 万美元。

做多BTC

罗伯特·清崎对比特币持有积极的态度,认为它是一种可以对抗恶性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资产。他曾多次在推特上表达了他对比特币的看法和预测,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

清崎认为,比特币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货币,不受政府和银行的控制和干预,因此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和安全性。

此外,他将比特币与黄金和白银相提并论,称它们是“真正的货币”,而法定货币则是“假钞”,因为它们会因为政府的印钞和债务而不断贬值。他预测,美国和其他国家将面临严重的经济崩溃和恶性通货膨胀,因此建议人们购买比特币和贵金属,以保护自己的财富和购买力。

罗伯特清崎:降息将导致美元崩盘 BTC能保值

此前,清崎就指出,为什么投资者逐渐喜欢金、银、比特币?是因为流动性。在房地产市场最火爆的时候,人们争相买房,但当房地产崩溃时,人们却无法脱身,因为房地产流动性差。而到了2021年,投资者更喜欢黄金、白银、比特币的流动性。

此外,他还提及,美国目前无休止印更多的美元导致美元越来越多。通货膨胀是对穷人和中产阶级的一种税收。通货膨胀使富人更富有,而持有比特币可以有效跑赢通胀。

    Story Protocol BU FAN:IPFi将如何迭代知识产权市场|FAT Awards 2024

    9 月 16 日,「FAT Awards 2024 」年度盛典于在新加坡康莱德酒店盛大开幕。 「FAT」是 Odaily 星球日报于 2020 年创办的榜单盛典+高峰论坛品牌,旨在嘉奖 Web3 和加密行业的领航者与创新者、聚焦价值范式与共识时刻。2024 ,值加密行业日新月异、叙事为主流世界认可之际,新鲜叙事涌动、生态百花齐放、优质项目接连上线,Odaily 星球日报再次开启 FAT 榜单评选,并举办线下盛典。

    活动上,Story Protocol Head of IPFi BU FAN 围绕着 IPFi 为主题发表了演讲。Bu Fan 将 IPFi 定义为:于 IP 领域支持金融市场活动(存储和转移资产价值),建设开放无需可的金融生态。

    落到实践层面,Bu Fan 认为 IPFi 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仍保留 DeFi 的核心目标与功能;第二阶段开始通过新的代币形态进行实验,以新的代币及方法论赋能 IP;第三阶段或发展向结构化 IPFi,面向创造者的具象化 IPFi 服务,代币形式更为衍生,或发展向实验性 IPFi,提供纯粹新机制的 IP 服务,专注于服务 IP 长期生态需求。

    Story Protocol BU FAN:IPFi将如何迭代知识产权市场|FAT Awards 2024

    以下为 BU FAN 现场演讲全文,经 Odaily星球日报编辑整理,enjoy~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 Story Protocol 的 BU FAN,今天希望在这里分享 IPFi 及其与 Story Protocol 的关系。

    Story Protocol 是一个即将上线的 Layer 1 ,我们目前处于测试网阶段。Story Protocol 专注于知识产权(IP),我们的目标是让可编程的 IP 变为现实。在 Web2 时代,IP 往往归大公司所有,IP 的开发权则受到合同的限制,我们希望带来的改变是,利用区块链让每一个人都可以负担、使用 IP。

    假设你在 Story Protocol 上构建了一个故事,并想将其制作成电影,你将能够在 Story Protocol 上注册该资产,并定义版税条款,如果这个故事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你将可以获取 5% 的收益 —— 具体数字由 IP 所有者设定。我们对 Story Protocol 的期望是,未来该链上将注册大量的 IP,且它们都会拥有开放式的佣金关系。这就是所谓的 IPFi,当 Story Protocol 上线之上,金融交易便会发生。

    我想从金融通常所扮演的角色开始讨论。金融是各行各业发展的推动者,金融所扮演的角色是为公司提供资本,以创造消费者想要的商品。Crypto 是一个轻资本行业,资本的形成可能并不是重点,但金融仍然将投资者和用户联系在了一起。对于 IP 资产来说,这种关系尤其重要。

    下图描述了 IP 行业的价值流转循环,涉及了三种不同的群体。首先是创造者(builders),他们是创造原创 IP 内容的群体;接着是消费者(consuemrs),他们会观看、分享内容并为此付费;然后是投资者(investors),他们会为内容的创造提供资本帮助,就像他们投资于各大企业一样。

