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已过7年 当初受影响的加密大佬们现在怎样?

一晃94也过去7年了

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要求禁止虚拟货币交易。

94已过7年 当初受影响的加密大佬们现在怎样?

与此同时,据说一众加密大佬也被边控:

94已过7年 当初受影响的加密大佬们现在怎样?

94已过7年 当初受影响的加密大佬们现在怎样?

一、OKX创始人徐明星

现在的加密一哥CZ赵长鹏和一姐何一,都曾经在OKX打工。

在94之后,徐明星也是乖乖呆在国内,支持政府工作。

甚至在2018年3月9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对数字货币的看法之后,徐明星就曾表态:随时准备把公司捐给国家。

94已过7年 当初受影响的加密大佬们现在怎样?

现在OKX仍贵为一线交易所,主要业务都搬到海外,而徐明星本人也经常在推特上指点江山。

94已过7年 当初受影响的加密大佬们现在怎样?

、火币创始人李林

当时火币在加密行业可以说是呼风唤雨,94发生后,主流交易所影响最大的就要算火币了。

94发生后,李林乖乖呆在国内。

但还是在2020年12月8日,被山西警方带到山西(国内币圈称此为“山西事件”),时间长度不详。

2021年3月9日,火币创始人李林回到公司开始正常工作。

2022年10月,李林出售全部火币股份,并在发表朋友圈称,自己不再是 Huobi Global 实控人与股东,也不再拥有任何权限。

现在的火币交易所已经改名HTX,并淡出了一线行列。

94已过7年 当初受影响的加密大佬们现在怎样?

、币安创始人CZ赵长鹏

在1989年,因为当时的一些风波,CZ全家从中国移民到加拿大。

2014年,卖掉了上海的房子,全仓投入比特币,并加入okcoin,成为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技术官(CTO),并okcoin在职期间,和何一相恋。

94已过7年 当初受影响的加密大佬们现在怎样?

在94前两个月,CZ才成立币安。

94发生之后,CZ与何一坚决的跑出去,继续发展币安,并顺利做大做强。

而现在,币安是加密行业独一档的交易所,市场份额远超第二名。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CZ现在还在美国服刑,预计月底才能出狱。

、Tron创始人孙宇晨

波场TRON其实也是在94前两个月才成立的,和币安成立的时间差不多。

到目前为止,也是加密用户转U使用最多的链。

94之后,孙宇晨则是全球跑,美国/新加坡/马耳他/格林纳达都有他的身影,而且最近还常去香港。

虽然有“孙割”的名声,但是事业也是有声有色,现在Tron的市值还有一百多亿,长期位居加密货币前十。

94已过7年 当初受影响的加密大佬们现在怎样?

、宝二爷和薛蛮子

在94之前,宝二爷和薛蛮子还可以和赵长鹏坐在一起聊天。

94已过7年 当初受影响的加密大佬们现在怎样?

现在可不能同日而语了。

宝二爷在94之后跑到美国买了一个庄园,取名“韭菜庄园”。

94已过7年 当初受影响的加密大佬们现在怎样?

但现在宝二爷割韭菜的能力是远不如以前,虽然经常还在喊单,但老韭菜们也早就学乖了。

号称中国第一天使薛蛮子在94之后是跑到日本,自称是买下了一条街,命名为“蛮子小路”,有十一个老町屋。

94已过7年 当初受影响的加密大佬们现在怎样?

但最近貌似老爷子经济条件也不太好,一把年纪了还经常发币割韭菜,真的是…

94已过7年 当初受影响的加密大佬们现在怎样?

Web3的新兴趋势,以意图为中心的项目一览

原文作者:Nicky,Foresight News

去年 6 月,Paradigm 的「Intent-Based Architectures and Their Risks」文章发布后不久,「意图」概念愈加火热。同年 7 月,Paradigm 发布的 10 大最感兴趣的领域一文中,「Intent-centric protocols and infra」位列榜首,足以见得机构对这一概念的重视。

「意图」与「以意图为中心」的概念

「意图」通过指定起点的意图和终点的结果来简化操作流程,从而改善用户体验。

基于意图的应用就是给数字用户提供了一种执行应用,减少成本并提高效率的方法。基本上,意图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数字匹配机制。它的原理是将用户的需求与可行的解决方案相连接,简化中间的复杂过程,提供一个简洁的最终结果。

Web3的新兴趋势,以意图为中心的项目一览

图源:Foresight Ventures

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了 Intent-centric ,即「以意图为中心」的协议与应用,帮助用户在使用 DApp 的过程中,只需说明想要达成的目标或意图,系统便能自动解析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并得到最终想要的结果。这种设计极大地简化了用户与 DApp 之间的交互流程,降低了使用门槛,使得即便是非 Degen 用户也能轻松上手,体验去中心化应用带来的便利与优势,从而降低 Web3 的进入门槛,带来更多的用户流入。

「以意图为中心」的项目盘点

一、通用意图网络解决方案

Across Protocol

Across 是一个由意图驱动的互操作性协议。它是目前唯一投入使用的跨链意图协议,能够以最快且成本最低的方式实现价值转移,同时无需牺牲安全性。Across 与 Uniswap Labs 合作开发出了首个跨链意图标准 ERC-7683 ,它是一个基于意图的跨链互操作性通用标准,旨在增强区块链网络之间的连接性、用户体验和成本效益。今年 8 月,Optimism 宣布采用 ERC-7683 跨链意图标准,旨在实现 Superchain 上的高速 ETH 和 USDC 转账,并进一步促进更广泛以太坊生态系统的应用层互操作性。

Web3的新兴趋势,以意图为中心的项目一览

今年 8 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Coinbase 将 Across Protocol 的 原生代币 ACX 列入上币路线图。

Anoma

Anoma 是一种通用意图机器,改变了去中心化应用(DApps)的构建方式。它摒弃了传统基于交易的模型,转而采用意图导向的方法,让用户直接定义期望结果,而无需深入复杂的计算步骤。这一声明性特性简化了用户交互流程,使构建 DApps 的过程更加直观。Anoma 的意图机器不仅是对现有虚拟机的补充,更提供了一个高级别的抽象层,让用户能够轻松与区块链交互,无需深入技术细节。其通用性确保了与任何区块链的兼容性,为开发者打开了构建意图驱动应用的新大门。

此外,Anoma 还引入了无许可意图基础设施、意图级可组合性、信息流控制及异质信任等独特功能,这些功能共同解锁了传统虚拟机难以涉及的新型应用场景,推动了生态的进一步发展。

Web3的新兴趋势,以意图为中心的项目一览

Bento Batch

Bento Batch 是一个意图交易层(Intent Transaction Layer, ITL),旨在提升区块链的效率。该层重新定义了钱包与去中心化应用(DApps)之间的交互方式。在该意图交易层中,交易被优化以直接实现各种操作的预期结果。用户无需再逐个签署每笔交易,也无需深入了解每笔交易的细节。相反,他们只需明确自己的目标和需求,而意图交易层则会高效地满足这些需求。这种方式极大地简化了交易过程,在降低 Gas 费用的同时提升了用户体验。

Web3的新兴趋势,以意图为中心的项目一览

Cowswap

Cow Protocol 是一个无需许可的交易协议,通过批量拍卖(Batch Auctions)发现价格,旨在最大化流动性。它通过寻找「需求巧合」(Coincidence of Wants)的机会,即当两个用户各自拥有对方想要的东西时,聚合所有可用的链上流动性来源。与传统交易协议不同,Cow Protocol 的处理者竞相为用户提供实现其意图的最佳解决方案。

Cow Swap 是 Cow Protocol 的前端界面,是一个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通过以意图为中心的模式帮助用户在所有 DEX 和聚合器中找到最低的交易价格。其设计以意图为中心,保护用户免受抢先交易和其他有害 MEV 的影响。Cow Swap 的新功能 Cow Hooks 允许开发者和高级交易者编写自定义操作(如交易、跨链、质押、存款等),并在单个交易内执行这些操作,从而更好地实现用户的交易意图。

Web3的新兴趋势,以意图为中心的项目一览

图源:@defi_naly

dappOS

dappOS 是一个意图执行网络,最新估值 3 亿美元,是当前意图赛道的龙头项目之一。今年 3 月,dappOS 完成 1530 万美元 A 轮融资,Polychain 领投,Nomad Capital、IDG 等参投。去年 7 月,dappOS 宣布以 5000 万美元估值完成种子轮融资,IDG Capital 和红杉中国领投,OKX Ventures、HashKey Capital 等参投。此外,dappOS 于 2022 年 11 月入选 Binance Labs 第五季孵化计划,并在 2023 年 6 月获得来自 Binance Labs 的 Pre-Seed 轮融资。

dappOS 于近日推出了意图资产(Intent Assets),旨在解决在空投奖励释放后 TVL 迅速流失的问题。

Web3的新兴趋势,以意图为中心的项目一览

Enso Finance

Enso Finance 是一个意图引擎,旨在推动「以意图为中心」的未来。作为独立的 L1 Tendermint 区块链,Enso 由网络参与者共同驱动,提供高效执行与广泛集成。此前 Enso Finance 宣布推出了共享网络状态 Enso Intent Engine,旨在简化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交互,并支持在各种区块链框架中构建可交易的数据。Enso Intent Engine 通过共享智能合约交互的 map,在各种区块链框架中构建可交易数据,让开发者只需表达意图,便能自动处理复杂的区块链交互。这简化了智能合约与区块链的集成,可更好地应对状态变更、代币转移、NFT 交易和 DeFi 策略执行等请求。

今年 6 月,ENSO 宣布完成 420 万美元融资,Ideo Ventures 和 Hypersphere 领投,超过 60 位天使投资人参投。新资金将用于今年推出基于 Cosmos 的 L1 区块链以及持续的产品开发。

Web3的新兴趋势,以意图为中心的项目一览

Essential

Essential 是一个使用声明式、意图型架构从第一原则重新设计区块链交互,使区块链技术更直观,更易于全球开发人员和用户使用的区块链。今年 8 月,基于意图的加密基础设施公司 Essential 完成 1100 万美元 A 轮融资,Archetype 领投,IOSG、Spartan 等参投。去年 9 月,Essential 完成了 515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由 Maven 11 领投,Robot Ventures、Karatage 等参投。

Web3的新兴趋势,以意图为中心的项目一览

近日 Essential 推出了 Pint 语言,作为 Essential 的声明式智能合约语言,采用约束建模方法,直接作用于区块链状态变化。它结合了类型安全、用户定义类型及可扩展性等现代编程特性,通过直观的接口简化了协议逻辑的实现。与命令式语言不同,Pint 的声明式合约让开发者所见即所得,极大地简化了智能合约的开发与理解。

FluxLayer

FluxLayer 是由 EigenLayer 提供支持的全链意图流动性层。今年 8 月,Binance Labs Fund 公布了第七季孵化的第二批项目,FluxLayer 位列其中。

Web3的新兴趋势,以意图为中心的项目一览

Particle Network

Particle Network 是首个「以意图为中心」的 Web3 模块化访问层,旨在从用户引入便捷性,交互高效性,数据自主性以及模块化适配性等涵盖用户整个交互周期的角度推动用户与链的交互效率。Particle 的主要产品是「通用账户」,允许用户使用来自不同区块链的资金进行交互。

今年 6 月,Particle Network 宣布完成 1500 万美元 A 轮融资,Spartan Group 和 Gumi Cryptos Capital 共同领投,SevenX Ventures 等参投。此轮融资使 Particle 的总融资金额达到 2500 万美元。今年 8 月,Binance Labs 宣布投资 Particle Network,新筹集的资金将用于全球团队扩张、增强其链抽象生态系统的功能和集成、确保今年晚些时候推出其 L1 主网。

Web3的新兴趋势,以意图为中心的项目一览

Ruby Protocol

Ruby Protocol 是一个「以意图为中心」的账户与访问层,致力于构建一个「以意图为中心」、注重隐私保护且可互操作的 Web3 基础设施。Ruby Protocol 提供账户抽象(AA)、资产桥接(AB)、访问控制(AC)等服务,旨在加速 Web3 的开发与大规模应用。通过与 LayerZero Labs、Arbitrum、Optimism 等平台集成,为 Web3 提供了一个支持可扩展性、互操作性和隐私保护的链抽象层。

今年 6 月,Ruby Protocol 的原生代币 RUBY 已上线 Bybit 等交易平台。

Self Chain

Self Chain 是一个模块化,「以意图为中心」的 Layer 1 区块链和无密钥钱包基础设施,通过 MPC-TSS/AA 技术实现多链 Web3 访问。该系统利用大型语言模型(LLM)解读用户意图,简化用户体验,并通过无密钥钱包确保资产安全与自主管理。Self Chain 结合账户抽象与 MPC-TSS 技术,提供安全签名和低费用交易,提升区块链交互的安全性与易用性。

Self Chain(SLF)是由 Frontier(FRONT)品牌重塑而来,从钱包项目扩展为基于 Cosmos-SDK 的 Layer 1 区块链,并设计了新的代币经济学。SLF 共有 3.6 亿枚,其中 3600 万永久锁定用于基金会节点, 9000 万从 FRONT 迁移至 SLF, 1000 万分配给新投资者作为验证者(共有 18 个月锁定期), 3600 万分配给股权投资者(共有 36 个月锁定期), 3000 万分配给核心团队(共有 6 年锁定期), 6800 万用于生态系统(每月释放 150 万)。

Web3的新兴趋势,以意图为中心的项目一览

Solvers Protocol

Solvers Protocol 是一个为求解器和意图协议提供跨链的基础设施。目前已推出了 Solverscan,一个专为求解器和意图协议设计的数据检索平台。目前支持已支持 CoWSwap、Uniswap X 和 1Inch Fusion。每个求解器都有其专用的分析仪表板,可查看排行榜以了解求解器随时间推移的表现。未来将会把更多意图协议纳入生态系统。