    Story Protocol BU FAN:IPFi将如何迭代知识产权市场|FAT Awards 2024

    在投资者和创作者之间,前者为后者提供了资本,后者则可利用资本进行 IP 内容创作;在创造者和消费者之间,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内容及服务价值,反过来后者则会为此付费;在投资者和消费者之间,前者则可从后者的付费中获得收益回馈。金融系统关键在于价值的转移形式,上图中的箭头清晰地指出了价值将如何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现在让我们进入 IPFi。IPFi 主要包含两大要素,一是资产形式为 IP,二是具备强大金融系统以保证价值的有效转移。与传统 IP 产业中大多数的价值转移都发生在实体之间进行不同,Story Protocol 希望构建一个开放式系统,让用户能够自由地进行 IP 资产的创造和转移。

    需要让我们来厘清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IPFi 具体将呈现出什么样的形式?

    Story Protocol BU FAN:IPFi将如何迭代知识产权市场|FAT Awards 2024

    在我们看来,IPFi 的第一阶段仍将聚焦于构建核心 DeFi 功能。该阶段的主要目标为,为 IP 的资产的创造和价值转移和价值转移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从功能角度则包括 IP 启动平台、IP 资产交易市场、IP 资产货币市场以及必要的 DeFi 激励计划等等。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早期 IPFi 阶段。在该阶段,Story Protocol 将围绕 IP 提供两种不同却相关的代币类型。其一为授权代币,其主要效用为将创造者与消费者连接起来;其二为版税代币,其主要效用为实现 IP 收益的流动,举个例子,当你持有某个 IP 的版税代币,若该 IP 最终以电影等形式获利,你也将通过该代币获得相应的版税收益。我们还希望在早期 IPFi 阶段进行一些实验,比如我们认为所有曾投资过 memecoin 都可以围绕一个共识性形象来构建社区、内容,并将其转变为真正的 IP 项目。

    Story Protocol BU FAN:IPFi将如何迭代知识产权市场|FAT Awards 2024

    在早期 IPFi 阶段,有一些项目需要重点关注。在传统领域,那些未来具备良好现金流前景的公司在扩大业务时,往往会选择债务融资手段以推动发展。然而在 IP 领域,这样的债务融资结构却并不完善,为什么 IP 创作者必须出售他们的作品呢?在 Story Protocol 的愿景里,完善的结构化 IPFi 将孕育出更多有价值的 IP 资产。

    在后期阶段,则需关注一些实验性的 IPFi。举个例子,在开放式的 IP 注册系统下,很多人会在网络之上注册一些“垃圾” IP,为了服务于其中少量的真正具备价值和 IP 资产,需要建立一个权益证明机制。在该机制下,人们可以选择支持最优质的 IP 资产,以实现资产质量的筛选。

    Story Protocol BU FAN:IPFi将如何迭代知识产权市场|FAT Awards 2024

    总而言之,我们的愿景是通过 IPFi 为 IP 资产创造一个开放的价值转移系统,充分保障各个参与群体的法律权益,让更多的用户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参与到该系统中来。当前,大多数的 IP 创造者都没有考虑过如何为 IP 融资以及如何变现,Story Protocol  将为他们提供一个便捷、有效的解决方案。

    深度解析 Multi-Agent:Web3 与 AI 终将相互成就?

    如果说 AIGC 开启了内容生成的智能时代,那么 AI Agent 则有机会把 AIGC 的能力真正产品化。

    AI Agent 像一位更具象的全能员工,被称为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初级形态,能够如同人类一般观察周遭环境、做出决策,并自动采取行动。

    比尔·盖茨曾直言,“掌控 AI Agent,才是真正的成就。届时,你将不再需要亲自上网搜索信息。”AI 领域的权威专家们同样对 AI Agent 的前景寄予厚望。微软 CEO 萨提亚·纳德拉曾预言,AI Agent 将成为人机交互的主要方式,能够理解用户需求并主动提供服务。吴恩达教授亦预测,在未来的工作环境中,人类和 AI Agent 将以更加紧密的方式协作,形成高效的工作模式,提高效率。

    AI Agent 不单是技术的产物,更是未来生活与工作方式的核心。

    这不禁让人回想,当 Web3 和区块链刚引起广泛讨论时,人们也常常用”颠覆”一词来形容这项技术的潜力。回顾过去几年,Web3 从最初的 ERC-20、零知识证明,逐渐发展到了与其他领域相融合的 DeFi、DePIN、GameFi 等。

    若将 Web3 与 AI 这两大热门数字科技相结合,会不会产生 1+1>2 的效果呢?融资规模越来越庞大的Web3 AI 项目,能否为行业带来新的用例范式,创造新的真实需求?