Web3的新兴趋势,以意图为中心的项目一览

SUAVE

SUAVE 由 Flashbots 打造,致力于通过剥离区块链中的内存池与区块构建者角色,实现区块构建的全面去中心化。SUAVE 将通过三阶段逐步实施其战略目标,最终实现「以意图为中心」的区块链生态。去年 7 月,Flashbots 以 10 亿美元估值完成 6000 万美元 B 轮融资,该资金将用于开发 Suave 平台,该平台允许用户在区块链上「更便宜、更私密地进行交易」。

今年 8 月,SUAVE 推出了首个公开测试网 Toliman,通过 Toliman 开发者可以构建意图系统、拍卖和 AI 代理等工具,并利用两大新功能:EIP-712 签名交易和 TEE Kettle 提供的高性能计算能力。这些功能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为去中心化应用开发者带来了更灵活的订单流控制和隐私保障。

Web3的新兴趋势,以意图为中心的项目一览

二、特定功能的意图解决方案

DeFi

Aperture Finance

Aperture Finance 是一个由 AI 驱动「意图」简化 DeFi 操作的平台。今年 5 月,Aperture Finance 以 2.5 亿美元估值完成了 67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此轮融资由 Skyland Ventures 等领投,Alchemy 等参投。新资金将用于发展基础设施、扩展网络,并增强用户体验。其原生代币 APTR 已于今年 5 月底上线 Bybit 等交易平台。

根据 Aperture Finance 所公布的的路线图显示,预计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在 Base 网络上为 Aerodrome Slipsteam 提供全面的流动性工具支持以及提供意图功能。此外,还将开发一套能够在头寸级别以及跨头寸级别上,为 Aperture 所管理的流动性头寸提供数据分析功能的系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优化流动性状况。

DEX 

1Inch Fusion

1Inch Fusion 是 1Inch Network 推出的一个基于「意图」的交易模式,它将用户的交易需求(即意图)转化为实际交易,无需用户手动设置繁琐的交易细节。

Fusion 模式结合了 1Inch 的限价单协议和聚合协议,通过去中心化的交易和撮合系统,引入专业做市商(Resolvers)提供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流动性。在 Fusion 模式下,用户的订单由 Resolvers 完成,Gas 费用也由 Resolvers 支付。用户通过 1Inch 平台签署链下订单(意图),包括交易的资产、数量、价格和时间范围等,之后用户的意图会被发送给 Resolvers 网络,Resolvers 竞争执行这些订单,并进行荷兰式拍卖,价格从高开始逐渐下降,首个接受订单的 Resolver 获胜。一旦订单被执行,交易结果会在链上进行结算,用户无需手动干预。

UniswapX

UniswapX 引入了意图为中心的交易架构,其核心在于简化用户体验:用户仅需明确交易目的(如「以 X Token 换取尽可能多的 Y Token」),无需深入交易执行的复杂流程。该架构通过链下智能撮合与链上直接成交的结合,实现了高效透明的交易过程。用户提交交易意图后,系统将其发布至订单簿服务集群,由专业的构建者(Fillers)负责扫描多个流动性池,实时分析数据并预测价格趋势,从而提供最优报价并执行链上交易。这一机制不仅提升了交易效率,还保障了交易过程的公开透明。

Shogun

Shogun 是一个「以意图为中心」的 DeFi 协议,旨在通过优化的订单流和完整的链抽象来最大化交易者的可提取价值(TEV)。今年 5 月,Shogun 开发商 Intensity Labs 完成了 69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Polychain Capital 和 DAO 5 共同领投,Arrington Capital、Arthur Hayes 等参投。这轮融资是以简单未来股权协议(SAFE)结构进行的,并附带代币认股权证,从而使 Shogun 的全面摊薄的代币估值达到 6900 万美元。同年 2 月,Binance Labs 公布其 S 6 (Incubation Season 6)的首批孵化项目,Shogun 位列其中。

衍生品

IntentX

IntentX,作为下一代 OTC 衍生品交易所,提供永续期货交易。该平台融合了跨链通信、账户抽象及 SYMMIO 等前沿技术,实现了全链部署,降低了费用,提升了流动性和资本效率,同时增强了可扩展性。IntentX 采用基于「意图」的架构,摒弃了传统的订单簿和 vAMM 模型,允许交易者表达交易意图,由外部求解器执行。今年 2 月,IntentX 宣布完成一轮战略融资,筹资总额达 180 万美元。本轮融资由 Selini Capital 领投,Orbs、Mantle Ecofund 等参投。该融资旨在加强 IntentX 与市场做市商及 DeFi 生态系统的合作关系。

根据 IntentX 所公布官方路线图显示,未来将增加账户抽象、及时交易等功能。

Web3的新兴趋势,以意图为中心的项目一览

Perpetual Hub

今年 5 月,Layer 3 区块链 Orbs 推出基于意图的链上永续期货交易解决方案 Perpetual Hub。Perpetual Hub 与 THENA、SYMMIO 和 IntentX 合作开发,利用 Orbs 的 L3 技术为交易者提供在链上以 CeFi 级别执行交易永续期货所需的工具。Perpetual Hub 支持链上永续期货交易,该服务包括 Hedger、Liquidator 和 Price Oracle。

SYMMIO

SYMMIO 是一个全球衍生品结算层,采用模块化和「以意图为中心」的设计。通过双边隔离的实例,SYMMIO 使构建者和做市商能够在链上发行高流动性的衍生品,防范系统性风险。我们的设计优化了开盘前报价,无需锁定资本,执行层基于意图操作,结算过程高度安全。SYMMIO 创造了一个自由市场环境,使做市商、求解者、预言机、意图提供者和 DEX 能够相互竞争与合作,共同构建全球风险结算层。

Web3的新兴趋势,以意图为中心的项目一览

钱包

MetaMask

今年 1 月,MetaMask 正在测试一项名为「交易路由」(transaction routing)的功能,旨在提供最佳执行并提升用户体验。该技术由 Special Mechanism Group 开发,MetaMask 母公司 Consensys 去年收购了该公司。「交易路由」可以将 MetaMask 钱包转变为「以意图为中心」的协议,这意味着用户将能够依靠第三方来找到交易的最佳路径。

跨链互操协议

Owlto Finance

Owlto Finance 是一个「以意图为中心」的跨链互操协议,同时也是一个全链互操作性跨链桥,目前已接入 BTC、ETH、SOL 生态内的超过 45 条网络。今年 5 月,Owlto Finance 宣布完成了 800 万美元战略轮融资,由 Bixin Ventures 和 CE Innovation Capital 联合领投,Presto、GSR 等参投。今年 7 月 Owlto Finance 宣布以 1.5 亿美元估值再次完成新一轮融资,Matrixport 等参投。

Web3的新兴趋势,以意图为中心的项目一览

AI

Optopia

Optopia 是一个 AI 驱动、「以意图为中心」的 Layer 2 网络,支持无许可的意图创建。通过代币经济学驱动 AI 代理执行意图,Optopia 构建了一个智能且活跃的 Layer 2 网络,简化 Web3 操作,降低用户进入门槛,并释放 Web3 潜力。今年 5 月,Optopia 完成种子轮融资,G·Ventures、Kucoin Ventures 等参投。同年 7 月,Optopia 公布代币 OPAI 经济学,Optopia 原生代币 OPAI 总供应量为 100 亿枚,其中 50% 预留给 Booster Event, 25% 分配给生态奖励, 10% 分配给社区, 7% 分配给早期投资人, 5% 分配给市场, 3% 分配给流动性。总供应量的 10% 将在 TGE 时分配给 Booster Event 第一期的参与者。

链上工具

Khalani Network

Khalani 是一个去中心化求解器平台,旨在提升 Web3 用户在区块链生态中的体验。通过多链协作网络,Khalani 连接求解器和意图应用,解决流动性碎片化、复杂用户体验和低效交易执行等问题。平台大幅降低求解器的构建与运营成本,赋能开发者打造意图应用。今年 8 月,Khalani 完成了 25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由 Ethereal Ventures 领投,Nascent、Arthur Hayes 等参投。

Web3的新兴趋势,以意图为中心的项目一览

小结

「以意图为中心」的概念在区块链领域的应用正逐渐扩展,涵盖了跨链交易、加密基础设施、DeFi、模块化区块链、数据共享以及钱包与跨链互操等多个方面。通过简化流程、优化用户体验并提高效率,基于意图的项目正在推动 Web3 生态系统的创新与发展。未来,随着更多项目的涌现和技术的不断成熟,「以意图为中心」的概念有望在 Web3 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数字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应用体验。

加密 ETF 成为 2024 年资金流入最热门的基金板块

近日,投资顾问 The ETF Store 总裁 Nate Geraci 表示,加密 ETF 已成为 2024 年 ETF 市场最重要的板块之一。按今年迄今为止的资金流入量来计算,2024 年发行的 400 支 ETF 中,流入量最大的 4 支 ETF 都是现货 ETF,而资金流入量最大的 25 支 ETF 中,加密 ETF 占据了其中的 13 支。

贝莱德的 iShares(IBIT)迄今为止已吸引了 210 亿美元的资金流入。富达基金的 FBTC 紧随其后,净流入 100 亿美元。此外,ARK 21Shares(ARKB)和 Bitwise(BITB)均获得了约 20 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使其成为今年流入量第三和第四大的 ETF。

现货 ETF (ETHA)资金流入量排名第七,截至 8 月份,该基金净流入突破了 10 亿美元。以资金流入总量计算,比特币现货 ETF 与以太坊现货 ETF 产品目前已持有超过 600 亿美元资产。加密 ETF 市场将继续扩展到新型数字资产和多样化加密指数。Grayscale 全球 ETF 主管 Dave LaValle 表示,我们将看到市场上会出现更多的单一资产产品,当然也包括一些基于指数和多样化的产品。

目前依然有多种加密 ETF 在等待监管部门的批准,其中包括单一加密资产锚定的 Solana 现货 ETF 以及 Hashdex 纳斯达克加密指数 ETF 等多元化加密资产。LaValle 表示,加密现货 ETF 的资金净流入已超过历史上任意一种 ETF 年资金流入量的三倍,这表明加密资产 ETF 正在被大规模采用。

免责声明:本节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FameEX官方观点。

Binance Research:区块链支付——一个新的开始

来源:Web3小律

近期,Binance Research 发布了一篇 Web3 支付的研报,很好地梳理了传统支付、区块链 Web3 支付的现状,并通过结合区块链带来的优势,展望了 Web3 支付的未来。研报体系完整,论点充足,值得借鉴。

最让我受启发的是,作者小哥 Joshua Wong 基于宏观分析师的背景,以数据驱动的方式,能够更多地将 Web3 支付置身于整个庞大的传统金融支付体系,而不是陷入纯粹追求链上技术的执迷。

因此,本文编译了 Binance Research 的研报,并且深入研读了其索引文章,只有通过冰冷数据的对比,才能更加清楚明确自身的定位与差距,以及未来前进道路的方向。

以下,Enjoy:

Blockchain Payments:

A Fresh Start

一、报告核心观点

尽管支付行业是全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但它仍然主要依靠过时的、已有 50 年历史的银行基础设施运行。Stripe、Mastercard 和 Visa 等现代支付金融科技和卡组织网络为消费者和商家带来了更加便捷的最终用户体验。然而,每笔交易中涉及多达六个中介机构(例如卡组织、发卡商、处理商、POS 系统、支付聚合、数字钱包)的传统成本仍然存在。区块链技术为支付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全球基础设施轨道,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区块链及其支持的一系列创新应用有可能显著降低跨境支付的成本并提高其效率。这已经在机构层面实现了,Visa 等参与者正在运行试点,以便在公共区块链上实现机构级全球支付的结算。个人层面也正在采用,像 Binance Pay 这样的产品正在以更快、更便宜的方式用于点对点支付和跨境转账,以及直接在商家处使用加密货币进行消费,无需支付 Gas 费,自动调节货币兑换和实时结算。

支付行业规模庞大,这意味着采用区块链等革命性技术可能会缓慢而谨慎。这也给予了区块链行业本身必要的时间来成长,并构建必要的支付工具和支付基础设施。

二、背景介绍

使用现金进行面对面的支付方式,赋予了货币独特的自由气息。但不幸的是,现代数字支付体系根本无法提供这种无需第三方介入、点对点直接交易的能力。这主要是因为,我们需要第三方来为我们托管资金,区别于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资金的自托管。

更糟糕的是,现代全球支付基础设施堆栈依旧依赖于银行和其他中介机构来处理任何交易。当今的支付技术堆栈迫切需要重新开始,而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这一点。

当化名为中本聪 (Satoshi Nakamoto) 的人于 2009 年推出比特币时,它被设想为一种革命性的点对点电子现金支付形式。目标是创建一种去中心化的货币,可以提供与面对面现金交易相同自由的方式,但用于数字支付。它通过促进个人之间的直接交易来实现这一点,而无需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这一愿景承诺开启一个金融自由、透明度和降低交易成本的新时代。

自 2009 年成立以来,现代加密行业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稳定币的出现引入了一种稳定的价值标尺,可被作为价值交换和支付的媒介,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消除资产波动的问题。此外,Layer 1 和 Layer2 解决方案的开发提高了交易速度并降低了成本,有效地降低了以前阻碍采用分布式账本作为处理大规模支付交易的瓶颈。

本报告将概述当前传统支付格局及其面临的关键问题。然后,将讨论区块链技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基于区块链支付的现状,以及支付行业该如何通过区块链取得进展。

三、当前传统支付行业现状

当 SWIFT 等全球支付系统于 20 世纪 70 年代首次创建时,实现全球汇款是一项开创性的成就,也是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然而,今天的全球支付基础设施只能被描述为过时、模拟和碎片化的。这是一个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的系统,在有限的银行营业时间内运营,并依赖于众多中介机构。现代金融体系依赖于全球众多银行,每家银行都维护自己的账本。这些银行之间缺乏统一的全球标准,阻碍了无缝的国际交易,并使建立一致的合作变得复杂。

现代支付系统的缺陷使得跨境银行间交易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因为单笔交易可能需要经过多家代理银行才能到达其预定目的地。有时,它更像是一个黑匣子,发送者和接收者无法跟踪资金的流动,只能在黑暗中等待。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跨境汇款通常需要长达五个工作日才能结算,平均费用为交易金额的 6.25%。尽管存在这些明显的挑战,但企业对企业(“B2B”)跨境支付市场规模巨大,并且还在继续扩大。2023 年,B2B 跨境支付的总市场规模为 39 万亿美元,预计到 2030 年将增长 43%,达到 53 万亿美元。

3.1 当前传统支付行业格局

支付行业似乎并未因效率低下而受到影响,而是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行业之一,目前估计截至 2024 年,其收入将达到 2.83 万亿美元。它也是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预计到 2029 年将达到 4.7 万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 10.8%。2022 年全球支付资金规模达到约 150 万亿美元,比 2021 年增长了 13%。

从过去 9 年全球卡组织品牌(American Express、Discover、JCB、Mastercard、Visa 和银联)的购买交易数量的增长情况来看,情况也类似。自 2014 年以来,购买交易一直在稳步增长,复合年增长率约为 15.1%。

Binance Research:区块链支付——一个新的开始

尽管支付行业是全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但其大部分业务仍在沿用 50 年前的技术轨道。全球支付格局已演变成一种收租中介集团,充斥着众多中间人,他们站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从每笔交易中收取租金。

过去五年来,支付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为商家和消费者的体验创造了奇迹。然而,这无法使他们免受传统系统效率低下造成的高成本的影响,即使是最先进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仍然依赖于这些传统支付体系。

广义上讲,现代支付行业中存在两种类支付体系:开环支付体系和闭环支付体系。

3.2 开环支付体系(Open Loop Payments)

像 Visa 和 Mastercard 这样的卡组织为全球开放式支付基础设施提供支持。它们使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收单银行和发卡银行能够接入卡组织网络,并通过卡组织网络的清结算使资金从一家银行流向另一家银行。

卡组织网络是一项无价的创新,它们使世界各地的银行之间能够快速通信。这是一个极其方便消费者的系统,允许使用一张 Visa/Mastercard 用于在世界各地支付商品和服务。因此,它们已成为当今世界数字支付的主要手段。Visa 和 Mastercard 是当今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两家上市公司,分别排名第 18 位和第 20 位。

在由 Visa 和 Mastercard 等卡组织网络支持的典型开环支付体系中,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最多有 6 个中间人。

Binance Research:区块链支付——一个新的开始

1. POS 服务,是发起交易的物理或数字终端。它捕获付款详细信息并将其发送以进行处理。例如,Square 是最主要的 POS 服务提供商之一,它向商家收取每笔交易 2.6% + 0.10 美元的费用。然后,这笔费用分摊给支付堆栈中剩余的 4 个收取租金的中介机构(Apple Pay 和 Google Pay 等电子钱包目前不收取任何每笔交易费用)。

2. 支付聚合器(Payment Aggregators),整合来自多个商家的交易,简化了接收付款的过程。它们为各种支付方式提供单一集成点。大多数支付聚合器(如 Stripe)还会筛选交易以检测欺诈行为,以保护其商家客户。

3. 收单机构(Acquirers)是代表商家处理信用卡或借记卡付款的金融机构。它确保交易获得授权,并将资金从发卡机构转移到商家的账户。

4. 卡组织网络(Card Networks)促进收单机构和发卡机构之间的交易信息传输。他们制定卡交易的规则和标准。

5. 发卡机构(Card Issuers)是向持卡人提供信用卡或借记卡的银行或金融机构。它授权交易并从持卡人的账户中扣款。Visa 和 Mastercard 等信用卡网络还会监控交易以检测欺诈行为,从而保护其银行客户。

6. 电子钱包(E-Wallets)是存储支付信息并促进在线和店内交易的数字钱包。它们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无需直接使用信用卡即可付款的便捷方式。

简而言之,区块链可以作为替代性的、全球性的、去中心化的支付网络——一种新型的开放系统,不受当前充斥着中间人的全球支付体系和缓慢而昂贵的传统银行系统的束缚。

3.3 闭环支付体系(Close Loop Payments)

闭环支付是支付行业的一种日益增长的趋势,由 PayPal 和星巴克等公司推广。

在封闭的支付环路中,消费者只与 PayPal 应用程序交互,因为各种商家都被 PayPal 收纳,并能够通过 PayPal 网络接受付款。就星巴克而言,客户只能在门店使用存储在星巴克数字钱包中的资金。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效仿星巴克,实施自己的封闭支付环路。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运行自己的忠诚度计划来加深客户黏性,并绕过现有开放式支付堆栈征收的高额手续费。

然而,目前存在的封闭支付环路是高度分散的系统,仍然与缓慢且昂贵的传统银行系统紧密相连。要将资金转入和转出星巴克闭环,用户仍然需要一个银行账户。此外,许多商家专用的闭环系统(如星巴克)不允许客户之间转账,而且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无法无缝使用。区块链技术为未来的支付金融科技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使他们可以选择完全避开传统的、分散的银行系统,最终降低商家和消费者的费用。

Binance Pay 就是这种支付金融科技的一个例子。它支持闭环支付系统内的即时、低费用点对点转账和直接商家支付。作为一种闭环模型,像 Binance Pay 这样的最新一代金融科技能够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熟悉、精致和可定制的金融科技体验,促进从传统银行轨道向区块链轨道的过渡。

3.4 跨境支付的新选择

当涉及跨境交易和汇款时,成本会成倍增加。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工人或移民汇款是指“移民将部分收入以现金或货物的形式寄回国内,以养家糊口”。这是跨境支付的一个特定领域,区块链技术可以对其产生直接影响。

据估计,全球汇款资金从 2022 年的 8430 亿美元增至 2023 年的 8570 亿美元,增长了 1.6%。预计 2024 年的增长率将达到 3%。2023 年,以当前美元计算,接收汇款流入的前五个中低收入国家分别是印度(1200 亿美元)、墨西哥(660 亿美元)、中国(500 亿美元)、菲律宾(390 亿美元)和巴基斯坦(270 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截至 2024 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全球汇款 200 美元的平均成本仍为转账金额的 6.35%,每年收取的费用总额为 540 亿美元。

由于成本极高,跨境汇款是支付行业的一个关键领域,区块链可以真正发挥巨大影响。

跨境汇款涉及通过位于不同国家的一系列银行进行跨境汇款,整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天时间,因此速度缓慢且成本高昂。

1)当汇款人在当地银行或汇款服务处发起汇款时,该过程就开始了,汇款人提供收款人的详细信息和要汇出的金额。

2)由于汇款人和收款人的银行可能没有直接关系,因此中介银行(称为代理银行)会促进交易。汇款人的银行将资金发送给其代理银行,代理银行可能会将资金转给其他代理银行,每家代理银行都会收取费用。在这个过程中,SWIFT 网络通常用于发送此类付款指令。

3)如果涉及不同的货币,资金通常会在其中一家代理银行兑换,汇率通常较低。

4)每家银行都必须遵守反洗钱 (AML) 和了解客户 (KYC) 法规,核实身份并确保交易的合法性。交易还会根据国际制裁名单进行筛选。

5)处理完毕并完成合规性检查后,资金将转入收款人的银行,银行将款项记入收款人的账户。发送者将收到交易完成的确认。

上述的传统支付体系不仅成本高昂、效率低下,而且目前无法覆盖全球相当一部分人口。

如今,全球有多达 14 亿成年人没有银行账户。出于这些原因,我们看到世界各地的用户都转向使用 Binance Pay 等区块链解决方案作为更便宜、更快捷的跨境转账方式。自 2022 年以来,Binance Pay 的月活跃用户和月交易笔数都增长了近 5 倍,全球用户数约为 1350 万,月交易笔数约为 196 万笔。

Binance Research:区块链支付——一个新的开始

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DLT)有可能颠覆支付行业的许多现有参与者,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统一、全球、透明的,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连接即可访问的支付环境。这意味着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将有更直接的沟通渠道,由分布式账本推动,并消除了对代理银行的需求。将未来的金融科技从传统银行系统中解放出来可能是实现全球更便宜、更快捷支付的关键。摩根大通欧洲金融机构集团销售主管 Jason Clinton 表示:“最终,我们希望实现能够随时随地以任何货币即时结算任何付款,而这可能需要使用区块链技术。”

四、当前基于区块链支付的现状

由于稳定币具有较高的现金等价性,它已成为区块链支付的关键组成部分。2023 年,稳定币处理的交易额超过 10.8 万亿美元,排除机器或自动交易等活动,这一数字为 2.3 万亿美元。

将稳定币支付与传统支付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就季度交易量而言,它们一直在赶超传统支付。

Binance Research:区块链支付——一个新的开始

自 2023 年中期以来,稳定币的总供应量也一直在增加,表明需求稳步增长。主要稳定币的总市值超过 1600 亿美元,其中 USDT 和 USDC 占据最大份额,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73% 和 21%。

利用稳定币提供的低波动性,区块链支付生态系统及其相关基础设施自 2009 年以来取得了长足进步。

Binance Research:区块链支付——一个新的开始

4.1 基于区块链支付的基础设施

Binance Research:区块链支付——一个新的开始

结算层(Settlement Layer)

负责交易结算的区块链基础设施,例如比特币、以太坊和 Solana 等都是 Layer1 区块链,以及 Optimism 和 Arbitrum 等多功能 Layer2 解决方案,本质上都是在销售区块空间。

这些平台在速度、成本、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分发等各个方面展开竞争。随着时间的推移,支付用例可能会成为区块空间的重要消费者。

我们可以将结算层想象成构成当前传统支付体系的银行网络。消费者和商家不必将资金存储在集中管理的银行账户中,而是可以将资产存储在链上外部拥有账户(EOA)或智能合约账户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支付堆栈中,授权和结算是分开处理的。Visa 和 Mastercard 的卡组织提供支付授权服务;发卡行和收单行负责处理实际的支付结算。对于区块链来说,授权和结算理论上可以做到同步。消费者可以通过签署交易授权将 100 USDT 的交易直接从其 EOA 发送到商家的 EOA,验证者将在区块链上不可变地处理和结算此交易。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仅依靠区块链进行 P2P 支付交易的结算和授权可能意味着绕过 Stripe 等支付聚合商和 Visa 等信用卡网络所采用的清算、交易监控和欺诈检测服务系统。

在过去几年中,Visa 本身一直是试点区块链用于支付用例的领跑者,该公司设想的未来是“Visa 的网络不仅涉及多种货币和银行结算渠道,还涉及多种区块链网络、稳定币和 CBDC 或代币化存款。”

资产发行者层(Asset Issuer)

资产发行者是负责创建、管理和赎回稳定币的组织——稳定币是一种加密资产,旨在保持相对于参考资产或一篮子资产(最常见的是美元)的稳定价值。这些发行者通常采用与银行类似的资产负债表驱动的业务模式。他们接受客户存款,将这些资金投资于美国国债等收益更高的资产,并发行稳定币作为负债,从利差或净息差中获利。

资产发行者是加密支付堆栈中存在的一种新型“中介”,在传统支付堆栈中没有直接的等价物。也许最接近的等价物是发行用于进行交易的法定货币的政府。

与传统支付中的中介不同,资产发行者不会从使用其稳定币的每笔交易中收取费用。一旦稳定币在链上发行,它就可以自我保管和转移,而无需向资产发行人支付任何额外费用。

出入金货币承兑(On/Off Ramp Layer)

出入金货币承兑对于提高稳定币在金融交易中的可用性和采用至关重要。从根本上讲,它们充当连接区块链上的稳定币与法定系统和银行账户的技术桥梁。他们的商业模式通常是流量驱动的,只占通过其平台的总美元交易量的一小部分。

目前,上/下坡道层通常是加密支付堆栈中最昂贵的部分。诸如 Moonpay 之类的服务提供商收取高达 1.5% 的费用以将资产从区块链转移到银行账户。

从消费者银行持有的法定货币流向链上稳定币,再流向商户银行持有的法定货币的交易,这里可能花费高达 3%。就成本而言,这方面可能是区块链支付广泛采用的最大障碍,尤其是对于可能仍需要银行账户中的法定货币进行日常交易的商家和消费者而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Binance Pay 等产品正在构建自己的商家网络,用户可以在其中直接使用加密货币,从而无需用户承担成本。

接口/应用层(Interface/Application Layer)

前端应用程序是加密支付生态系统中面向客户的软件,为支持加密的交易提供用户界面,并利用堆栈的其他组件来促进这些支付。他们的商业模式通常包括平台费用和基于交易的费用,根据通过其接口处理的交易量赚取收入。

4.2 利用基于区块链支付的优势

近乎即时结算

使用 Visa 或 Mastercard 卡进行交易时,消费者可以体验到近乎即时付款授权的便利。然而,交易的实际结算,即资金从客户的银行账户(发卡银行)转移到商家的银行账户(收单银行),通常至少要一天后才会发生。虽然卡组织允许消费者在几秒钟内进行数字支付,但商家通常要到第二天或更晚才能收到该笔购买的资金。当资金需要跨境转移时,结算时间会更长,因为这需要不同国家的银行之间进行沟通。

从汇款交易时间来看,跨境银行间通信系统的低效率显而易见。有点违反直觉的是,大约 30% 的汇款需要一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这一比例高于需要相同时间现金汇款的 20%。

世界银行将此归因于两个原因:

(1) 汇款涵盖传统银行服务,即银行账户到银行账户的服务,速度较慢。

(2) 大多数非银行汇款服务提供商可能会预先为交易提供资金,为使用现金的最终用户提供快速服务。

Binance Research:区块链支付——一个新的开始

举例来说,在三种支付媒介(数字、现金和区块链)中,区块链在速度方面明显领先,100% 的交易在不到一小时内即可完成。

2021 年,Visa 与 Crypto.com 进行了试点,利用 USDC 和以太坊区块链处理 Crypto.com 在澳大利亚的实时卡计划上进行的跨境交易付款。目前,Crypto.com 使用 USDC 来履行其在澳大利亚的 Visa 卡结算义务,并计划将此功能扩展到其他市场。