    AI Agent:人类最理想的智能助手

    AI Agent 的想象力到底在哪里?网上盛传一个高分答案,“大语言模型只能编个贪吃蛇,而 AI Agent 可以编出一整个王者荣耀。”听起来很夸张,但并未言过其实。

    Agent,国内通常翻译为“智体”。这一概念由“人工智能之父” Minsky 在 1986 年出版的《思维的社会》一书中提出,Minsky 认为社会中的某些个体经过协商之后可得出某一问题的解,这些个体就是 Agent。多年来,Agent 一直是人机交互的基石,从微软的剪辑助手 Clippy 到 Google Docs 的自动建议,这些早期形态的 Agent 表现出了个性化交互的潜力,但在处理更复杂任务方面能力仍然有限。直到大语言模型(LLM)的出现,Agent 的真正潜力才得以被挖掘。

    今年 5 月,AI 领域权威学者吴恩达教授在美国红杉 AI 活动上分享了关于 AI Agent 的演讲,在其中,他展示了其团队做的一系列实验:

    让 AI 去写一些代码并运行,对比不同 LLM 和工作流程得出的结果。结果如下:

    • GPT-3.5 模型:准确率 48%

    • GPT-4 模型:准确率 67% 

    • GPT-3.5 + Agent:高于 GPT-4 模型的表现

    • GPT-4 + Agent:远高于 GPT-4 模型,非常出色

    深度解析 Multi-Agent:Web3 与 AI 终将相互成就?

    的确。大多数人在使用 ChatGPT 这种 LLM 时,方式通常是:输入一段提示词,大模型会立即生成答案,不会自动识别和纠正错误删除重写。

    相比之下,AI Agent 工作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先让 LLM 写一个文章大纲,如有必要,先在互联网上搜索内容进行调研分析,输出初稿,然后阅读草稿并思考如何优化,如此循环往复、多次迭代,最终输出一篇逻辑严谨、错误率最低的高质量文章。

    我们可以发现,AI Agent 与 LLM 的区别在于,LLM 与人类之间的交互基于提示词(prompt)进行。而 AI Agent 仅需设定一个目标,它就能够针对目标独立思考并做出行动。根据给定任务详细拆解出每一步的计划步骤,依靠来自外界的反馈和自主思考,自己给自己创建 prompt,来实现目标。

    因此 OpenAI 对 AI Agent 的定义是:以 LLM 为大脑驱动,具有自主理解感知、规划、记忆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能自动化执行完成复杂任务的系统。

    当 AI 从被使用的工具变成可以使用工具的主体,就成为了 AI Agent。这也正是 AI Agent 可以成为人类最理想智能助手的原因所在。例如,AI Agent 能够基于用户历史线上互动,了解并记忆用户的兴趣、偏好、日常习惯,识别用户的意图,主动提出建议,并协调多个应用程序去完成任务。

    深度解析 Multi-Agent:Web3 与 AI 终将相互成就?

    就如同在盖茨的构想中,未来我们不再需要为不同的任务切换到不同的应用中,只需用平常的语言告诉电脑和手机想做什么,根据用户愿意共享的数据,AI Agent 将提供个性化的响应。

    单人独角兽公司正在成为现实

    AI Agent 还能够帮助企业打造以“人机协同”为核心的智能化运营新模式。越来越多的业务活动将交由 AI 来完成,而人类则只需要聚焦于企业愿景、战略和关键路径的决策上。

    就像 OpenAI 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曾在采访中提到过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随着 AI 的发展,我们即将进入“单人独角兽”时代,即由单人创办并达到 10 亿美元估值的公司。