在此试点之前,使用 Crypto.com Visa 卡进行的跨境购买结算涉及漫长的货币兑换过程和昂贵的国际电汇。

现在,Crypto.com 可以通过以太坊区块链将 USDC 直接跨境发送到 Circle 管理的 Visa 财务账户,大大减少了与国际电汇相关的时间和复杂性。

在个人用户层面,Binance Pay 等服务允许用户即时跨境转移加密货币。

成本降低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跨境汇款的平均成本已从 2023 年第四季度的 6.39% 下降到 2024 年第一季度的 6.35%。根据他们对世界各地区平均成本的细分,撒哈拉以南非洲是汇款成本最高的地区,平均成本为 7.73%。

Binance Research:区块链支付——一个新的开始

为了进行比较,通过像 Solana 这样的高性能区块链发送价值 200 美元的稳定币(或任何数量的稳定币,因为大多数区块链都会收取固定的 Gas 费,与转账金额无关)的平均成本约为 0.00025 美元。像 Binance Pay 这样的产品允许用户以相对低得多的费用进行无边界的点对点稳定币转账,只要转账金额低于 140,000 USDT。对于超过该金额的价值,将收取 1 美元的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出入金货币兑换是涉及链上资产的任何交易中最昂贵的部分。币安在 2023 年第四季度与之合作的 CryptoConvert 提供的服务允许南非消费者使用他们的数字资产购买商品。这消除了出入金货币兑换的需要,并且是将商家网络纳入加密原生封闭支付循环的开始。

透明且无需信任的网络

在 SWIFT 等传统支付体系被用于地缘政治目的的时代,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种革命性的替代方案。凭借其固有的透明度,区块链上的每笔交易都记录在不可篡改的账本上,所有网络参与者都可以看到。这种开放性促进了信任和共识,阻止了欺诈和操纵。

去中心化是另一个关键优势。与中心化系统不同,区块链将控制权分散到庞大的网络中,从而降低了单点故障和滥用权力的风险。没有任何一个实体可以实施制裁或限制,从而确保全球支付系统中立且可访问。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增强了其安全性,使其能够抵御攻击。入侵区块链网络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远远超过传统系统。

此外,区块链通过实现点对点支付、减少中介机构和降低费用来简化交易。曾经需要几天时间的跨境支付现在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从而促进了实时全球贸易。区块链为现有的分散银行系统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全球统一的替代系统,用于存储和转移数字价值。

五、目前基于区块链支付的困境

可扩展性和性能

全球可使用的支付网络必须能够支持廉价、快速的交易,并且全天候运行。因为需要支付网络能够每秒处理数千笔交易,即使是瞬间的延迟也会对全球业务运营产生重大影响。例如,Visa 每秒可处理超过 65,000 笔交易。

Solana 是迄今为止记录的每秒用户生成交易数 (TPS) 最高的区块链,其每日平均 TPS 最高略高于 1,000。据报道,Sui 紧随其后,实际最高 TPS 超过 850。BNB Chain 在这个指标上排名第三,为 378.3 TPS。

Binance Research:区块链支付——一个新的开始

2023 年,Visa 每天处理约 7.2 亿笔交易,这意味着 2023 年的日均 TPS 约为 8,300。

这仍然是 Solana 记录的最大用户生成 TPS 的近 8 倍。

除了 TPS 问题之外,Solana 还表现出了性能问题。自 2020 年主网启动以来,Solana 经历了 7 次重大中断,导致区块生产陷入停顿,最近一次发生在 2024 年 2 月。这种严重的事故导致机构对依赖区块链进行关键业务运营(例如支付)持谨慎态度。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问题,Solana 仍然被众多先锋机构采用。由于其“已证明的吞吐量水平很高”,Visa 将其描述为“可行的测试和试点支付用例”。

PayPal 还选择 Solana 作为继以太坊之后推出其 PYUSD 稳定币的第二条链。在撰写本文时,尽管推出时间晚了近一年,但 Solana 上的 PYUSD 供应量(3.77 亿美元)已经超过了以太坊上的供应量(3.56 亿美元)。

链上的复杂性

区块链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其去中心化的特性而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使得消费者和商家在采用它们时会比采用中心化系统更加不方便。对最终用户的要求(例如私钥管理、支付 Gas 费以及缺乏统一的前端)使得采用区块链技术成为普通消费者和商家的一大难题。

与此同时,在过去 5 年中,Square 和 Stripe 等支付金融科技公司已经将商家和消费者的支付体验提升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总的来说,它通过抽象中间商、代理银行和其他第三方的所有底层复杂性来实现这一点。因此,就传统的全球支付堆栈而言,从消费者和商家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拥有的是一个高度完善的系统,该系统以每笔交易高达 3% 的成本构成传统支付体系。

幸运的是,随着速度更快、更便宜的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兴起,区块链应用的 UI/UX 也得到了许多改进。Binance Pay 为用户提供了熟悉的中心化金融科技体验,同时又不受传统银行系统的束缚。这让用户可以自由地在全球范围内以低费用相互发送加密货币,同时还可以选择轻松地将加密资产提取到自我托管中(如果他们选择这样做的话)。

监管的不确定性

当前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监管环境仍在不断演变,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不确定性。不同国家的法规差异很大,使全球运营和跨境交易变得复杂。

瑞士和新加坡等国家正在制定明确的监管框架,以提供指导并促进区块链领域的创新。欧盟的加密资产市场(MiCA)法规是另一个旨在创建协调监管环境的例子。区块链行业也在开发合规解决方案,以帮助企业应对监管环境。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必要的工具来监控和确保遵守反洗钱(AML)和了解客户(KYC)法规是采用的关键。

六、未来基于区块链的支付

区块链提供了统一的技术基础设施,简化了支付格局,超越了现代银行系统的碎片化性质。作为全球分散的账本,传统银行依赖于维护和同步多个集中管理的银行账户,区块链消除了传统银行固有的低效率。因此,区块链提供了一种新的媒介,有可能降低成本并提高全球支付速度。

正如本报告前面提到的,支付巨头 Visa 正在尝试使用区块链作为其机构客户更便宜、更快捷的全球结算方式。如今,Visa 的客户之一 Crypto.com 可以通过以太坊区块链将 USDC 跨境直接发送到 Visa 财务管理的 Circle 账户。这减少了国际电汇的时间和复杂性,而国际电汇以前需要几天才能处理。随着公司对区块链技术的熟悉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公司可能会选择使用链上稳定币进行交易,而不是速度较慢、成本较高的法定银行系统。

在较小的点对点规模上,区块链可能会对全球支付行业,特别是跨境汇款领域产生更快、更显著的影响。许多汇款接收者没有银行账户或银行账户不足。区块链技术提供了“跨越式”传统银行系统的可能性,以便任何拥有互联网连接和智能手机的人都可以快速开始从世界任何地方接收付款。

区块链本质上提供了一种新的、去中心化的媒介,通过这种媒介,支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更无缝地进行。随着现代支付行业继续试验这项新技术并将其整合到全球支付系统的各部分中,我们应该始终牢记的最终目标是为每个人创造一个更便宜、更快捷、更高效的自由货币世界。

对比微信 TON 实现 Mass Adoption 还有多久的路

撰文:Evan、Joy、Aaron J,Waterdrip Capital

1. 现在是将 Mass Adoption 置于首要显性建设的时刻

Mass Adoption(大规模普及 / 采用),一直是 Web3 最核心的挑战。然而,市场往往更容易聚焦短期的财富效应,忽略项目的可持续和实现 Mass Adoption 的关键因素。自 2009 年 BTC 推出以来,纵观诸多赛道,唯有中心化交易所如币安凭借其用户数突破 2 亿大关,成为 Web3 领域最先实现 Mass Adoption 的典型产品。

随着 BTC ETF 的通过,市场迎来了独属于 BTC OG 和信仰者们的牛市。相比之下,由于流动性不足,新币表现差强人意,山寨币也远未呈现上轮牛市百花齐放的现象,大多数 Web3 用户也未享受到牛市的繁荣。在上轮牛市中,加密用户从 2019 年不到 5000 万用户,快速增长到 2022 年的 4.2 亿,增长 10 倍左右。然而, 2024 年初至今,全球加密用户仅增长 3000 万用户,增速远低于上轮牛市。

对比微信 TON 实现 Mass Adoption 还有多久的路

全球 Web3 用户量增长图,数据来源:Triple-A, https://www.triple-a.io/cryptocurrency-ownership-data

从第一性原理视角,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也因如此,现在正是将 Mass Adoption 置于显性建设的关键时刻。

2. Web3 实现 Mass Adoption 的障碍

A16Z 在其《big-ideas-in-tech-2024 》报告中强调,简化用户体验是 Web3 实现 Mass Adoption 的基础。

币安在其《Road to One Billion On-chain Users》报告中指出,实现 Mass Adoption 需要两个核心条件:一是有用户想使用的链上应用程序;二是这些应用程序必须易于理解和访问。诸多实现了产品 – 市场契合度(Product Market Fit,以下简称 PMF)的并成功穿越了周期的产品都印证了这两个核心条件。同时,加密行业还需要构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工具和公众认知,以使「数字所有权」的概念对全球社会变得易于理解和访问。

洛杉矶老牌风险资本公司 Upfront Ventures 管理合伙人 Mark Suster 提到,如果要构建 Mass Adoption 产品,除了 PMF,还需要让产品能够持续赚钱,且拥有一个足够大的目标市场。

Mass Adoption 不仅是获取用户,更要能捕获用户手中的流动性。

IOBC Capital 认为,解决传统机构进入 Web3 的合规渠道问题,也是 Web3 实现 Mass Adoption 的关键。合规问题被视为软性基础设施,随着 BTC/ETH ETF 的获批,贝莱德 RWA 基金的设立,以及美国总统大选中候选人将 Web3 的建设加入竞选承诺,相关政策及合规渠道的发展呈现稳步前进且不可逆的趋势。

总结种种,Web3 如要实现 Mass Adoption 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切实满足某个真实需求(即 PMF);

2. 目标市场至少有数十亿人群或者百亿美金的规模;

3. 用户采用门槛低,产品易用性高;

4. 支持产品核心价值和体验的上下游供应及基础设施成熟;

5. 能够大规模、精准地获取用户;

6. 具备长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我们看到,条件 1 – 4 ,Web3 领域不乏有项目一直在重点投入,且在不断改善。而 Telegram 和 TON 为条件 5 带来红利。但条件 6 却鲜有进展。可其中核心逻辑在于:

  • PMF ≠ 商业模式,产品好不意味着就能盈利赚钱

  • 没有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就很难长期大规模、精准的获客,毕竟空投只能在前期为项目带来低成本爆发,如果不能持续盈利,谁会为空投出去的筹码长期持续的买单

回顾上一轮周期,DeFi、GameFi、NFT 和元宇宙等均为 Mass Adoption 提供了充足动力,它们无一不是匹配了以上多项要求:Axie Infinity 和 YGG 解决了菲律宾大量失业人群在疫情期间的收入问题,STEPN 匹配了用户的健身需求并通过内置钱包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然而,如此诸多取得了显著成果的项目,但由于商业模式缺乏可持续性,非金融回报类的产品价值无法打动用户付费,导致其无法延续 Mass Adoption 的使命。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3. TON 生态在实现 Mass Adoption 上的优势和挑战

3.1 优势

基于 10 亿用户的社交裂变网络——能够大规模地获取用户

截至目前,Telegram 已拥有 9.5 亿月活用户,其社交网络为项目的社交裂变营销提供了广阔的实施空间。社交裂变(Word-to-Mouth)营销是当前最高效的大规模获客方式之一,而大规模高效获取用户正是实现 Mass Adoption 的重要前提。

对比微信 TON 实现 Mass Adoption 还有多久的路

Web2 时代的营销方法与渠道效果比较,数据来源:Miniton

依托 TON 生态的这一优势,TON 生态已成功孕育了多个千万级用户量的生态项目,其中 60% 的活跃项目属于游戏类。其中,Notcoin 率先实现了这一目标,自推出以来已吸引超过 3500 万加密用户。其代币 $NOT 从上线到在交易所发布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并在上线两周内实现了 400% 的涨幅,成为本轮牛市中表现优异的少数 Alt Coin 之一。

通过小程序框架进一步吸引开发者——最大化覆盖终端用户需求(PMF)

对于生态和基础设施而言,产品的 PMF 是一个概率问题,生态可以通过增加产品数量来解决 PMF 问题——终有一款产品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显然 Telegram 小程序 +TON 生态的组合正是吸引了大量的开发者开发大量的小程序来无限接近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开发者入驻 Telegram 和 TON 的理由十分明确:这里有大量用户,加上这里从曝光到打开应用的转化率很高:小程序为用户提供了最短的访问路径,无需输入网址、无需下载,即点即用 —— 如此不仅是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同时也提升了产品获取用户的转化率。

Banana Gun 是一款 Telegram 机器人, 2024 年 7 月 18 日上线币安。它不仅可促进以太坊网络上的自动化和手动交易,还支持用户在 Solana 网络上手动买卖代币。无疑,Banana Gun 的成功得益于 Telegram 提供的机器人和小程序支持,以及在 Telegram 上触达用户的优势。

高度集成的 MPC 钱包——门槛低,易用性高

TON 目前为用户提供两个钱包工具:Telegram Wallet 和 TON Space。除美国地区用户外,其他用户均可通过添加 wallet 机器人开通 Telegram Wallet,并在 Telegram Wallet 小程序中启动 TON Space。在 Telegram 应用内进行交易时,从注册开户到转账,再到每一笔支付,Telegram 钱包都提供了目前最便捷的用户体验,有着接近于微信支付一样的体验。