    听起来天方夜谭,但在 AI Agent 的助力下,这个观点正在成为现实。

    不妨做个假设,现在我们要创办一家科技初创公司。按照传统方法,显然我需要雇佣软件工程师、产品经理、设计师、营销人员、销售和财务人员,各司其职但都由我来协调。

    那么如果使用 AI Agent 呢,我可能甚至都不需要雇佣员工。

    • Devin — 自动化编程

    替代软件工程师,我可能会使用今年爆火的 AI 软件工程师 Devin,它能帮我完成所有前端和后端的工作。

    Devin 由 Cognition Labs 开发,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一个 AI 软件工程师”。它能够独立完成整个软件开发工作,独立分析问题、做出决策、编写代码并修复错误,均可自主执行。大大减轻了开发人员的工作负担。Devin 在短短半年内就获得了 1.96 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迅速飙升至数十亿美元,投资方包括 Founders Fund、Khosla Ventures 等知名风险投资公司。

    虽然 Devin 仍未推出公开版本,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最近爆火 Web2 的产品 Cursor 一窥潜力。它几乎可以为你完成所有工作,将一个简单的想法在几分钟内转化为功能性代码,你只需要发号施令,就能「坐享其成」。有报道称,一个八岁的孩子,在没有任何编程经验的情况下,居然使用 Cursor 完成代码工作并建起了一个网站。

    • Hebbia — 文件处理

    替代产品经理或财务人员,我可能会选择 Hebbia,它能帮我完成所有文档的整理和分析。

    与 Glean 侧重企业内文档搜索不同,Hebbia Matrix 是一个企业级的 AI Agent 平台,借助多个 AI 模型,帮助用户高效地提取、结构化、分析数据和文档,从而推动企业生产力的提高。令人印象深刻的是,Matrix 能一次性处理多大数百万份文档。

    Hebbia 在今年 7 月完成了 1.3 亿美元 B 轮,a16z 领投,Google Ventures、Peter Thiel 等知名投资者参投。

    • Jasper AI — 内容生成

    替代社媒运营和设计师,我可能会选择 Jasper AI,它能帮我完成内容的生成。

    Jasper AI 是一个 AI Agent 写作助手,旨在帮助创作者、营销人员和企业简化内容生成流程,提高生产力和创作效率。Jasper AI 能够根据用户要求的风格生成多种类型的内容,包括博客文章、社交媒体帖子、广告文案和产品描述等。并根据用户的描述生成图片,为文本内容提供视觉辅助。

    Jasper AI 已获得 1.25 亿美元的融资,并在 2022 年达到了15 亿美元的估值。根据统计数据,Jasper AI 已帮助用户生成超过 5 亿个单词,成为使用最广泛的 AI 写作工具之一。

    • MultiOn — 网页自动化操作

    替代助理,我可能会选择 MultiOn,帮我管理日常任务、安排日程、设置提醒,甚至是规划出差行程,自动预订酒店,自动安排网约车。

    MultiOn 是一个自动化的网络任务 AI 代理,能够帮助在任何数字环境中自主执行任务,例如帮助用户完成在线购物、预约等个人任务,提升个人效率,或帮助用户简化日常事务,提高工作效率。

    • Perplexity — 搜索、研究

    替代研究员,我可能会选择英伟达 CEO 都在每天使用的 Perplexity。

    Perplexity 是一个 AI 搜索引擎,能够理解用户的提问,拆分问题,然后搜索和整合内容,生成报告,以向用户提供清晰的答案。

    Perplexity 适用于各类用户群体,例如学生和研究人员可以简化写作时的信息检索流程,提高效率;营销人员可以获取可靠数据支持营销策略。

    以上内容仅为想象,当下这些 AI Agent 的真正能力和水平尚不足以替代各行各业中的精英人才。正如 Logenic AI 联合创始人李博杰所言,目前 LLM 的能力还只是入门级水平,远远达不到专家级,现阶段的 AI Agent 更像是一个干活比较快但不太可靠的员工。

    然而,这些 AI Agent 凭借各自的特长,正在助力现有用户在多样化场景中提高效率和便利性。

    不仅仅限于科技公司,各行各业都可以在 AI Agent 的浪潮中获得益处。在教育领域,AI Agent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和能力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辅导;在金融领域,AI Agent 可以帮助用户管理个人财务,提供投资建议,甚至预测股票走势;在医疗领域,AI Agent 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在电商领域,AI Agent 还可以作为智能客服,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自动回答用户咨询,处理订单问题和退货请求,以此提高客户服务效率。

    Multi-Agent:AI Agent 的下一步

    在上一节关于单人独角兽公司的设想中,单一的 AI Agent 在处理复杂任务时面临着局限性,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而运用多个 AI Agent 时,由于这些 AI Agent 基于异构 LLM,集体决策困难,能力有限,以至于还需要人类充当这些独立 AI Agent 之间的调度员,协调这些服务于不同应用场景的 AI Agent 去工作。这便催生了“Multi Agent(多智体框架)”的兴起。

    复杂问题往往需要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单个 AI Agent 的能力有限,难以胜任。通过将不同能力的 AI Agent 进行有机组合,Multi-Agent 系统可以让 AI Agent 发挥各自的长处,取长补短,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复杂问题。

    这非常类似于我们实际中的工作流程或组织结构:由一个领导者分配任务,拥有不同能力的人,负责不同的任务,每个工序执行的结果给到下一个工序,最终得到最后的任务成果。

    在实现过程上,由较低级别 AI Agent 执行各自的任务,而由级别较高的 AI Agent 分配任务,并对它们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

    Multi-Agent 还能模拟我们人类的决策过程,就像我们遇到问题时会找人商量一样,多个 AI Agent 也可以模拟集体决策的行为,为我们提供更好的信息支持。例如由微软开发的 AutoGen 就满足了这一点:

    • 能够创建不同角色的 AI Agent。这些 AI Agent 具有基本的对话能力,能够根据接收到的消息,生成回复。

    • 通过 GroupChat 来创建由多个 AI Agent 参与的群聊环境,在这个 GroupChat 有一个管理员角色的 AI Agent 管理其他 AI Agent 的聊天记录、发言者顺序、终止发言等。

    深度解析 Multi-Agent:Web3 与 AI 终将相互成就?

    如果应用到单人独角兽公司的设想里,我们可以通过 Multi-Agent 架构创建几个不同角色的 AI Agent,比如项目经理、程序员或者主管。把我们的目标告诉它们,让它们任意去想办法,我们只要在一旁听汇报,如果觉得有意见或者它们做得不对的地方,就让它们改,直到满意为止。

    相比单一的 AI Agent,Multi-Agent 可以实现:

    • 可扩展性:通过增加 AI Agent 的数量来处理更大规模的问题,每个 AI Agent 处理任务的一部分,使得系统能够随着需求的增长而扩展。

    • 并行性:天然支持并行处理,多个 AI Agent 可以同时在问题的不同部分上工作,从而加速了问题解决。

    • 决策改进:通过聚合多个 AI Agent 的洞察力来增强决策制定,因为每个 AI Agent 都有自己的视角和专业知识。

    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想象 Multi-Agent 框架将在更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并推动 AI 驱动的各类新解决方案的发展。

    AI Agent 之风,吹向 Web3 

    迈出实验室,AI Agent 和 Multi-Agent 道阻且长。

    暂且不论 Multi-Agent,即便是当下最先进的单一 AI Agent ,其需要的算力资源和计算能力在物理层面仍有明确的上限,无法做到无限扩展。一旦面临极其错综复杂、计算量密集的任务,AI Agent 无疑将会遭遇算力瓶颈,性能大打折扣。

    再者,AI Agent 和 Multi-Agent 系统本质上是一种集中式的架构模式,这决定了它存在着极高的单一故障风险。更重要的是,OpenAI、微软、谷歌等公司基于闭源大模型的垄断商业模式,严重威胁独立、单一的 AI Agent 创业公司的生存环境,使得 AI Agent 无法顺利利用庞大的企业私有数据来使它们变得更聪明、更有效率。AI Agent 之间亟需民主化的协作环境,使得真正有价值的 AI Agent 得以服务更广阔的需求人群,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最后,虽然与 LLM 相比,AI Agent 更贴近产业,但其发展基于 LLM,而当前大模型赛道的特点是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多、商业模式尚且发展不成熟,AI Agent 通常很难获得融资以持续更新迭代。

    Multi-Agent 的范式是 Web3 助力 AI 的绝佳角度,已经有不少 Web3 开发团队正在这些方面投入研发提供解决方案。

    深度解析 Multi-Agent:Web3 与 AI 终将相互成就?