凭借 TON 生态提供的低门槛钱包,TON 生态中的 Catizen 实现了 10% 的链上用户转化率,拥有 2500 万玩家、约 150 万链上游戏玩家和全球 50 多万付费用户,游戏内收入超过 1600 万美元。

7 月 23 日,币安孵化器宣布投资 Catizen 的发行平台 Pluto Studio。币安联合创始人兼币安实验室负责人何一表示:「币安实验室一直热衷于支持像 Pluto Studio 这样的项目,这些项目有可能吸引数十亿用户加入 Web3。我们期待支持更多有远见的建设者,他们旨在打造专为大规模采用(Mass Adoption)而设计的产品。」

3.2 挑战

单一依赖 Telegram

TON 生态的最大优势在于拥有 Telegram 的官方独家扶持:是唯一与 Telegram 集成并在其内推广的 Web3 基础设施。这即是优势,也是最大的风险,Telegram 的任何变动都可能对 TON 产生系统性的影响。例如,Telegram 创始人 Pavel Durov 被捕当天,TON 生态的 TVL 单日跌幅超过 60% ,凸显了单一依赖中心化组织背后的系统性风险。

DeFi 赛道发展不足

虽然用户是资金的基础,但并非所有产品和团队都具备流量变现的能力。当前普遍的 Telegram 用户付费能力不足现象,我们认为并非生态问题,而是产品形态和团队的原因。例如:Catizen 和相当数量的 Trading Bot/ 小程序很好的捕获了 Telegram 流量背后的流动性。同时在收入颇高 Web2 微信小游戏中,约 60% 的流量来自去中心化的产品裂变。尽管如此,TON 生态的 TVL 规模仍不合理,这主要与其 DeFi 赛道项目匮乏有关。目前,STON.fi 和 DeDust 占 TON 生态总 TVL 的 80% 。

商业化服务不完善

开发者对生态的关注点通常包括四点:

1. 平台规模

2. 基础设施完善性

3. 触达用户的效率

4. 流量变现的支持

在这四个方面中,第 3 点和第 4 点为商业化服务 / 基础设施。在该两方面,TON 每一点各只实现了 50% 。

在触达用户方面,TON 实现了大规模的高效触达:当前 TON 生态的获客模式,除去分享裂变模式,主要以 Telegram Ads 的非效果营销 CPM 方式,和小程序之间的积分墙导流,这两种方式为主。但由于数据隐私保护的原因,无法实现精准触达和效果营销,除非 Telegram 违背其产品原则,采集用户诸多隐私数据。

在流量变现方面,TON 提供了极佳的支付工具,如 Web3 支付工具 Telegram Wallet 和 TON Space,以及 Web2 支付工具 Telegram Star。然而,最匹配用户需求的大部分产品并不适用付费的变现方式,如免费工具和轻度游戏。这些不适用付费变现的免费产品往往在建立稳定可靠的商业模式,这是产品实现 Mass Adoption 不可或缺的前提。TON 生态在商业服务 / 基础设施的不足,似乎成为了构建 Mass Adoption 产品最后不明确的障碍。

在商业模式可持续这一问题上,也不乏参与者。MiniTon 是一家由 TON Foundation 资助的,商业化变现服务供应商,为休闲游戏和竞技游戏开发者提供了 TaaS(Tournaments as a Service)盈利方案,助其摆脱单一依靠广告变现的窘境,并以 Friend Tech 协议为蓝本,重构了游戏的社交运营模式,以建立持续稳定的 Web3 商业模式。

竞技比赛的盈利模式(EF & RK)与基于广告(IAA)和游戏内购(IAP)的盈利模式并列为三大游戏变现模式。在棋牌类等 PvP 游戏中,这种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类游戏在 Web2 市场的年市场规模超过 300 亿美元,并且一直是社交程序中最畅销的品类,被誉为 Web2 领域 Mass Adoption 的驱动力。MiniTon 利用加密技术,不仅是将竞技比赛的盈利模式同 Telegram 进行了无缝结合。同时利用加密社交协议,对超过 300 亿美金市场规模的 PvP 游戏,进行了运营模式优化。

MiniTon 在开发初期便得到了 Waterdrip Capital 的重点投资和孵化。目前,MiniTon 已经为玩家提供了一个社交竞技平台,通过游戏对战合约,让玩家在单机休闲游戏中也能获得电子竞技的体验,并建立新的社交联系。开发者通过接入 SDK,仅需 1.5 天的开发时间即可接入 MiniTon 提供的变现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MiniTon 已完成 Alpha I 封闭测试,参与内测的用户规模达到 3 万人,并实现了 1% 的付费率转化。预计将在 9 月底推出 Alpha II 测试版本,并将测试规模扩大到数十万用户。

值得注意的是,MiniTon 的游戏合约是一个多链协议,不完全依赖于单一生态系统,因此具备较强的抗系统风险能力。

4. TON 生态可从微信汲取多少成功与失败经验

4.1 微信是否值得参考

微信和 Telegram 一样,都属于社交产品,以通信和社交关系为基础核心。但 Telegram 用户和微信用户有着极大的区别。以下是根据第三方监测的 Telegram 最近一周的用户数据:

对比微信 TON 实现 Mass Adoption 还有多久的路

Telegram 用户数据一览,数据来源:Waterdrip Capital

4.2 Telegram 与微信用户的用户画像不同:

刨除人群地理位置分布的差异,Telegram 和微信的最显著的差异在于用户的使用习惯上:

  • 微信是典型的熟人社交,强社交关系应用。而 Telegram 属于泛社交关系应用,更类似于 QQ。

  • 微信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 1.5 小时。Telegram 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 0.5 小时。

截至 2024 年 6 月底微信小程序的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了惊人的 9.3 亿,渗透率超过 90% 。获客优势,加微信成熟的商业化服务基础设施,是开发者在微信小程序生态获得成功的核心原因:

1. 超轻量化的用户触达路径:无需下载或输入网址,即点即用

2. 有效的基于社交关系的获客:约 60% 的流量来自用户分享

3. 新的增量市场:根据数据, 2024 年 2 月微信小游戏的月活跃用户 7.55 亿,甚至超过了手游 APP 的 6.5 亿用户数

4. 高效的商业化服务体系:基于微信广告和微信支付, 2023 年小游戏收入达到 30 亿美金

Telegram 小程序已经具备了上诉原因的前 3 点优势,相比微信,Telegram 的不足也尤为明显:

1. 用户付费能力弱:绝大部分用户来自低付费能力的地区;

2. 无法精准投放:基于隐私保护原则无法提供类似微信广告一样的精准营销服务,难以获得高净值或目标用户;

3. 支付渗透率低:Telegram 钱包渗透率仅 5% ,微信支付的渗透率为 92.4% 。

但不可否认的是,Telegram 依然是加密赛道渗透率最高的产品。从存量的高净值的加密赛道用户切入,可以抵冲掉 Telegram 小程序当前的不足。因此,微信小程序的成功模式完全值得参考。

4.3 从微信小程序 / 小游戏生态可参考的项目建设路径

通过梳理微信小游戏生态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微信小游戏开发者的生存高度依赖于微信官方所提供的开发者服务程度。

对比微信 TON 实现 Mass Adoption 还有多久的路

微信小程序发展时间线和项目事例,来源:Waterdrip Capital

微信小程序野蛮生长的时间线

此阶段微信运营滞后,生态野蛮发展:由于通过裂变分享可轻易获得大量用户,存在大量「换皮」游戏 5 天开发 + 上线 3 天完成成本回收的现象,导致游戏品质较为粗糙。

该阶段小游戏发行采用去中心化方式,主要获客来源依赖于其他小程序和微信广告投放。

该时期小游戏和免费小程序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IAA)变现,即向其他小游戏或小程序导入用户,及接入微信广告变现插件。

值得 Web3 开发者参考的是:对比下来,Telegram 也属当前阶段。刨除该时期现象级游戏《海盗来了》,该时期 Top 50 的游戏中 98% 为休闲及休闲竞技类游戏。例如《欢乐斗地主》、《数字三消》、《脑力大乱斗》、《几何大逃亡》、《我要当皇上》等。其中《我要当皇上》的玩法跟现今 Catizen 属于同一类玩法。

2020 年 – 2022 年,生态调整

该时期在疫情期间,有一定宏观特殊性,例如健康码小程序在 2020 年便拥有 8 亿用户。

截至 2022 年 10 月,微信小程序月活跃用户达到 10 亿。微信小程序生态一方面着力提升传统行业规模,例如教育、医疗、餐饮。一方面引导游戏行业提升产品质量,为开发者提供超过 100 多项功能和接口,不断提升自身商业化变现(IAA 和 IAP)服务。

这期间,微信小游戏唯一的现象级产品便是《羊了个羊》。由于微信不断提升对游戏内容品质的要求,以及对分享裂变行为的限制,反而微信小游戏呈现出了一个微笑曲线。但从结果看,微信的运营策略是成功的。在优选游戏中, 50 款游戏收入超过 5 千万, 7 款游戏收入过亿。

对比微信 TON 实现 Mass Adoption 还有多久的路

微信小游戏用户「微笑曲线」,来源:Waterdrip Capital

值得 Web3 开发者参考的是:该时期最畅销的游戏依然是休闲竞技类产品,例如棋牌。从玩法角度:卡牌、MMORPG、经营、放置类游戏收入最高。

2023 年至今,稳定中爆发

得益于微信小游戏持续引导开发者开发高品质内容,同时为小游戏不断优化技术底层支持,中重度高收入游戏大批量涌现。

根据腾讯 2024 年 Q1 财报,微信小程序总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增长超 20% 。而微信小游戏 2023 年收入相比 2022 年增长了 3 倍,一年内有 240 多款游戏的季度流水超过千万。

此段周期微信小程序 / 小游戏爆发的原因:

  • 允许微信小游戏和小程序在微信外部平台投放广告(例如抖音),进一步提升了广告投放效率;

  • 新增了直播获客渠道;

  • 游戏畅销头部品类逐渐从棋牌类游戏占大多数变为:MMORPG、放置、卡牌和经营;

  • 商业化变现由单一的 IAA 或者 IAP 转为混合变现(IAA + IAP 均有)。

4.4 TON 可从微信小程序成长所汲取的经验

  • 不断致力于解决开发者所关心的问题(PMF),例如提升对游戏引擎的兼容度,提升获客的效率,开放 Telegram 之外的外部效果营销渠道给 Telegram 小程序,提升钱包渗透率,加大对商业化解决方案的扶持等;

  • 拥有像微信一样的根据市场快速调整的反应速度(对微信初期每月都会有多条生态运营政策的调整);

  • 为每一个初创产品尽可能提供扶持,例如每一个小程序提供专项、免费的流量扶持政策(对比微信小程序的优选政策);

  • 鼓励生态产生优质内容。

无许可时代的理想与合规护城河的抉择

原文作者:alexzuo(X:

最近,越来越多人在吐槽 TRX 网络收取的 USDT 手续费太高了。这确实是个有趣的现象。

,在 Binance 平台上,使用波场提取 USDT 需要缴纳 2 USDT 的手续费,而在 OKX 平台上,这一费用甚至高达 3 USDT。这些费用已经接近以太坊主网的水平——后者在 Binance 和 OKX 上分别需要 4 USDT 和 3.82 USDT 的手续费。

然而,尽管费用上涨,波场网络的活跃度似乎并未受到明显影响。,Tron 网络 8 月份 Gas 费用收入达 6143 万美元,环比增长 46.54% 。

这意味着即使手续费上涨,用户对波场网络的需求依然强劲。

放眼整个行业,稳定币是继比特币之后,真正有实际应用场景的领域,并且它们能在牛熊市中保持稳定。毕竟,即便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全球资本的流动和结算只会越来越依赖于离岸加密美元。因此,即使在最严峻的熊市中,稳定币的转账笔数也没有明显减少。

TRON 链一直是稳定币转账领域的“老大”。孙哥为了快速占领市场,早期采取了补贴政策,率先垄断了交易所转账这一细分市场,随后扩展到所有支付领域。在 2018 年的牛市中,由于以太坊网络的极度拥挤和高昂费用,TRON 迎来了更大的流量增长。虽然 DeFi 应用主要在以太坊上运行,但为了节省费用,用户常常会去中心化平台进行跨链操作,尤其是在高峰期,通过 TRON 操作每笔交易可以节省四五十美元。

尽管新的二层链以及 Solana、TON 的转账费用比 TRON 便宜,而且转账体验也不逊色,但很多用户似乎已经习惯了 TRON 网络的稳定性,并没有大规模迁移到这些新链。交易所之间的钱包转账依然主要依赖于 TRON 链。

最近 TRON 的转账费上涨,一方面是因为技术问题,比如各种 Meme 代币的发行导致网络拥堵和基础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涨价似乎也是对市场的一个服从性测试。既然大家都离不开 TRON 网络,那么适当提价以扩大利润率也就顺理成章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企业达到了市场垄断地位后,通常会选择提高服务价格来增加利润率。这就像当年滴滴和美团在补贴打车和外卖后,最终都选择了提价,这是资本和市场的一种必然选择。

不过,我们也要反思,孙哥的判断是否正确:TRON 真的已经在稳定币领域形成了垄断吗?不谈 USDT 有 USDC、AUSD 等竞争对手,USDT 本身也分布在多个发行网络上。接下来几个月的市场表现将会告诉我们价格上涨后,是否会引发稳定币市场份额的变化。

更值得探讨的是,当无许可的经济模式在市场竞争中进入成熟阶段时,先发者是否能通过提价继续保持竞争力并扩大利润?