    AI Agent 和 Multi-Agent 系统通常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来进行复杂的决策和处理任务。Web3 通过区块链和去中心化技术,可以构建去中心化的算力市场,使得算力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公平和高效地分配和利用。Akash、Nosana、Aethir、 IO.net 等 Web3 项目可以对 AI Agent 决策和推理提供计算能力。

    传统的 AI 系统往往是集中式管理,导致 AI Agent 面临单点故障和数据隐私问题,Web3 的去中心化特性可以使得 Multi-Agent 系统更加分散和自治,每个 AI Agent 可以独立地运行在不同的节点上,自主执行用户提出的需求,增强了鲁棒性和安全性。通过 PoS、DPoS 等机制建立针对质押者、委托者的激励惩罚机制,可以促进单一 AI Agent 或 Multi-Agent 系统的民主化。

    在这方面,GaiaNet、Theoriq、PIN AI、HajimeAI 都有非常前沿的尝试。

    • Theoriq 是一个服务于“AI for Web3”的项目,希望通过 Agentic Protocol 建立  AI Agents 的调用和经济系统,普及 Web3 的开发和许多功能性场景,为 Web3 dApp 提供可验证的模型推理能力。

    • GaiaNet 以节点为基础的 AI Agent 创建和部署环境,以保护专家、用户的知识产权与数据隐私为出发点,抗衡中心化的 OpenAI GPT Store。

    • HajimeAI 则在两者基础上发力 AI Agent 工作流在实际需求中的建立和针对意图本身的智能化、自动化,呼应PIN AI提到的“AI智能的个性化”。

    • 同时,Modulus Labs 与 ORA Protocol 分别在 AI Agent 的 zkML 和 opML 的算法方向取得了进展。

    最后,AI Agent 和 Multi-Agent 系统的开发和迭代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 Web3 可以通过前置流动性的特点帮助有潜力的 AI Agent 项目获取宝贵的早期支持。

    Spectral 和 HajimeAI 均提出了支持发行链上 AI Agent 资产的产品构想:通过 IAO(Initial Agent Offering)发行代币,AI Agent 可以直接从投资者获得资金,同时成为 DAO 治理的一员,为投资者提供参与项目发展和分享未来收益的机会。其中 HajimeAI 的 Benchmark DAO 希望通过众筹加代币激励的方式,将去中心化的 AI Agent 评分和 AI Agent 资产发行有机结合起来,打造 AI Agent 依托 Web3 融资和冷启动的闭环,也是比较新颖的尝试。

    AI 潘多拉魔盒已然开启,置身其中的每个人既兴奋又迷茫,热潮下是机遇还是暗礁,无人知晓。如今,各行各业都已不再是 PPT 融资时代,无论多么前沿的技术,也只有落地才能实现价值。AI Agent 的未来注定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而 Web3 正确保它不会在这场竞赛中黯然退场。

    Eve Frontier:CCP基于以太坊的太空生存游戏

    著名游戏开发商CCP Games本周揭开了《Eve Frontier》的面纱,这是一款设定在《Eve Online》宇宙中的太空生存游戏,并融合了区块链技术。

    该游戏最初被称为“Project Awakening”的《Eve Frontier》,似乎与大型游戏《Eve Online》有很多相似之处。但《Eve Frontier》更侧重于生存元素,并且将使用加密货币和区块链代码以全新的方式影响和重塑游戏。

    虽然目前细节仍然较少,但由于背后有如此知名的开发工作室,人们对《Eve Frontier》有望成为首款真正的3A级区块链游戏充满期待。如果这听起来引起了您的兴趣,以下是您需要了解的所有信息。

    01.什么是《Eve Frontier》?

    《Eve Frontier》是由冰岛开发商CCP Games制作的一款即将推出的视频游戏,该工作室也是深度硬核、长期运行的在线太空模拟游戏《Eve Online》的开发者。

    这款游戏被称为一款太空生存模拟游戏,玩家将从休眠中醒来,作为人类最后的遗存,被投放到一个无人机群在地表游荡、幸存者为有限资源而战的世界。对于玩家来说,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合作,甚至在这个世界中制造资源以求生存。

    “在开始时,这个世界就像一头巨兽,等待被驯服。它愤怒、原始、邪恶——它想要干掉你,”CCP Games的创始人兼CEO希尔玛·维加·彼得森(Hilmar Veigar Pétursson)在2024年3月接受Decrypt采访时表示。“《Eve Frontier》的世界是名副其实的想要杀死你。”

    到目前为止,官方尚未展示任何游戏玩法,我们对您在游戏中实际会做什么的信息也非常有限。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某个时候,或者可能在整个游戏中,您都能够驾驶一艘飞船。

    (译者注:Eve Frontier已经举行了三次游戏测试,但由于保密协议限制,参与测试的玩家不能透露游戏的具体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注册参与将于9月27日举行的第四次测试。注册链接:evefrontier.com)

    CCP Games在2023年筹集了4000万美元,由风险投资巨头A16z领投,以推动其区块链游戏的计划。Pétursson 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加密世界,甚至在2020年与Decrypt讨论了区块链游戏的未来。

    02.与《Eve Online》有何区别?