以我在数字货币托管行业的工作经验来看,这个行业经过六七年的发展,从几十家竞争者逐渐缩减到如今全球范围内的 10 家主要参与者。尽管 Cobo 在亚洲业务领先,但我们仍然处于大量研发投入和高度精细化竞争的状态。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在不断进行价格战,并推出创新产品。

过去一年,我们看到竞争对手们在某些细分领域开始通过合规手段构建深厚的护城河。要知道,合规监管往往滞后于新兴行业的发展,这里存在一个巨大的政策红利期。当政策逐渐明朗,由于牌照的稀缺性,行业参与者将迅速分化。那些没有参与政策制定的公司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举个例子,当亚洲托管公司还在讨论如何与监管机构沟通时,海外公司的政府关系(GR)费用已经成为主要开支之一。一家英国知名的托管公司在第一次申请监管沙盒失败后,雇佣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为监管机构提供定期的行业基础培训,并聘请了前英国财长加入董事会。再看看 Coinbase,尽管其托管业务一直采用相对保守的冷存储方案,但在 ETF 通过后,其已经占据了 95% 以上的 ETF 托管市场份额。这背后离不开其创始人和团队在美国的长期游说努力。今年,Coinbase 的 ETF 托管费用预估将达到 1 亿美元级别的收入。行业内只有 Fireblocks 一家能够达到这样的收入规模,而 Coinbase 的业务场景却相对简单得多。在这些细分领域和地区,对于其他公司而言,不管技术多么成熟,进入这些领域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如果一个行业面临全球竞争,并且存在巨大的市场蛋糕,那么更稳妥的做法反而是在细分领域通过牌照构建准入门槛,将无许可的行业逐步转变为许可产业。

而以太坊等依靠强大社区和算法激励机制的无许可经济模式,虽然曾被视为未来的金融操作系统,但现在也开始面临信仰危机。技术领先性和社区开发者优势固然重要,但在资本和市场的眼中,一张牌照似乎更能说明问题。我们所谈的正统性,在更大的玩家和资本进场时,也未必能对后入者形成道德约束。

从稳定币市场的演变到托管行业的规范化,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正在快速变化的加密货币世界。这个世界正在寻找一个平衡点,在去中心化理念和现实需求之间,在无门槛访问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努力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

最终,市场的选择可能会更加现实:规则和监管将决定谁能长久立足,而无许可的理想,或许会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L2巨擘Arbitrum One成长史:三年大浪淘沙,从0到200亿TVL

原文作者:深潮 TechFlow

没有穿越过完整的牛熊周期,不足以在 Web3 谈真正的成功。

所谓时间检验,不过是拉长维度,摒弃错判的伪趋势,看清需求的真本质,这在内卷的 L2 赛道尤其适用。2020 年 DeFi Summer 使得以太坊性能局限进一步暴露,L2 应声而起,被视为区块链承载大规模用户的必要扩容方案。

过去 4 年里,L2 百舸争流,不在少数的项目在漫漫熊市中销声匿迹,但也不乏项目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一步一脚印的构建起自己的生态广厦,这其中, One 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4 年 8 月 31 日,Arbitrum One 迎来其三周年纪念日。

三年大浪淘沙,穿越两轮牛熊,Arbitrum One 已俨然发展成为 L2 乃至 Web3 的行业巨擘:TVL 突破 147.5 亿美元在 L2 中遥遥领先,独立地址数超过 3600 万,生态项目达 2000+,是不少人眼中体量最为庞大、生态最为丰富的 L2。

值此三周年契机,也于 9 月 4 日同步开展了包括 Twitter Giveaway、中文 AMA 等系列庆祝活动:参与其中不仅能够赢取精美周边,更能够与多位知名行业领袖、优秀开发者以及核心贡献者共同回望来路、展望 Arbitrum One 下一个里程碑。

在积极参与三周年庆典的同时,让我们一起回望 Arbitrum One 的成长路径并复盘其成功策略。

L2巨擘Arbitrum One成长史:三年大浪淘沙,从0到200亿TVL

诞生:区块链难承重压,Arbitrum One 正逢其时

让我们把时间回拨到 Arbitrum One 诞生的 2021 年。

此前,DeFi 持续深化发展,NFT 来势汹汹,链上交互更为频繁,而作为 DeFi 发源地,以太坊主网每秒大约只能处理 15 笔交易,这造成了严重的链上拥堵以及高昂的 Gas,也助推了行业寻求转变:

一方面,以太坊开启了漫长的以太坊 2.0 升级之路;

另一方面,新公链和 L2 接连崛起,旨在扩展区块链性能、承接以太坊价值外溢。

Arbitrum One 便是基于此时局而诞生。

作为一款基于 Optimistic Rollup 技术创建的以太坊 L2 扩容解决方案,Arbitrum One 主网上线于 2021 年 8 月 31 日,是最早一批上线主网的 Optimistic Rollups L2,而事实上,Arbitrum One 背后的技术服务商 Offchain Labs 也是最早一批专注于 L2 研发的团队。

早在 2018 年,前白宫技术官员、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教授 Ed Felten 与两位普林斯顿计算机博士生 Steven Goldfeder、Harry Kalodner 便对以太坊未来将会面临的性能困境做出前瞻性研判,随后三人便成立了 Offchain Labs 开启了 L2 的研究。在 2019 年至 2022 年期间,Offchain Labs 累积获得 1.2 亿美元融资,估值超 12 亿美元。

L2巨擘Arbitrum One成长史:三年大浪淘沙,从0到200亿TVL

强大的技术背景也使得 Arbitrum One 在各方面拥有突出的技术优势,多轮交互型欺诈性证明便是其中体现之一。

我们知道,L2 通过将 L1 的大量计算和存储需求搬到 L2 上以提升主链性能,而数据在 L1 与 L2 之间的流转过程中,必须确保同步到 L1 的数据是有效的。

Arbitrum One 在 Optimstic Rollup 欺诈性证明基础之上提出了多轮交互型欺诈性证明,其运作逻辑可以简单概括为:

L2 的验证人将压缩后的数据同步到 L1,同时质押用作保证的数字资产,如果有人对该 Rollup 区块的交易数据存在争议,则需发起挑战且同样质押用作保证的数字资产。验证人和挑战者在区块链下通过二分法的方式不断拆分存在争议的步骤,直至将争议范围缩减到一个具体的步骤,再到 L1 链上对该步骤进行判定,以此高效解决争议。

所有环节都在合约控制之下,没有⼀方可以作弊。如此一来,Arbitrum One 不仅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安全性上基本继承了以太坊主网,也实现了极低的交易费用,非常适合 DeFi、NFT 的发展。

当然,在「天下苦以太坊性能久矣」的 2021 年,凭借对于市场痛点的深度挖掘、过去三年对于 L2 赛道的充分研发,以及作为首批上线主网的 Optimistic Rollups L2 所抢占的先发优势,不仅使得 Arbitrum One 的诞生恰逢其时,更让其在上线之初就获得了亮眼表现。

根据官方社媒显示,上线之初 Arbitrum One 生态部署项目就已超过 100+,其中不乏 Uniswap、Sushiswap、Curve 等头部 DeFi 协议,这得益于 Arbitrum One 对于 EVM 几乎 100% 兼容,使得来自以太坊生态的优质项目能够轻松高效移植。

繁荣的生态也带来了令人艳羡的链上活跃:

在 TVL 方面,根据 L2 Beat 数据显示, 2021 年 9 月 14 日 Arbitrum One 上线之初,所有以太坊 L2 的 TVL 总和约为 30 亿美元,而主网上线仅仅两周的 Arbitrum One TVL 已达 22 亿美元,过去七日增长率约为 2411% 。

在地址数方面,根据 arbiscan.io 数据显示,半月时间 Arbitrum One 的独立地址数就已突破 10 万关卡, 9 月 12 日 267, 608 笔链上交易量更进一步展现了社区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平均 Gas 费用相比较于以太坊大大降低。

可以说,上线伊始,无论是从生态还是链上活跃,Arbitrum One 已然坐稳 L2 的头把交椅,而常言道:创业不易,守业更艰。三年时间里,面对更大规模用户的更多样化诉求,以及日趋激烈的赛道竞争,如何始终保持竞争优势,成为比实现「开门红」更难的课题。

基于这一角度,站在三周年的重要节点复盘 Arbitrum One 如今的成就,似乎变得更加具有含金量。

成长:Arbitrum One 的百尺竿头,TVL 始终第一的 L2 巨擘

一直以来,社区都将 Arbitrum One 视为是起点最高、起步最早、迄今生态最成熟的二层网络。

这样的讨论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切实且丰富的数据作为支撑。我们通常以 TVL、独立地址数、日活地址数、日交易量等数据维度去评判一条链的体量及繁荣程度,而了解回溯过去三年 Arbitrum One 的增长历程,不难发现其在 L2 赛道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TVL 通常代表着生态内可利用的资金体量,而自诞生以来,Arbitrum One TVL 就一直长期稳居 L2 榜首:根据 L2 Beat 数据显示, 2022 年 8 月 31 日,一周岁的 Arbitrum One 的 TVL 实现了从几乎为 0 到 33.3 亿美元的增长;2023 年 8 月 31 日;二周岁的 Arbitrum One 的 TVL 增长至 66.7 亿美元,在市场深熊阶段 TVL 翻倍;而到了 2024 年 8 月 31 日,三周岁的 Arbitrum One 的 TVL 增长至 147.7 亿美元, 4 月 TVL 峰值更是超过 200 亿美元,占据 L2 总 TVL 的 65% 左右的市场份额,在资金体量已然十分庞大的前提下,随着新一轮周期的到来,Arbitrum One 依然实现了超 450 % 的增长。

L2巨擘Arbitrum One成长史:三年大浪淘沙,从0到200亿TVL

地址数是衡量生态用户体量的重要数据,L2 中突破千万级地址大关的项目屈指可数,而 Arbitrum One 便是其中一员大将:根据 arbiscan.io 数据显示,截止至 2024 年 8 月 28 日,Arbitrum One 独立地址数为 3747 万。根据 Growthepie 数据显示,Arbitrum One 在 2024 年 5 月 18 日每日活跃地址为 148 万,一度超过 Meme 热潮风头无两的 Solana。

另外根据 Coin 98 Analytics 发布的 L2 报告数据: 2024 年 Q2 季度 Arbitrum One 独立地址数由 1988 万增长至 3324 万,独立地址总量在所有被统计的 11 条主流 L2 中排名第三, 且季度涨幅超 67% ;在刚刚过去的 7 月,Arbitrum One 独立地址数增长至 3577 万,月度涨幅超 7% 。由此不难看出 Arbitrum One 长期保持的增长势头。

L2巨擘Arbitrum One成长史:三年大浪淘沙,从0到200亿TVL

交易量不仅能够代表生态用户活跃程度,更高的日交易量更是 L2 性能经受住考验的有力佐证,在此方面 Arbitrum One 依旧拥有不俗表现:目前 Arbitrum One 已累计处理超过 9 亿笔交易。根据  Dune 数据显示, 2023 年 12 月 16 日 Arbitrum 日内交易量突破新高来到 508 万,目前 Arbitrum 日内交易量约 200 万笔,仅次于 Base 位居第二,同为最早一批主网上线的 OP 为 50 万笔左右,同时以太坊主网的日交易量今年大部分时间则维持在 110 万笔左右。

L2巨擘Arbitrum One成长史:三年大浪淘沙,从0到200亿TVL

对于 Arbitrum One 社区曾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如果过去三年 L2 竞争是一场场考试,Arbitrum One 就好像是一名无论单科成绩还是综合实力都从未掉出过前三的考生,没有人会否认其在 L2 赛道的成就。

同时也驱使更多人探究:

在这个行业看惯了昙花一现的戏码,Arbitrum One 长青背后付出了哪些努力?

归因:技术迭代 + 生态激励,造就包罗万象的 Arbitrum 生态

资金、用户不会无缘无故进来,最根本的驱动力在于:生态。 

而在不少社区成员眼中: Arbitrum 就是以太坊。这一方面源于 Arbitrum 生态吸引了一众以太坊生态头部项目入驻,另一方面也源于 Arbitrum 精品应用频出的创新能力。

不同于很多 L2 后起之秀在同质化竞争中发力细分市场走出差异化,Arbitrum 作为最早上线主网的 Optimistic Rollups L2之一,生态风格主打一个「大而全」。通过 Arbitrum  页面展示,目前 Arbitrum 生态项目已超过 2000+,丰富程度比肩以太坊。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生态稳定向好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一个完全 EVM 兼容的 L2,Arbitrum 既能享受到以太坊完善的基础设施,又拥有更强的灵活性,生态内基础设施产品包含钱包适配支持、跨链桥、开发者工具等多个板块,根据 Portal 显示,生态内桥接项目 60 个、中心化交易所 13 个、钱包 76 个、数据分析工具 33 个、预言机 13 个、开发者工具 79 个,进一步提升了网络的可用性。

DeFi 是生态基石,而根据 Portal 显示 Arbitrum 生态内 DeFi 项目超过 373 个,其中 Dex 项目 64 个、借贷项目 48 个、稳定币项目 26 个,DeFi 三驾马车要素齐全,其他更多项目类别包括衍生品、永续合约、DeFi 工具、流动性管理、收益聚合、再质押等多个板块。

这其中我们既能看到诸如 Uniswap、1inch、AAVE、Compound、Curve、DODO、Sushiswap 等一众老牌 DeFi,也不乏扎根于 Arbitrum 实现迅速成长的原生 DeFi 创新项目,比如永续合约产品 GMX、Dex 产品 Camelot 等。

进入 2024 年,我们仍然能看到 Arbitrum 在 DeFi 领域活跃的身影,新入驻项目包括 Robinhood、Renzo、coW Swap 等,均为 Arbitrum TVL 及链上活跃做出斐然贡献。

作为 2021 年主网上线的 L2 项目,Arbitrum 必然不会错过 NFT 的热潮:根据 Portal 显示 Arbitrum 生态内 NFT 项目超过 74 个,其中 NFT Marketplace 项目 15 个、NFT 项目 28 个、NFT 工具 12 个,NFTFi 项目 10 个,用户不仅能够自由的买入/卖出,而且能够通过 NFT 参与借贷等 DeFi 玩法。凭借完善全面的支持,Arbitrum 生态也吸引了不少知名 NFT 项目,包括 OpenSea、NFTScan 以及今年刚刚入驻的 Azuki 等。

说到 NFT,就不得不提到与 NFT 深度挂钩的游戏板块:根据 Portal 显示 Arbitrum 生态内游戏项目超过 76 个,涵盖 GameFi、动作、冒险、RPG、休闲等多个板块,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由 Offchain labs 支持的元宇宙项目 Treasure DAO。

作为 Arbitrum 的游戏生态中心,Treasure DAO 旨在构建一个「去中心化任天堂」,曾在 2022 年末因游戏 The Beacon 的大火而走入大众视野,上线不足 9 天,The Beacon 游戏创世角色 NFT 购买数量高达 34394 次(每个创始角色 0.031 E)。Treasure DAO 其他链上游戏还包括 Bridgeworld、Smolverse 等,各个游戏通过原生代币 MAGIC 作为共享货币相互连接,游戏内 NFT 可以通过交易平台 Trove 交易。通过多样化的玩法和社区的繁荣,Treasure DAO 是 Arbitrum 生态游戏版图的重要力量。

游戏作为 Web3 增量用户的重要入口,Arbitrum 生态一直对于该板块投入较高关注,今年生态内新入驻的项目还包括 Pirate Nation – Apex Chain、InfiniGods、Avarik Saga 等多款高质量链游。

L2巨擘Arbitrum One成长史:三年大浪淘沙,从0到200亿TVL

Arbitrum 繁荣的生态所形成的规模效应,为其始终处于 L2 领头羊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这份繁荣的背后,既得益于 Arbitrum 作为底层平台不断迭代优化以更好的赋能开发者,也离不开三年如一日对于生态内项目的全方位支持。

技术支持方面,Arbitrum 在「一纵一横」两大方向持续发力。

纵向策略可以简单理解为 Arbitrum 对于区块链性能以及开发者体验的持续深挖,通过推出多项技术迭代以及功能创新,旨在成为开发者构建项目的首选平台。

Nitro 升级便是有力证明之一: 2022 年 8 月,Arbitrum One 成功升级到 Nitro 版本,通过支持在 WASM 编译的 Nitro 代码进行 Arbitrum 的交互式欺诈证明,Nitro 使得 Arbitrum 实现了更高的吞吐量、更快的终结性和更有效的争端解决。根据官方团队公布的数据,Arbitrum Nitro 运行后 L2 执行速度提高了 20 – 50 倍,交易费用进一步降低。

另一个备受讨论的技术创新在于 AnyTrust:通过引入数据可用性委员会 (DAC) 的新安全模型,AnyTrust 在保持以太坊主网级别安全性的同时实现了超低的操作费用和更快的提款速度。

而在今年的三周年纪念日特殊时间节点,Arbitrum Stylus 将上线 Arbitrum One 和 Nova 主网:做为 Arbitrum 开发的支持多语言构建应用程序的开源 SDK,Stylus 使得开发人员不必局限在传统 Solidity 语言,而能够使用他们最喜欢的编程语言(包括 Rust、C 和 C++)部署应用程序,这无疑使得 Arbitrum 生态面向全行业乃至 Web2 行业的应用打开了大门。作为 Arbitrum 有史以来最大的执行层升级,Arbitrum Stylus 将使开发者和用户体验更上一层楼。

此外更多技术支持包括完成 Atlas 升级集成 blob 交易功能使得最低基础费用将降至 0.01 gwei、推出系列实用 Arbitrum SDK 工具、详尽的开发文档、积极的技术社区响应等,进一步降低门槛的同时给到开发者更多支持。

L2巨擘Arbitrum One成长史:三年大浪淘沙,从0到200亿TVL

横向策略则可以简单理解为覆盖更广泛生态的多样化需求,面对不同 dApp 开发者在速度、成本、安全等方面的差异化考量,Arbitrum 也推出多链产品以及 RaaS 服务:

  • Arbitrum One:基于 Arb Rollup 技术的 L2,在安全性上基本继承了以太坊主网,更适合构建 DeFi 等高安全需求产品。

  • Arbitrum Nova:基于 AnyTrust 打造的 L2,通过牺牲部分去中心化实现链上交互费用的大幅降低,更适合构建 GameFi 等高频交易需求的产品。

  • Arbitrum Orbit:允许无需许可地构建自己的专用链,能够自定义设置吞吐量、隐私、Gas 代币、治理等,更适合具有高度定制化需求的产品。

三大产品各有所长且都在各自擅长领域发展出蓬勃生态:Arbitrum Nova 生态部署项目超过 120+,而从年初至今,Orbit 链已经吸引超过 55 个项目推出了 17 个主网,累计交易量超过千万,另外也有超过 100 个项目正在部署中。三大产品生态的全面开花,进一步加速基于以太坊生态的多链时代,并为链上创新带来更多可能性。

L2巨擘Arbitrum One成长史:三年大浪淘沙,从0到200亿TVL

而在技术支持之外,生态扶持是应用爆发不可或缺的重要催化剂。Arbitrum 强有力生态激励举措也进一步推动 Arbitrum 成为创新沃土。

在用户侧:

想必大家对于 2022 年万人空巷的 Arbitrum Odyssey 活动仍记忆犹新,作为生态体验奖励计划,参与者完成任务即有机会获得 NFT 及更多奖励,在治理代币即将上线的预期加持下,大量新用户涌入活动一度导致交易成本上升甚至宕机,这也促使了 Arbitrum 不断寻求性能优化,而在此后开展的不同阶段的 Odyssey 活动中,同样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

另外,普通用户还可参与,通过举办活动、创作内容、传播教育以及构建工具等方式贡献社区,并获得丰厚的奖励以及来自 Arbitrum 社区的广泛认可。

在开发者侧:

2023 年 11 月开始,Arbitrum 推出短期激励计划(STIP),通过社区投票, 5000 万 ARB 代币发放给  Arbitrum 生态各大协议,以提高用户参与度。参与投票的 95 个项目中有 29 个入选,包括 Camelot、GMX、Galxe、Pendle 等,最终向 27 个项目分发了共计 7140 万枚 ARB 代币。而透过链上数据我们也看到了激励带来的成效:各类协议在日活跃用户数量(DAU)、TVL、交易量上实现了全面增长。

L2巨擘Arbitrum One成长史:三年大浪淘沙,从0到200亿TVL

基于短期激励计划(STIP)的成果,ArbitrumDAO 于今年推出了长期激励试点计划(LTIPP),该试点计划将向基于 Arbitrum 的协议分发 2500 万枚到 4500 万枚 ARB,以吸引新用户和 Arbitrum 流动性并探索更为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

与此同时,Arbitrum 还推出了漏洞赏金计划,旨在鼓励开发者参与安全审计和漏洞发现。按照漏洞等级,发开发者将有机会 1, 000 美元到 200 万美元不等的奖励,这一举措持续增强了生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Arbitrum 基金会还将开展更多 Grant 计划以及黑客松活动,今年 6 月随着 Arbitrum Stylus 的临近 Arbitrum 也在 Arbitrum Sepolia 测试网上开展了 Stylus Blitz Hackathon 活动,目前 Arbitrum 基金会已完成三期 Grants 计划,而根据 Arbitrum 官网显示,Arbitrum 基金会第四期 Grants 资助计划即将开放报名通道。

多样化的激励举措吸引了大量开发者的参与,丰富的资金、资源、技术支持也使得开发者在充满活力的环境中,从金融应用到游戏、社交平台等多种领域,自由探索各种创新可能性,为 Arbitrum 生态增长注入更多驱动力。

L2巨擘Arbitrum One成长史:三年大浪淘沙,从0到200亿TVL

展望:路线图有条不紊推进,Arbitrum One 未来蓬勃待发

当然,但在三周年这样颇具纪念意义的时刻,复盘过往傲人成就固然让人欣喜,但更应该将目光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增长潜能。

一方面随着 2024 年 6 月 zkSync 公布空投计划,曾经的 L2 四大天王均已推出代币,另一方面面对 Base、Blast、Mantle 等 L2 后起之秀的围追竞争,作为 L2 四大天王其中的一员,Arbitrum 如何开启生态第二增长曲线、继续稳固其 TVL 第一的 L2 龙头地位?

通过近期公布的资讯内容,面对愈加诡谲的市场,Arbitrum 显然早有准备。

技术方面,上周 Arbitrum  技术服务商 Offchain Labs 公布了最新发展蓝图。除了上文提到的在 Arbitrum 纪念日 Arbitrum Stylus 将上线 Arbitrum One 和 Nova 主网之外,文章也详细介绍了更多 Offchain Labs 为 Arbitrum 规划的技术提案,包括:

2024 年第三季度,Offchain Labs 将完成 Arbitrum 快速提现的开发;

2024 年下半年:Offchain Labs 将完成全新验证协议 Bounded Liquidity Delay (BoLD)的开发,以实现无需许可的验证,并将在 BoLD 的基础上引入审查超时,限制反复审查或排序器离线对 Arbitrum 链的负面影响,为 Arbitrum 链提供了更强的抗审查保证。

到了 2025 年,Offchain Labs 的技术工作重点包括包括多客户端支持、自适应定价、链集群以及推动去中心化排序器的实现,此外更多关于 ZK + Optimistic 混合证明的探索也在同步进行中,从而进一步提升 Arbitrum 的性能、效率、互操作性、可拓展性以及去中心化程度。以上提案将通过 ArbitrumDAO 进行链上投票,通过后将有条不紊的推进实现。

L2巨擘Arbitrum One成长史:三年大浪淘沙,从0到200亿TVL

生态层面, 2024 上半年 Arbitrum 生态已然取得多项里程碑成就:ApeCoin 背后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ApeCoin DAO 选择在 Arbitrum 上推出 ApeChain;DuckChain 使用 Arbitrum Orbit 成为了 TON 的第一个 L2;多个社交、NFT、DeFi 领域头部项目 Azuki,Farcaster 以及 Robinhood 纷纷入驻 Arbiturm 生态。

这些成就共同彰显了 Arbitrum 生态的持久吸引力,也将成为未来 Arbitrum 生态持续活跃领先的重要推力。未来,基于 Arbitrum One、Arbitrum Nova、Arbitrum Orbit 三大产品,Arbitrum 还将积极推进更多合作,并在完善生态版图、激发生态创新、赋能生态用户等方面持续发力。

结语

不可否认,前路是艰险的。

纵观 L2 赛道,一边是 Base、Mantle 等 L2 新秀虎视眈眈,曾经的 L2 四大天王中似乎也有项目在冲击下略显掉队,另一边本轮周期,谁都能发链,谁都在发链,市场万链竞争,以及社区对于基建叙事的祛魅,使得 L2 的竞争有了更多变数。

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对于 Arbitrum 这样真正的 L2 头部来说,其所积累的领先优势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挑战,尤其是 Arbitrum 的领先优势更多是源于丰富生态所带来了链上活跃,这在 L2 竞争中更加难以被取代。

随着 Arbitrum 自我对于技术、用户、生态的不断精进与突破以及各项里程碑的落地,我们祝福并期待未来 Arbitrum 为 L2 乃至整个行业带来更多创新发展。

波场TRON行业周报:主流币8月跑输传统资产 以太坊、MakerDAO遭遇变革挑战

波场TRON行业周报:主流币8月跑输传统资产 以太坊、MakerDAO遭遇变革挑战

 一、结论

1. 宏观层面总结以及未来预测

上周五,美联储首选的通胀指标温和上升,家庭支出保持稳定,这表明政策制定者有可能实现软着陆,因此也削弱了美联储 9 月降息 50 个基点的必要性。不过华尔街仍预计 11 月或 12 月可能会有大幅降息。

未来,市场将继续密切关注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即将发布的就业数据。尽管降息已成大概率,但经济的韧性和通胀的温和上升可能会限制降息幅度,尤其是在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定的情况下。

2. 加密行业市场变动及预警

加密货币市场在经历了多日的反弹行情后,上涨动力不足,上周继续表现出弱势状况,绝大多数币种涨幅持续回撤。BTC 最低再次跌至 57100 美元左右,ETH 最低跌至 2400 美元。多数观点认为市场正处于二次探底过程中,市场情绪仍表现为恐慌情绪。市场仍在等待更多的宏观数据信号指引。

值得注意的是,受 8 月最后两周市场下跌拖累, 8 月比特币、以太坊价格下跌了 8.6% 和 17.3% ,而同期全球股票和债券指数则上涨了大约 2% ,可以说主流币 8 月显著跑输主流传统资产。

3. 行业以及赛道热点

以太坊持续表现颓势,社区将部分原因指向了以太坊基金会和 Vitalik Buterin。以太坊基金会最近转出 3.5 万枚 ETH 的行为引起了社区的广泛关注和质疑。社区成员指出,基金会的年度支出报告缺乏透明度,这使得人们对其资金使用情况产生疑虑。

Vitalik Buterin 在最近的讨论中对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看法引发了争议。他的言论被部分社区成员解读为对 DeFi 的误解,认为他未能清晰表达 DeFi 的潜在价值和应用。这种沟通不畅可能使得社区对他的领导能力产生怀疑,进一步加剧了对以太坊未来发展的不安。

此外,MakerDAO 的品牌升级及其推出的新稳定币 USDS 和冻结功能引发了关于去中心化稳定币的争论。尽管稳定币在加密货币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中心化控制的问题逐渐显现,特别是当冻结功能被引入时,这与去中心化的初衷相悖,给 DeFi 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次事件不仅表明 DeFi 项目在监管压力下需要做出妥协,还可能导致社区的分裂。尽管如此,长远来看,这可能促使 DeFi 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创新和变革,探索新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平衡合规性和去中心化的属性。

二、宏观数据回顾与下周关键宏观数据发布节点

上周,美股迎来连续四个月上涨。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 0.94% ,创盘中历史新高。欧洲方面,德国 DAX 30 指数微跌 0.02% ,英国富时 100 指数微跌 0.04% ,法国 CAC 40 指数下跌 0.13% 。亚太地区股市在经历了月初的波动后也基本收涨,其中恒生指数表现尤为突出,上涨超过 3.7% 。日经 225 指数月内累涨 1.5% ;