    如果您听说过Eve这个名字,很可能是因为《Eve Online》,这款庞大的太空MMO游戏已经运行了超过20年。

    这款游戏以难以上手著称,游戏本身的复杂层次以及仍然活跃的极度死忠社区,都增加了游戏的挑战性。玩家可以参与大量活动,从政治到太空战争、资本主义,甚至是会计工作。

    Eve Frontier:CCP基于以太坊的太空生存游戏

    《Eve Frontier》的概念艺术。图片来源:CCP Games

    然而,《Eve Frontier》和《Eve Online》并不是同一款游戏,而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新游戏除了共享同一系列的名称和可能的宇宙背景外,不会以任何方式与主游戏相关联。

    有一些猜测认为《Eve Frontier》旨在成为最终取代《Eve Online》的游戏,但在我们更好地了解这款游戏之前,还无法确定这是否会发生。

    03.加密技术的采用

    CCP在围绕《Eve Frontier》的采访中一直强调,这是一款应用了区块链技术的游戏,但并未被称为“区块链游戏”。这意味着CCP首先在制作一款游戏,而不仅仅是一个向玩家推销代币的借口。

    当然在《Eve Frontier》中确实会存在一些加密代币供玩家使用。Eve代币将是一种实用型代币,可以作为外部价值交换的手段,CCP已经表示它不会限制游戏外的交易。

    然而,真正有趣的技术源于社区创作。《Eve Frontier》将利用区块链技术,让社区成员有机会在游戏中开发新的体验和功能,如果他们愿意,甚至可以包括自己的加密代币。

    CCP将创建一个工具集,然后让社区在未来几年中继续开发游戏,而原开发者则不进行干涉。这将意味着游戏会根据社区的创作而随着时间发生显著变化。

    CCP将其区块链技术方法称为“智能组装”(Smart Assemblies),将其描述为玩家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即承载去中心化应用程序代码的合约——或《Eve Frontier》中的其他集成来创建的功能。

    Eve Frontier:CCP基于以太坊的太空生存游戏

    《Eve Frontier》的概念艺术。图片来源:CCP Games

    “玩家可以建造诸如存储设施、交易站、防御设施等基础设施。可以将其视为增强的基地建设,”官方FAQ解释道。“通过使每个结构具有可编程层,《EVE Frontier》允许在每个‘基础物品’之上实现更大的可修改性和玩家表达。建造基础设施并将其部署在游戏并不需要编程。”

    “例如,一个智能存储单元(Smart Storage Unit)是一个锚定在太空中的结构,充当智能存储,保存和分发玩家选择加载的任何形式的物品(货币、物品等),”它继续说道。“通过智能组装,这个结构可以被编码为市场、任务发布者、赏金猎人系统、街机游戏机等。”

    04.《Eve Frontier》基于什么技术构建?

    所有这些技术都在以太坊上进行,这对如此规模的游戏来说意义重大。因为以太坊上有大量的扩容网络,许多知名的加密项目都是基于以太坊构建的。

    游戏中的加密代币将采用ERC-20标准发行,游戏本身正在Redstone上开发,这是一个基于Optimism技术构建的以太坊Layer2网络,专为自主世界而设计。

    至于实际的游戏创建,将全部在CCP的Carbon引擎上进行,并且他们计划最终将其开源。此外还有由Lattice开发的全链上游戏引擎MUD,这个引擎与Redstone链同时开发。

    05.《Eve Frontier》何时推出?

    目前尚无《Eve Frontier》的发布日期或时间窗口。然而,游戏的新一轮测试将于9月27日开始,您可以在官方网站上注册以获得访问权限。

    Eve Frontier:CCP基于以太坊的太空生存游戏

    《Eve Frontier》的概念艺术。图片来源:CCP Games

    游戏的预告片也表示,“founder access”即将在PC和Mac上推出,但尚无关于这意味着什么或如何获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