波场TRON行业周报:主流币8月跑输传统资产 以太坊、MakerDAO遭遇变革挑战

比特币 8 月走势 来源:Investing.com

加密市场上周呈现波动性下跌趋势。比特币、以太坊的周内跌幅均在 10% 左右,比特币盘中一度触及 57, 230 美元的低点。数据显示,比特币 8 月份跌幅达 8.6% 。

本周的焦点将是美国非农就业报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 9 月降息,因通胀放缓和劳动力市场温和增长。

波场TRON行业周报:主流币8月跑输传统资产 以太坊、MakerDAO遭遇变革挑战

美国就业增长放缓 来源:Bloomberg

下周将发布多个重要数据。美国将公布 8 月份非农就业报告、 7 月份职位空缺数据、每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和 ADP 就业数据,这些数据将影响美联储的降息决策。市场预计加拿大央行将连续第三次降息。

欧洲将发布欧元区政策声明、德国工厂订单和工业生产数据,欧元区三个月 GDP 数据,以及英国制造业和服务业 PMI 最终数据。

三、行业数据分享

1.市场整体表现

1.1 现货 BTC ETF

波场TRON行业周报:主流币8月跑输传统资产 以太坊、MakerDAO遭遇变革挑战

上周 BTC 现货的主力扫货者依然是 Ishares,过去 7 天总共买入超$ 7.6 B 的 BTC。因此表明即便 BTC 的价格再度跌破$ 60000 大关,但下行幅度较慢,这类走势通常是 ETF 不间断的分批买入的结果,因此对整个市场来说可以解读为利好。

1.2 现货 ETH ETF

波场TRON行业周报:主流币8月跑输传统资产 以太坊、MakerDAO遭遇变革挑战

ETH 买家显然在上周的买入情绪仍然低迷,从图表看几乎趋平,各大 ETF 单周买入额总计甚至未达到$ 1 B,可见资管巨头目前对于 ETH 作为其资产配比的意愿和比例都偏低,ETH 想成为“数字白银”的道路仍然艰辛。

2.公链数据

Layer 1 Summary

波场TRON行业周报:主流币8月跑输传统资产 以太坊、MakerDAO遭遇变革挑战

上周,EVM 系新老公链走出了完全不同的行情,公链 TON 受其创始人被逮捕的影响遭到资金持续抛售,表现为最差,但随着创始人被保释后,TON 预计有较强的反弹表现。

而老牌公链 Fantom 意外成为上周表现最好的公链,这或得益于其更名后的 Sonic Labs 即将上线新版测试网的利好消息。当然,AC 被任命为 CTO 也是给 Fantom 的用户吃下一颗定心丸。

而作为L1新贵的 SEI 和 APTOS 也因为其生态的不断发展在过去一周交出了不错的答卷。

Layer 2 Summary

波场TRON行业周报:主流币8月跑输传统资产 以太坊、MakerDAO遭遇变革挑战

波场TRON行业周报:主流币8月跑输传统资产 以太坊、MakerDAO遭遇变革挑战

本周随着整个市场再度疲软,L2资金全体出逃,整体 TVL 单周净流出接近 10% ,前十大协议中,除开近期始终强势的 Base、ZK 系的龙头 Scroll 以及 OP 主网跌幅低于 10% 以外,其余协议均跌幅达到 10% 以上。

其中值得被注意的是 Blast,Blast 的总锁定价值(TVL)从历史最高点下跌 62% ,每日活跃用户数量降至六个月来的最低水平。8 月初,该网络流失了超过 3 亿美元的流动性,TVL 从 11 亿美元降至 7.85 亿美元,为六个月以来的最低点。

DEFI 板块 

1.1 RWA

波场TRON行业周报:主流币8月跑输传统资产 以太坊、MakerDAO遭遇变革挑战

上周链上 RWA 资产整体平稳,但在周日突然出现断崖式下滑,经分析,有可能是 BTC 生态再质押协议 Solv protocol 的 RWA 板块在周末 24 小时内狂跌 76% ,因此 DeFi 用户需注意该协议风险。   

1.2 Restaking

波场TRON行业周报:主流币8月跑输传统资产 以太坊、MakerDAO遭遇变革挑战

本周再质押板块迎来小幅走软,因上周市场走势低迷,DeFi 收益率下降,导致链上交易以及借贷活动减少,Restaking 收益率必然有一定的降低。

但随着 BTC 生态 BTCFi 的崛起,BTC 及其相关资产的 Restaking 将具备极强的想象空间。

3.热点赛道及项目解析

1. TON 创始人被捕对加密市场影响几何,对哪些性质的 meme Token 有利好?

在 TON 创始人获释后,TON 链上恐慌情绪逐步消退,TVL 企稳,因此若后续无重大变动,TON 生态大概率再度反弹。当然加密用户应该意识到此事件的警报尚未完全解除。

而该事件或在未来一段时期将利好 meme 板块中涉及到“自由”,“民主”等概念的 token。 

2. MAKER DAO 更名 SKY,TOKEN 升级是利好还是利空?

MakerDAO 曾经是 DeFi 领域去中心化的先驱,其推出的 DAI 是一种不受中心化控制的稳定币。然而,随着 USDS 的推出,其理念似乎已经与初衷背道而驰。

据悉,USDS 将可能引入类似于中心化稳定币 USDT 和 USDC 的冻结功能,在特定情况下,USDS 的发行方或相关治理实体可以冻结用户的资金。

USDS 的设计者声称,冻结功能是为了防范风险,确保合规性。但这也引发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如果一个去中心化的稳定币可以被远程控制,且这种中心化控制使得用户在某种程度上必须依赖发行方的善意与合规性,而非完全由用户掌控自己的资产。这样 DEFI 的意义便不复存在。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为 MAKER DAO 因为其赖以生存的 RWA 板块终将走向合规,而这次升级是 MAKER DAO 未来能够继续生存所不得不做的妥协,毕竟如果继续坚持去中心化,那么其 RWA 业务势必要被砍掉,这部分庞大的利润将锐减。

但对于加密行业的角度来说,MAKER DAO 的“叛变”是一种发展的倒退。

3. Babylon 能否引爆下一轮牛市?

Babylon 是一个旨在利用比特币的安全性来为其他 PoS 链提供安全保障的协议。Babylon 可以为包括 BTC layer 2 等 PoS 链提供安全、免跨链、免托管的原生质押解决方案,并促进跨链互操作性,通常被类比为以太坊生态的 Eigenlayer。

核心原理

远程质押: 利用比特币的 UTXO 模型和脚本系统,实现对比特币的质押、罚没和奖励。

时间戳服务器: 通过在比特币区块链上记录 PoS 链的事件,为这些事件提供不可篡改的时间戳。

三层架构: 比特币作为底层,Babylon 作为中间层,PoS 链作为上层。Babylon 负责将 PoS 链的检查点记录到比特币上。 

4.本周潜力板块

Fractal Bitcoin

Fractal Bitcoin 是比特币又一扩展解决方案,由 UniSat 团队开发。通过使用 BTC 核心代码,在主链上创新无限拓展层来提高交易处理能力和速度,同时与现有比特币生态系统完全兼容。

目前测试网钱包地址已超千万。分析其应用场景可能包括:作为 BTC 先行网,OP_CAT 试验田;项目方及用户低成本参与 BTC 生态方式;带动微交易的发展。

其生态目前正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因此提醒用户在参与的同时防范风险。

Satlayer

基于 Babylon 的比特币再抵押平台,SatLayer 发挥比特币力量的通用安全层,通过在 Babylon 上部署为智能合约,SatLayer 使得比特币质押者能够将他们的 BTC 用作验证服务,从而保护各类型的去中心化应用或协议。

SatLayer 的生态系统设计相对简单,其中有几个重要参与者:

– 再质押者:将 BTC 封装资产再质押到 SatLayer。

– 运营者:选择比特币验证服务(BSV)来提供安全性,并从中获得再质押奖励。

-BVS:使用 BTC 来启动其加密经济安全性的 PoS 网络或应用程序。

 SatLayer 的收益主要来自包括 Babylon 上的 BTC 质押收益,SatLayer BVS 的额外质押收益。此外还包括其可组合性,可用于在其他 BTCFi 中使用 satAssets 以产生进一步收益。

参考同赛道相似协议 Solv protocol,Satlayer 至少在早期能够给再质押 BTC 用户提供一个客观的收益,因此能够一定程度上成为短期内市场焦点。

四、监管政策

周内全球监管政策层面虽未发生显著变化,但加密行业正以空前的速度渗透至各个领域,各国政府对于加密行业的监管态度亦在逐步转变与完善。

俄罗斯

俄罗斯计划开始测试使用加密货币进行跨境支付。根据总统普京签署的新法律,这些支付将在俄罗斯中央银行的监督下进行,但并未解除加密货币作为法定货币的禁令,仍仅限于跨境支付。这一举措表明,俄罗斯希望通过加密货币,确保在国际制裁下的经济活动不受影响

新西兰

新西兰税务部长引入了一项税收法案,提议实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加密资产报告框架(CARF)。若法案获通过,新西兰的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CASP)必须收集并报告可报告用户的交易信息,对不合规的 CASP 和加密资产用户处以罚款。

尼日利亚

尼日利亚区块链倡导组织负责人奥宾纳·伊乌诺 (Obinna Iwuno) 表示,尼日利亚最近批准了两家数字资产交易所,这对该行业来说是一个可喜的发展。他认为,尼日利亚作为非洲加密货币交易的主要参与者,应该率先监管和颁发许可证。

WSPN将在TOKEN2049举办稳定币主题边会”Stable Rise”

稳定币基础设施提供商WSPN宣布,将于9月17日在新加坡举办名为”Stable Rise”的边会活动。

WSPN将在TOKEN2049举办稳定币主题边会"Stable Rise"

该活动是TOKEN2049新加坡大会的重要边会之一,旨在聚焦稳定币的未来发展及其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多家业内知名企业将参与此次活动,包括(按字母顺序排列)Ample、Bitget、BitMart、DTC、KUN、Lotusia、Pharos和Polygon Labs等。

“Stable Rise”将深入探讨稳定币技术创新、监管合规以及市场应用等热点话题,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宝贵的交流平台。值得注意的是,WSPN正积极推动”稳定币2.0″概念,强调用户中心、社区治理和可访问性,展现了公司对稳定币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思考。

活动将于9月17日(星期二)14:00至17:30(新加坡时间)在Marina Bay Financial Centre (MBFC)举行,感兴趣的人士可通过以下链接进行报名:

随着TOKEN2049新加坡大会的临近,此次边会预计将吸引大量行业人士关注,对推动稳定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WSPN

WSPN(Worldwide Stablecoin Payment Network)致力于为全球经济打造更安全、高效、透明的支付解决方案,是下一代稳定币基础设施的领先供应商。其旗舰产品 WUSD 稳定币与美元 1:1 挂钩,旨在为 Web3 用户优化安全合规的数字支付。WSPN 的“稳定币 2.0”(旨在提升稳定币功能和体验的下一代技术方案)优先考虑以用户为中心、社区治理和可访问性,为稳定币的广泛采用铺平道路。

索尼帝国的 Web3 野心

作者:AB Kuai.Dong,来源:作者推特@_FORAB

最近索尼 Sony 的 Crypto 动作非常频繁,从交易所到公链、爆款应用,其实早在 23 年就开始推动,雇员规模达数百人,按内部人士的原话:“我们已经在 Web2 行业做到了第一,那么 Web3 也一样可以。”

因此,本文将简要梳理,索尼的 Web3 版图。

索尼帝国的 Web3 野心

索尼的 Web3 推手,是日本资深 OG 渡辺潤,他于 2011 年加入索尼,担任索尼网络代表董事。

2023 年,在日本政府确立 Web3 国家战略后,他也升任至集团,担任集团基础设施探索业务负责人,后该业务权重,被提升为集团部门,归管集团高级 VP 兼首席战略官 御供俊元 管理,他之前是索尼中国的 1 号位。

索尼帝国的 Web3 野心

同年,索尼开始对 Amber Japan 进行收购,并在 2024 夏季,正式公布为索尼旗下的交易所 S.BLOX,目前该业务线雇员接近 150 人,最近也计划推出钱包服务。

是索尼 Web3 版图的重要三驾马车之一(公链、交易所、钱包)。

索尼帝国的 Web3 野心

而同时,Web3 研发公司 Startale Labs,也正式公开亮相,主要股东包括索尼和三星集团,资方也有新加坡大华银行支持的 UVM。

该公司,除了给索尼链 Soneium 提供技术开发以外,也为多家日本传统巨头,提供 Web2 to Web3 的服务。

索尼帝国的 Web3 野心

但是,光有 Web3 布局还是不够,也要与现实产业进行结合,也因此出现了如 CORGEAR 这类的公司,成功将 Web3 的技术或解决方案,带进了现实。

目前案例包括:广岛县咖啡 AR 之旅、北海道 AR 旅游杂志、大正大学合作的时空地图探索。

索尼帝国的 Web3 野心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于现在市场焦点的索尼链 Soneium,正如此前所提到,钱包、Gas、代币,成为了大规模圈外用户,进入 Crypto 行业的绊脚石。

也因此,Soneium 有计划在做一条无 Gas 的以太坊 Layer2,并仅允许特定的开发者,部署自己的合约和应用,从而避免项目 rug、垃圾邮件问题。

索尼帝国的 Web3 野心

目前索尼链 Soneium,已率先跑出了第一个出圈应用,它就是在日区有 300 多万用户,9.7 万苹果商店评论的 Yay!

在前不久 Yay 完成了由日本头部券商 SBI,和美国创投基金 Headline 的 2200 万美金融资,算是日美合作的天花板。

索尼帝国的 Web3 野心